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一种利用泥土(以及其中的腐殖质)还原和吸附铬的实验方法,讨论了这种方法在实验室含铬(vi)废水的处理中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第二部分主要从综合处理的角度,讨论了实验室中含铬、汞、铅等废水的处理方法,提出一种综合处理、反复利用的思路。
关键词 实验室、废水处理、无机化学、环境保护
一、导言 在浦口校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实验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物的废水是最主要的污染物。目前,这些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即直接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我们认为,在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之前,尝试以可行性强、操作简单的化学方法降低重金属污染是值得考虑的。对此,主要的思路有两条,一是降低污染物毒性后排放,二是将金属回收利用。本文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针对铬这一最主要的污染物,尝试了以含腐殖质的泥土还原并吸附铬(vi),将其排放形式转变为低毒的铬(iii)的实验方法。第二部分则论述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希望能尽量减少排放物的污染,或者利用不同实验的废料废水相互作用,创造各种金属的回收条件。二、淤泥处理铬(vi)废水的实验方法 泥土中所含的腐殖质能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并与之形成有机配合物而吸附[1]。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目的:验证泥土对含铬(vi)的废水中铬(vi)的去除能力原理:(可能之原理)在酸性条件下,利用铬(vi)的氧化性将泥土中的还原性有机物氧化,使之转化为铬(iii)。铬(iii)又能与泥土中的某些成分络合继而被泥土吸附。最终排放的废水中铬(vi)含量显著减少。原料:淤泥二份(分别取自明湖湖底以及运动馆前水渠),实验室重铬酸钾回收液(约0.016m),硫酸及氢氧化钠溶液。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实验室常用无机玻璃仪器步骤:
淤泥在90℃下烘干4小时备用。把重铬酸钾回收液稀释50倍左右备用。此时重铬酸钾浓度约为0.094mg/l。
取100ml稀释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并用硫酸调整ph值至1左右。在不同的条件下还原吸附稀释液中的铬(vi),然后分析溶液中剩余的铬(vi)的含量。
分析方法:滤出还原吸附后的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至8左右,过滤除去沉淀,然后以分光光度法,在366nm波长处测定铬(vi)的含量。处理条件及测定结果见下表。
表1明湖淤泥处理效果
条件 吸光度 去除率
2g/0.5h 1.287 12.3
2g/1.0h 1.236 15.7
2g/2.0h 1.216 17.1
8g/2.0h 0.098 93.3
原始液(~36mg/l) 1.467
表2效果对比
条件 吸光度 去除率
2g(1) 1.284 13.2
4g(1) 0.980 33.8
4g(2) 1.200 18.9
8g(1) 0.050 96.6
8g(2) 0.049 96.7
原始液(~36mg/l) 1.480
标注(1)的样品取自水渠,标注(2)的样品取自明湖。处理时间均为1小时。结果显示:1、泥土对铬(vi)确有去除作用,但对其去除铬(vi)的具体机理尚不清楚,我们认为可能的机理是泥土中的还原性物质(可能主要是腐殖质)在酸性条件下还原了铬(vi),同时泥土中另一些物质(可能是有机物)与铬(iii)形成了易被吸附的配合物。2、就相同的淤泥来说,处理时间的不同将导致结果的差异,但时间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3、不同来源的泥土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的结果存在差异。从水渠中取得的淤泥处理效果稍好。从淤泥形成的环境来看,该样品(取自芦苇丛底部,有较多有机物沉积)腐殖质含量较高,还原能力较强。4、泥土的质量并不与铬(vi)的去除率呈线性关系,但可以观察到的是,泥土的用量对处理效果有决定性影响。用量越大,其对铬(vi)的去除率也就显著升高。5、在泥土过量(8g)的情况下,两种样品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去除率。可见,该方法对泥土的要求并不会太高,从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特别的是,我们尝试以10克泥土直接处理50毫升未经稀释(0.016m)的废水,以目测(浓度太高无法分光)判断,至少去除了50。据此推测,可能存在这样一个平衡,即去除的铬(vi)的量与原始废水浓度正相关。6、我们曾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除铬(vi)几乎被除尽外,水中铬(iii)含量也很少,我们推测,剩余的铬进入了泥土中。三、实验室废水处理过程1、排放 排放是一种较为方便的处理方式。优点是操作简单,设备以及条件要求不高,故经济性较好。相应的缺点在于,虽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污染,但无法完全消除。 以铬(vi)为例,前一部分已经说明淤泥处理重铬酸钾污染的可行性。据我们统计,浦口校区大一实验共计600人左右,使用后排放的洗液以及滴定剂共含有2~2.5千克重铬酸钾。按照实验结果的标准,8克泥土可以处理含约10~20毫克重铬酸钾的废水,一年的泥土需求量将在2~2.5吨(约1~2立方米)之间。为此,可以建设小规模的处理池,首先收集重铬酸钾废液,贮于池中,再投入足量的淤泥(由实验数据可见,为保证效果,且鉴于淤泥易于获得,应予过量投放)。加入适量硫酸酸化,再放置一定时间(由于一学年的废水可以同时处理,故处理时间十分充裕,可以在长期放置的情况下使之完全反应)。 基于另一实验事实,即处理效果与初始浓度正相关,铬浓度越高,相同质量的淤泥对其处理效果就相对越好。为此,我们在实际处理中可以不对废水进行如实验般的稀释,而可以采取多级处理的方案,逐步降低废水中铬浓度,以取得更佳的效果。 关于使用硫酸可能造成成本过高的问题,我们认为,由于铬(vi)在酸性条件下方显强氧化性,故任何以化学处理(还原方式)为主的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耗酸量,所以这方面的成本是难以避免的。 另一相关问题在于此法实施以后产生的含铬泥土如何处理。此种泥土含有较多的铬。大部分铬(vi)已被还原,故毒性已大大降低,污泥的总量大概二至三吨。由于其为固体形态,量又不大,便于集中和运输,可以直接交由南京的专业污染物处理点进一步处理。2、回收 以实验室现有的条件,较简便的金属回收方法是将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分离。这就要求与上述淤泥处理完全不同的方法。首先考察各种金属离子的排放形式:铬(重铬酸钾,硫酸铬);汞(氯化汞,氯化亚汞);铅(edta合铅(ii));铜(edta合铜,硫酸铜),等等。其中,氯化汞和硫酸铬属于共同排放。通过计算得知,每年实验中排放氯化汞(重铬酸钾法测铁)约0.5千克,排放铅离子(锡青铜中铅锡的测定)1~2千克,数量也相当可观。 总体的处理思路是,对于高价阴离子,先将其还原为低价阳离子;而对edta配离子则可先行置换。为此我们考虑以硫酸亚铁胺为还原剂——在大一上期的化学制备实验中,产生了大量的硫酸亚铁胺。由于纯度的原因用途十分有限。因此可以用来还原重铬酸钾。还原后的溶液中含有铁(iii)及铬(iii)离子。从它们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可以知道,铁(iii)及铬(iii)离子的沉淀条件分别是ph=3~4以及ph=8~9,因此可以使用廉价的石灰调整ph值,先将高铁沉淀分离(待作他用),再将铬(iii)沉淀回收。 由此产生的氢氧化铁以盐酸溶解后,可以用于置换edta合铅、铜中的铅和铜。这里,edta合铁(iii)的稳定常数是edta金属配合物里最高的,所以置换可以完成。而且由于铁本身的毒性极小,几乎不造成污染,故edta合铁可以直接排放。而置换出的铅、铜同样以沉淀的形式回收。至于硫酸铜、氯化汞、硫酸铬,都具备直接沉淀的条件,不再赘述。回收的各种金属可以再度利用。 总的来说,沉淀回收法的原理较为简单,可操作性也很强,对污染的消除效果相当不错。成本虽然较排放法为高,但考虑到金属的回收再利用,以及消除环境污染的具体效果,这些支出还是可以接受的。3、处理以外的一些要求 为达到降低以及消除污染的目的,首先必须将实验产生的各种金属离子尽量分类集中。这个工作比较繁。我们认为,可以在实验室建立一套相应的制度,例如:要求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自觉将各种废水分类集中,将工作量分摊,就成为一件易于办到的事。而与之对应的,需要实验室提供收集、贮存各种废水的容器和场所。每学期或者学年结束后,可以开展学生实践,由学生处理本学期或学年收集的废水,教学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
四、结语
本文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路。虽然这些方法在理论上是基本可行的,但具体实施起来可能还有我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或困难,还须多作探讨。废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方法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本文写作过程,特别是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浦口化学实验室张伯达等多位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任乃林许佩芸《用底泥吸附处理含铬废水》,《水处理技术》,2002年6月第三期:p172
[2]南京大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组《大学化学实验》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