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贯彻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开展“线损管理年”活动的精神,以及全面落实《县供电 企业 电能损耗规范化管理验收标准》,对线损工作实施过程控制、精细管理,全面分析了高压(10kv,以下所提高压均只10kv,低压为400v)计量装置准确度方法及其降损效益。
关键词:10kv计量 精确度 改造与应用
0 引言
为贯彻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开展“线损管理年”活动的精神,以及全面落实《县供电企业电能损耗规范化管理验收标准》,对线损工作实施过程控制、精细管理,我局在建立、健全各项线损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计量装置的准确度管理。全面分析了高压(10kv,以下所提高压均只10kv,低压为400v)计量装置准确度方法及其降损效益。
1 相关工作状况及其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35kv变电站10kv出口及高压用户计量方式多为三相三线计量方式,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不论对称与否,均可以使用两元件电能表计量三相三线负荷电量,只需两块ta即可实现三相电能计量,因此三相两元件电能计量方式具有接线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多数户外高压计量箱多采用该计量方式。但该计量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1 在三相二元件电能表中,a相元件的测量功率为:pa=uabiacos(30+φ)。若在a相与地之间接入电感性(空载电焊机之类)负载,此时,电能表将出现:①当三相负载电流较小时,负载电流ifa与电感电流il叠加后使总电流ia与uab的相角差大于90°,电能表反转;②当三相负载电流较大时,负载电流ifa与电感电流il叠加后使总电流ia与uab的相角差小于90°,电表转速变慢;③而当三相负载电流为零时,ia与uab的相角差等于120’电能表反转。
1.2 在三相二元件电能表中,c相元件的测量功率为pc=ucbiccos(30-φ)。如果在c相与地之间接入电容,则电流ic超前电压ucb。与a相接入电感负载的原理类似,电能表有可能出现转速变慢、停转、甚至反转。
1.3 因三相二元件电能表只有a相元件和c相元件,b相负载电流没有经过电能表的测量元件,若在b相与地之间接入单相负载,此时电能表对单相负载就完全失去了计量。
以上是电能表本身对计量准确度的影响,而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以下简称ta、tv)二次回路对计量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而这方面却往往被忽略,我们针对上述问题对我局计量装置进行全面改造,最终达到提高计量准确度,降低电能损耗的目的。
2 总体的思路、解决方案、实施效果
2.1 我们对采用三相二元件电能表计量方式的用户,在配变二次侧安装了三只ta配三只单相电能表及一制三相四县无功电能表的计量装置,不仅可以避免因电容器损坏以及使用电焊机造成电量少计,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窃电现象的发生。
2.2 ta、tv电压、电流二次回路改造
2.2.1 变电站10kv出口计量改造 依据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取消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熔断器, 二次电缆直接接入电能表,为彻底解决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载过重问题,我们将原来机械式电能表全部更换为多功能 电子 表,将未运行的电能表全部拆除,由于多功能电子表单块功耗小于机械式电能表,电能表数量减少了一半,二次负载减少50%以上,同时将原集中式计量柜改为户外柱上式电表箱,大大缩短了电压二次回路长度,再次测量电压二次回路压降为0.08%,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同样对电流回路进行了改造,缩短了电能表与互感器之间的距离,加大了导线线径,拆除电流二次回路所有与计量无关的设备,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上述改造全部完成后,我局35kv线损明显降低。
2.2.2 用户高压计量改造 用户高压计量装置,多数采用户外柱上安装方式,与变电站出口相比,二次电压、电流回路距离比较短,ta、tv所带负载较少,压降基本符合规程要求,但是部分计量箱运行时间较长,电表箱内安装的接线端子锈蚀严重且采用压片式连接,接触电阻增大造成计量不准,为此我们取消部分老化的接线端子,安装采用了螺钉直接压接式连接,减少了接触电阻,二次回路导线一律采用4平方铠装电缆,大大减少了电压二次回路压降及ta二次负载,提高了计量准确度。
2.3 推广使用多功能 电子 表 多功能电子表由测量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除了具有计量有功、无功电能外,同时还具有失压、失流、分时测量、需量、负荷监控、故障报警以及485数据接口等功能,多功能电子表还具有表损低、误差线性好且比较稳定,因此推广使用多功能电子表可以提高计量准确度,通过485接口可以实现远程集中抄表,对用户负荷进行远程监控,有效地遏制窃电行为的发生。我局所有35kv变电站出口表计已全部更换为多功能电子表,大用户开始安装并逐步推广,变电站已实现远程实时抄表,对线损进行实时监控,随着用户多功能电子表的推广普及逐步实现10kv用户表计的远抄集抄。
通过上述改造,大大提高了我局的计量装置准确度,降损效果显著,截止到今年年5月份我局累计高压线损率完成2.49%,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为我局降损节能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