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比传统媒体更易变质和遭受灾难性的损失,因而对存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信息对存储介质的依赖性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存取问题,如双重性问题、隐蔽性问题和完整性问题等。数字信息不像存储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或缩微文献的信息那样,是固定不变的。它处于一个动态中,随时更迭。
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原始性认定与维护一直是档案界研究的重点。internet作为一个存放档案信息的平台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等构成了威胁。一方面,各种网络病毒的爆发和蔓延会使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档案信息因病毒的侵袭而受损。另一方面,网络黑客的无孔不入让档案部门无法大胆地开展档案信息上网工作,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数字信息的不安全性,要求我们在制定保护策略时既要从技术方面来解决,也要从政府和社会行为上采取有力的措施。
3.2关于元数据的管理及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策略
元数据是用来揭示各类数字信息的内容和特性,进而达到对数字对象的分类、组织、索引等目的。它所包含的数据元数集是用来描述一个信息对象的内容和位置的。数字信息的元数据必须附在数据信息中,否则将无法恢复数字信息的原貌。整理:WWW.11665.COM 。
数字信息的运作往往是在网上进行的,操作者互不见面,如果不特意提供或补充这些元数据,就可能给数字信息的保管和长期保存带来问题。
在数字信息的使用中采用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数字信息在存取与保存时的完整性。不同的支持者只有提供兼容的产品,才能保证数据的易传性与共享性;只有支持共同的标准才能保证
数据、应用程序与应用系统具有最长的技术使用寿命。标准不仅有利于数字信息的科学管理,而且便于数字信息随技术的发展在新旧数字平台间转换,这将直接降低数字信息的保存费用。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技术策略主要有:仿真(emulation)、更新(refreshing)、转换(turning)、迁移(migration)和再生性保护技术。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管理策略是建立数字恢复中心。数字技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数字资源面临着因技术平台的频繁变迁而可能读不出信息的风险。因而要化解技术淘汰带来的难题,我们也须采用技术的手段来解决技术的问题。而这些技术手段与解决方案都涉及许多前沿技术,因此必须在我国建立数字恢复中心来承担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3.3建立数字信息归档系统
建立数据信息归档系统是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重要策略。由于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涉及技术、法律、文化、经济、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因此,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需要多方面、多形式的合作与支持,单靠传统的档案馆来进行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是不现实的,所以有必要建立全国数字信息归档系统,承担起国家文化、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数字信息的存储和存取的管理责任。
3.4保护档案和图书等文献版权的法律策略
档案的管理工作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必须保证国家和企业的秘密不外泄,必须保证档案保管的质量和安全。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系统必须设定用户的权限范围,严格管理进入系统的用户代码及密码。严格管理电子文件全文检索授权的控制,对授权者的批准签名要有检查的功能,所有授权记录可以核查,严防档案信息的失泄密。
知识产权涉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与使用的全过程,影响面相当广泛。站在不同的立场考虑这些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这些结论又会进一步影响国家政策乃至司法判决。因此对待知识产权问题的立场是十分重要的。陈传夫教授提出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知识产权与公共利益协调、保护知识产权与保障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的统一以及程序节约4项原则。
总之,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和维护涉及图书、档案等信息资源的版权问题。加强对数据库版权、数据库内容的保护,需要以技术发展作保障,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原则,建立信息长期保存的责任部门,同时还要有足够经费保证,这是传统档案馆、图书馆负担不起的。因此,国家必须成立专门机关,对数字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technology/Electricpower/135264.shtml]...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