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按污染源排放时间分,水污染有持续性污染(包括间歇性污染)和瞬时性污染。持续性污染是指长时间持续性地向水体中放排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瞬时性污染是指短时间大排量的向水体倾倒污染物而造成的污染,这种污染会造成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国际河流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并不多见,其中莱茵河水污染事故和多瑙河水污染事故是少数之中的典型。
一、莱茵河水污染事故
莱茵河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它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圣哥达峰下,自南向北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于鹿特丹港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60公里,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自古以来莱茵河就是欧洲最繁忙的水上通道,也是沿途几个国家的饮用水源。
1. 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引发灾难性事故
巴塞尔位于莱茵河湾和德法两国交界处,是瑞士第二大城市,也是瑞士的化学工业中心,3大化工集团都集中在巴塞尔。1986年11月1日深夜,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桑多兹(sandoz)化学公司的一个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装有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有毒物质随着大量的灭火用水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桑多兹公司事后承认,共有1246吨各种化学品被扑火用水冲入莱茵河,其中包括824吨杀虫剂、71吨除草剂、39吨除菌剂、4吨溶剂和12吨有机汞等。有毒物质形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向下游流去。翌日,化工厂用塑料塞堵下水道。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有毒物质流入莱茵河后,再一次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约160公里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约480公里范围内的井水受到污染影响不能饮用。污染事故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沿岸城市,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定量供水。由于莱茵河在德国境内长达865公里,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因而遭受损失最大。接近海口的荷兰,将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法国和前西德的一些报纸将这次事件与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相提并论。《科普知识》总结了20世纪世界上发生的最闻名的污染事故,莱茵河水污染事故被列为“六大污染事故”之六。
2. 灾难性事故的处理
这起事故不仅使瑞士本国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使沿途的德国、法国、荷兰等莱茵河沿岸国家受到不同程度地伤害。该事件发生后,法国环境部长于12月19日要求瑞士政府赔偿3800万美元,以补偿渔业和航运业所遭受的短期损失、用于恢复遭受生态破坏的生态系统的中期损失、在莱茵河上修建水坝的开支等潜在损失。瑞士政府和桑多兹公司表示愿意解决损害赔偿问题,最后由桑多兹公司向法国渔民和法国政府支付了赔偿金。该公司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改进措施,成立了一个“桑多兹-莱茵河基金会”以帮助恢复因这次事件而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向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捐款730万美元用于资助一项历时三年的恢复莱茵河动植物计划。
3. 各国加强了合作
通过这次事件,有关国家加强了多边合作。法国、瑞士、德国共同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以改进和完善信息交换系统和紧急联系机制,并就防止莱茵河污染事故和减轻污染损害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达成了一项协议。在事件余波中,有关方面还通过了一项关于该事件的决议(commission,bulletin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no.11/1986),该决议提出,设计一本有关环境责任的绿皮书。同时声明,为了进一步保护莱茵河和其他运输通道,特别重要的是制定一个条例以规定补偿费用和环境损害的民事责任。1993年5月1日欧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补救环境损害的绿皮书》。其中涉及到了连带赔偿制度补救环境损害问题,“连带赔偿制度是基于收费或特别税的财政结构”(jointcompensation systems are financial structures based on charges or contributions),及“如果环境损害不能归因于责任方的活动(即责任方不能分清时)”,如何应用连带赔偿制度的问题。但绿皮书并不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二、多瑙河污染事故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欧洲第一大河是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黑林山东麓海拔679米的地方,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乌克兰9个国家后,流入黑海。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像一条蓝色的飘带蜿蜒在欧洲的大地上,被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沿途接纳了300多条大小支流,形成的流域面积达81.7万平方公里。多瑙河不仅给沿岸许多城市的人民带来了美丽的家园,还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电力和便利的航运,沿岸人民对它充满了感情,世世代代都在歌唱它。
1.劫难
2000年1月底,罗马尼亚西北部连降了几场大雨,该地区的大小河流和水库水位暴涨。1月30日夜至31日晨,西北部城市奥拉迪亚市附近,一座由罗马尼亚和澳大利亚联合经营的巴亚马雷金矿的污水处理池出现一个大裂口,1万多立方米含剧毒的氰化物及铅、汞等重金属污水流入附近的索莫什河,而后又冲入匈牙利境内多瑙河支流蒂萨河。污水进入匈牙利境内时,多瑙河支流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700-800倍,从索莫什河到蒂萨河,再到多瑙河,污水流经之处,几乎所有水生生物迅速死亡,河流两岸的鸟类、野猪、狐狸等陆地动物纷纷死亡、植物渐渐枯萎。2月11日,剧毒物质随着蒂萨河水又流入南斯拉夫境内,两天后,污水侵入国际水系多瑙河。
突然降临的灾难使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深受其害,给多瑙河沿岸居民带来了沉重的心理打击,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蒂萨河沿岸世代靠打鱼为生的渔民丧失了生计。流域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根据欧盟专家小组的估计,在受污染地区,一些特有的生物物种将灭绝。有关专家说,至少需要20年才能恢复这里的生态平衡。
2. 匈、罗、乌三国政府出面处理事故
事故发生后,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3国政府宣布:蒂萨河沿河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匈牙利政府在接到罗马尼亚政府的预警通报后,迅速及时地做出了反应,采取了得力预防措施,下令立即关闭以蒂萨河为饮用水源的所有自来水厂,同时大量张贴公告告诫住在蒂萨河沿岸城镇的居民,因而没有发生人员受到危害的事件。保加利亚有关部门告诫居民不要购买多瑙河产的鱼,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罗马尼亚总理下令调查此事,评估事故造成的损失。3月15日,匈、罗、乌三国举行首次政府间磋商,签订了议定书,督促三方加紧对各自境内可能的污染源的治理,杜绝今后类似污染事件的发生。根据议定书,三国将各派3名专家成立三方工作委员会,对各自境内蒂萨河沿岸可能的污染源进行测绘分析,并依据国际标准进行风险测试。同时建立短期和中长期计划,加强河流污染预警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严格水质检测制度,及时准确地对水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事故引起国际纠纷
污染事故发生后,匈牙利官方和民间反应强烈,要求罗赔偿其旅游业和生态系统所遭受的巨大损失,表示将起诉造成污染的罗马尼亚和澳大利亚合资经营的金矿开采企业,以及该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总公司和罗马尼亚政府,并由匈司法部和外交部研究起诉程序的具体细节。匈牙利总理下令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以进行损失评估,为打赢这场国际官司做准备,并为善后清理工作提出措施。匈政府还任命渔业专家根茨为政府专员,负责消除污染后果和恢复蒂萨河生态平衡的工作。2月15日,南斯拉夫联盟政府召见罗马尼亚驻南临时代办,就多瑙河污染造成的生态灾难向罗提出抗议,并保留要求罗赔偿损失的权利。南环境部声明说,罗马尼亚应受到国际法的制裁。欧洲联盟官员洛耶拉·帕拉西奥在会晤匈牙利外交部长发表声明称:“这是一场全欧洲的环境灾难,是欧洲近25年来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欧洲各个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对付这场污染。”欧盟环境问题专家马尔哥德·瓦尔斯特罗姆2月17日说,损失的确是非常严重的,应采取措施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生态事故。他批评出事金矿的控股方——澳大利亚埃斯姆拉达公司掩盖事实真相和推卸责任。
对罗马尼亚来说,多瑙河支流蒂萨河污染事故是一起严重的环境灾难,不仅使政府可能面临巨额的国际赔偿,还意味着国际形象损害的后果难以预料。因为在事故发生前近10年中,罗马尼亚政府一直在谋求加入欧洲联盟。面对这起水污染事件引发国际诉讼,罗马尼亚政府也没有回避,承认是由于巴亚马雷金矿污水处理池裂口,含氰化物的污水严重污染了匈牙利的蒂萨河和南斯拉夫境内的多瑙河。但罗方表示,不应将此次事故同切尔诺贝利核污染相提并论,不希望因此事发生任何的政治纠纷。罗马尼亚、匈牙利两国政府联合组成一个专家委员会,负责调查污染的情况,并提出赔偿的经费估算、消除污染的措施等。也有分析称罗马尼亚政府不想进行赔偿,因为根据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环境协议,其中没有就赔偿问题作相关规定。据后来相关报道称:匈牙利负责处理蒂萨河污染问题的匈牙利政府专员根茨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两国之间由于蒂萨河受污染而出现的损失赔偿问题,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而不是通过打官司来解决。除了恢复蒂萨河的生态平衡外,匈罗两国还应当致力于本地区的长远发展。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之间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也有助于合理使用国际社会为此提供的资金。
三、一些典型做法
从以上两起国际河流发生的水污染事故,可以看出一些典型做法:
一是尽快提出应急处理措施,为降低损害、损失赢得主动。包括及时向下游国通报事故情况,公告告诫住在受污染区的居民面临的危险,立即关闭受污染的自来水厂,采取其他方式为居民提供安全饮用水等。
二是对赔偿持谨慎态度,同时又积极地致力于防治污染长期机制的建立。包括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分歧,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换机制,就防止污染事故和减轻污染损害达成协议;实施双边中长期流域治理计划,提供界河水质监测设备设施援助等方式,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国际界河段水环境保护的双边实质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