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前面设计的情景具体化了以下几个任务:浙江省城填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调查、某30,000t/d生活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的设计及说明、某500t/d电镀废水处理系统设备选型、评价某5t/h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设计之优劣等。
2.3 过程模块
过程模块将为学生搭建一个思维的“脚手架”,引导学生体验整个思维过程。在“过程”模块中,教师给出学生完成任务将要经历的步骤,包括对任务的分解与分工,让学生知道完成任务的全过程,整个任务实施步骤应当是简明而清晰的。
以某30,000t/d生活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的设计及说明为例,在实际教学实施中我们要求学生通过浏览网络资源、查阅文献、相互交流完成以下几个子任务:(1)池型的选择及理由;(2)制订设计原则及设计参数;(3)工艺设计及计算;(4)草图绘制;(5)方案设计成果展示。
同时,我们将学生划分成几个相互竞争的小组,各小组中按各自特点分为网络资源搜索与认证、工艺设计计算、后期认证及制作等三个互助关联协作而又互有分工侧重的“工作坊”。整理:WWW.11665.COM 。
在整个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相当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又要恰当地给予及时指导。如合理的分工与分组、搜索引擎专业数据库的推荐与使用、循序渐进的任务分解、关键步骤的把握控制、任务迷航时的疏通引导等等。过程模块,是webquest教学模式是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
2.4 资源模块
资源模块即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网络资源和工具,这些网络资源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网站(网页)、期刊数据库、视频、邮件等。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大量使用了课程(专题)博客(blog)这一全新形式作为学生网络资源导航的主要手段。
将博客作为网络资源主要的提供手段,好处是:(1)博客的技术门槛低,且不需租用网络服务空间,维护手段简便,可以随时更新相关资源及内容;(2)博客提供开放的文档分类及检索功能、可以方便地提供学习资源链接,便于教师组织相关教学资源,同时也保证以便学生能在主题任务上集中注意力,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网上冲浪;(3)博客可以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同时还可成为电子作品的上传、展示平台,便于信息的及时传递。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博客中提供的资源内容大体分为:基础知识及相关标准;相关参考文献及样本;扩充知识及外网链接;作品上传区块等几个部分,并提供了相关检索及数据库运用的知识。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能力、精力所及,又提供有足够的开放空间。有序的、组织良好的资源模块建设,是确保webquest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2.5 评估模块
评估及结论模块是对webquest学习效果与可行性的评定。评价过程不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电子作品(powerpoint、设计说明、演示文稿等)的质量水平,还要有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信息素养、作品演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评价应注意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采用由各小组选派一位代表上台,一边展示本小组的电子作品,一边向全体师生介绍本小组的分工情况、webquest学习的主要过程、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也会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质疑,甚至争论,并促使之对webquest过程进行反思,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
3 教学效果总结
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重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一点在工程类的课程的教学中犹为突出。运用webquest进行学习实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虚拟的实践情景,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同学间协作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启发专业兴趣,拓展专业能力。
通过我们在《环境工程学》课程中的webquest学习实践及后续的问卷调查,86%的同学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持认可的态度,近70%的同学认为这一模式对自己的帮助很大。而在我们的期末理论考试中,我们发现与webquest任务主题相关的问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质量要明显高出一筹。
webquest学习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持续地关注,要求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地反馈和指导,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提出[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technology/Environmentproject/135274.shtml]...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