作者:吴昊芮 张宗果 金科 李盈盈
【摘 要】“人水和谐”是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成都市的水环境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水因子对成都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对 自然 水体景观化改造改善人居环境舒适度的做法。
【关键词】人水和谐 人居环境 水因子 城市水体
水环境是自然环境一个因子,是城市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 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造成的水因子的总和,清洁、充满生机的水面是城市的灵气、活力所在。
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近水,亲水是人之本能。古人对水的崇拜基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世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水,特别是人类本身――因水而生,因水而居是不争的事实。人类如果离开水,则无法生存, 经济 就得不到发展,社会就不可能进步,就无法得到舒适的生活环境。人类利用水的 历史 ,犹如人类本身历史那样悠久,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不难看到我们的祖先在发问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李冰父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四川岷江干流上兴建了都江堰,发挥了泄洪、灌溉、拦河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直到目前其工程效益有增无减。这恰恰造就了今日的“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的美誉,证明了成都市是西南盆地的“鱼米之乡”。水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首当其冲便是农业。有了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养育了千百万的巴蜀儿女。良好的农业,提供给人们日常生活衣食的基本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都市被评为“全国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著名导演张艺谋将成都打造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闻衍远先生为成都设计的标志中,有三个“上”字,其中之一的“上”就代表了水,表明成都市处于我国西南地区上风上水的宝地,风水优势更是不言而喻。
水,成就了“天府之国”;水,成就了“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水,成就了成都人;水,成就了成都的生活方式。
二、水·城市的名片
1.水因子·亲水而居
亲水而居是从古至今形成的人类择的居的一个重要原则。古代,人的生活是在水边完成的; 现代 ,水环境由生存的元素转变为休闲的元素。
城市河道是重要的线性水体,是成都市的一个重要界面,一个 历史 与现代的界面,一个今天与未来的界面,既是物质景观上的,也是精神景观上的,绿色和简洁是它存在的根本价值。水提升了成都市的品位,更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成都市的水网密集,从古老的地名就可以看出:肖家河、浣花溪、郭家桥……随着城市建设开发的加固,城市河道已不能局限在仅仅对河道的治理,更应该保护水系两案的风光,积极打造水面、沿河风光。使得昔日“亲水而居”转变成为今日“亲水休闲”的作用更加突出。
2.水因子·母亲河改造
府南河是成都市的母亲河,属于岷江水系,上游为走马河,源于都江堰,流至成都分成府河和南河。府河从市区东北侧流过,南河从市区西南侧流过,两河在合江亭处又汇合,府南河已有2300年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以后,府南河两岸居民平房越来越密集,河道淤积愈来愈严重,水患频繁,水质越来越坏,河道成为一条排污通道。有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反映了水环境的变化:“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不洗马桶盖。”
1986年,一个小学生给市长写信提出了“还我锦江清水”的呼吁,终于引起了市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注。市政府动员了全市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府南河,从1992年至1997年历时五年,投入资金27亿元,百万市民大参与,对府南河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治理。今日的母亲河已是旧貌新颜,1998年获联合人居奖,其中城北的活水公园获得国际水岸中心“优秀水岸最高奖”。
对水体的改造,充分体现了成都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这是成都人交给外界的最好的答卷。
3.水因子·公共交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