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
关键词:水资源;危机;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生态正义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是人类发展的命脉。水问题不仅关乎每个人的生活,也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水资源的短缺也时刻警醒着我们。《水问》以极具思考深度并令人注目的方式,用无可争议、令人震惊的实例,向观众展现了大量伴随水资源危机而产生的巨大危害。
《水问》含有“水的哭诉”、“水的呐喊”之意,直接而尖锐,急促而紧迫[1]。该片的总编导王猛说:“水是宽容的,因为这种宽容才产生了生命,也因为这种宽容,它容纳了这个世界所有肮脏的东西。
水资源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水问》选取了观众最熟悉的题材,同时又从中挖掘出最不为人知或是难于理解的真相来告知观众。它从全新的角度来呈现
a)培养大众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面对我国水资源如此恶劣的情况,《水问》并未告诉观众过多的解决办法,但却是观众看完影片后最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环保意识不仅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而是一种需要随时随地,从小培养的意识。应该将更深层次的环保理念融入到大众最潜在的意识当中。
2007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倡导人们改变久已形成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发展观和价值观[2]。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它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正义是一个新的环保概念,它包括代际正义和代内正义。代内正义强调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上的机会均等,在谋求生存与发展上的权利均等。代际正义关注的是当代与后代人之间的生态利益和生态责任问题[5]。它强调以人的持续发展为目标,要求上一代为下一代合理储存资源。
我国著名环境学家曲格平曾提出:“为子孙后代,我们需要一场变革”[4]。水资源的享用者,不仅是这一代的居民,还包括更多的后代子孙。当代人在享有良好水资源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保护水资源的义务。每一代人总是从前人留下的资源储备而发展起来的,如果前一代人偏爱自己的利益,过多消耗自然资源,将导致后代资源的匮乏。因此,培养生态正义意识,就是力求使当代人能够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同时也为了满足后代子孙能平等地享用水资源。
《水问》告诉我们,工业文明时期的与大自然对抗、征服自然为我所用的思想是行不通的。取而代之的是创建生态文明,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水问》让广大民众更加了解我国的水环境状况,清楚环境危机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加强环境保护不但要有 法律 的支持,还要以大众的道德观及潜意识作为约束。这就需要扩大环保宣传力度,掀起全民生态 教育 ,培养一种崭新的精神上的环保主义。
b)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