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拓宽与课程体系优化调整探索
由于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目前设立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不在少数,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从国内环境政策的变化形势进行原因分析,2002年,我国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2009年1月1日,《环境经济与促进法》与《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循环经济在法制化框架之下将进入快车道,这意味着国内环境政策已有了新变化,而且,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基本走过了以“三废”治理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家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环保要求已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推动节能环保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刺激国家对于环保的投入,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1]。
但是,目前环境工程的授课重点仍主要集中在污染已经产生后如何研究开发经济合理而有效的处理技术并在工程中实施,以减弱对环境的危害[2],不能适应当前环境政策变化新形势,基于此,本文从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现状出发,分析了国内环境政策变化的新形势,提出环境工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将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期为拓宽学生专业知识与就业渠道,适应环境新政策,从而转变环境治理思路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1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
环保行业的范围比较广,有环保管理部门,如环保局、环境保护协会等行政、事业单位;有环境工程公司,开展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等;有环保设施运营企业,如市政给排水处理公司,设有环保治理部门的企业;还有环保设备生产制造单位;有环保技术咨询,如设计院、环保技术咨询公司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环保行业就业,而且作为一个边缘学科,学生跨专业就业如转向给排水、建筑等专业也很容易实现。
但从毕业后从事本行业的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主要就业方向为水处理,垃圾处理,烟气处理,即通常所说的“三废”处理。这主要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定位在 “三废”污染的治理上,有关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较少,重视程度较弱,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就业。
2 国内环境保护政策变化的新形势
我国宪法中明确地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说明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职责。在此基础之上,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的“三废”污染物防治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其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绩效,特别是在减轻“三废”污染物的环境影响方面,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然而,多年来,在各种环境污染控制方面往往只是污染的局部的控制,总体上仍未得到根本的解决,环境仍在继续恶化,这令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仅通过单纯末端的污染控制进行解决,还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即不仅要从末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更重要的是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随之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于是,于2002年颁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领域,该部法律着重强调通过技术的改进达到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由此可见,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从单纯的末端污染防治转移到全方位的污染控制方面来[3]。
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由原《十一五规划》中“发展循环经济”变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在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和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划。可见,国家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3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岗位的拓宽
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一系列变化,从事环保技术咨询和项目管理工作将成为环境工程就业的主流。事实上,在宏观层面上,我国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极大,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应再局限于污染“三废”治理上,将有更宽更好的就业渠道。
近些年来,国家已经设置了环境经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相关岗位,增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如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于2011年底招聘若干技术人员,与环境工程专业有关的岗位有:工业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评估、湿法冶金行业净化和有毒有害物质减量与替代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湿法冶金行业浸出工段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等。
循环经济就业方面,亦增加了一些就业机会,如2012年2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招聘博士后与科研助理,科研助理的岗位职责:(1)从事循环经济产业规划,废弃物资源化或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规划与管理、技术研发与评估;(2)从事生态工业园区、政府绿色采购及可持续性消费等相关研究工作;(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与管理,物质流与废物流分析与管理等。不过,由于岗位的性质,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掌握规划方法、工具,能使用cad等软件制作规划图纸。
此外,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企业或部门加入到体系认证队伍中来,相关的内审员、注册审核员与审核咨询师等职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拓宽了另一条就业渠道。
4 专业课程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体系优化调整的构想
国内的环境保护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环境保护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环境专业教育上,应从以末端治理技术为重点,转向以污染预防为中心的环境保护理念方面组织教学,突出污染预防、清洁生产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
但是,据了解,全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都遵循着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介绍》中所规定的环境工程主干课程设置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分析该主干课程的设置不难看出,对于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围绕水处理工程展开的,从而环境工程专业的授课重点主要集中在污染控制这一末端问题的治理上。[4]
未来的教学中应逐步改变这种重技术、轻管理的课程教学模式,应合理配置末端治理技术课程(气、液、固相三大污染物的去除等传统课程)与污染预防和环境管理等相关课程(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学等课程)的比例,从而培养学生先进的环境理念,使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拓宽,并且在将来的工作中的着眼点不再局限于被动地治理污染[5]。
显然,要达到上述要求,要求今后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人员,不仅要精通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手段,而且应具有环境管理方面的知识,且对各行业最新技术,尤其各行业清洁生产的最新工艺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能够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适时提出不同行业清洁生产的建议。因此,新型环境保护人才的知识结构也需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作相应的适当调整,但内容涉及面广,目前也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作者提出一种新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构建框架,如(表1)所示,以供参考。
上述框架将污染预防与环境管理与末端治理技术位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些课程将近年来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融入至教学体系中,以适应环境政策变化的新形势。
5 结语
伴随着污染控制的思想和理念的转变,环境治理在20世纪末期完成了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环境形势的新变化,导致国内环境保护政策发生了较大地调整,对于环境保护高等教育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高等环境专业教育上,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需要进行改革,应从以末端治理技术为重点,转向以污染预防为中心的环境保护理念方面组织教学。但内容涉及面广,也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设有关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反映环境新观点、新理论的课程,对学生是不无裨益的。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