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根据西安市未央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域经济特点,考虑区域文化,试图探讨将文化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生态城市规划模式,以期为其他具有相似条件的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未央区;城市规划;生态化
西安是著名的古都之一,其所处的关中平原在地理形势、经济基础和交通条件等方面,均有生成大城市的条件。未央区原为西安市郊区,全区土地总面积39.31万亩, 2006年区内建设用地从1989年的20.6%增至4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扩张对土地的需求量。因此,对未央区城市土地利用重新换位规划刻不容缓,这里我们做一简单的探讨。
1研究的区域的背景条件
1.1优越的地理位置
未央区位于西安市区的西北部,是西安市总体规划“九宫格局”的中心和正在建设的“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的最前沿、陕西“一线两带”发展战略格局的中心位置。陕西“米”字型公路骨架八条放射线中六条放射线的接点在未央境内。距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仅17公里。
1.2特有的经济发展特色
市委、市政府机关将迁至未央区北部,和这里已有的大学城形成新的政治文化中心。西北部是西安市现代农业经济开发区,中部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西部地区则与咸阳接壤,现有的产业体系以汽车销售业和石油也为主。
1.3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文物资源丰富,具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72处。其中未央区有文物古迹47处,国家重点遗址保护区三处: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面积约74436.3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18.9%。
1.4水域和湿地面积较多
渭河、灞河、浐河、沣河等河流横贯未央区境4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占全区土地面积3.51%,是西安最具水域特色的区域。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以水禽及其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温暖半湿润区河流湿地景观,总面积达63.527平方公里。
根据以上未央区自然、社会和经济特点,结合关中腹地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预见未央区将是西安市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因此,我们对照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副影响,按照建立节约型、生态化城市新区的理念,对未央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一个新的思路。
2.规划对策坚持的原则
集约利用土地原则。生态学原则。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与实际项目建设需求相结合。坚持保护耕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协调控制。
3.规划对策建议
结合未央区的地理区位、产业、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优势,可以将全区分为三大部分进行规划考虑:城市优化建设区、文物遗址保护区以及生态农业区。
3.1城市优化建设区:
范围为西安市绕城高速以南,东二环线以西的未央区大部地区,不包括区域范围内的文物遗址保护区。这一区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现有的各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分为几个次区域进行经济建设。
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已有的开发区整体规划进行建设,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创汇业为主,建成现代化产业加工基地和中央商务区。
⑵行政商务区:中部地区。以市委、市政府等行政机关建设为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化新型行政商务区。
⑶西咸共建区:西部三桥和六村堡南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物流、商务、房地产等产业,加强皂河两岸生态经济林带绿化建设。
⑷铁路北客站金融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商贸、物流和综合服务业的新型区域。
3.2文物遗址保护区:
⑴秦阿房宫遗址:位于辖区西南阿房宫村附近,保护面积约9516.9亩。⑵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辖区中部略偏西,城周长25.7公里,总面积约55335亩。城内有未央宫、长乐宫等遗址。⑶唐大明宫遗址:位于辖区中东部南侧的龙首塬上,面积约3105.8亩。⑷其他省级保护文物保护面积约6478.7亩。
对于文物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将三大遗址划定为特殊建设用地区保护区,遗址保护区内,建议尽量不建造复古建筑,只保留考古复出的遗址原貌。在不影响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建立博物馆,设计旅游线路,种植与遗址风格和谐的防护林带,设计农业生态系统景观,建设以保护恢复、展示开发旅游为主的遗址公园。
3.3生态保护开发区:
包括现有的浐、霸河开发区和草滩渭霸河三角洲、六村堡渭河沿线的现代农业开发区。建议范围在浐、霸河沿线以东,二环线以西至浐霸河;渭河沿线以绕城高速为南界的广大区域。由于西安市水域面积较少,湿地面积更少,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河流水域。这一区域,可以分作三部分进行考虑,建设成功后,可使未央区成为西安市的生态中心,对整个西咸都市的气候、空气起到不可估量的生态调节功能,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是任何经济效益所无法估量的。
⑴浐、霸河沿线开发区:区域范围为绕城高速以南,东二环线以东,南至西安酒厂、十家街仓库与霸桥区交界处。提议分三部分进行建设开发:一是河道水域,即现有的河道规划部分。按设计要求修建河堤,河堤修建观光、休闲旅游便道。二是按照泄洪要求,在现有的河漫滩线外建设二级河堤,二级河堤和一级河堤之间,进行生态林带建设。三是二级河堤以外至东二环线,可根据城市河滨地带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主要发展中高档商业,商务、会展,科教等产业,构建生态化新区。
⑵渭河沿线生态农业区:即以现代农业经济开发区为主,在原有未央区万亩桃园的基础上,建设都市经济林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为主的生态农业新区。土地用途主要为生态保护、涵养水源、休闲娱乐和生态农业观光。在渭河河漫滩地区,尽可能恢复河滩湿地植被,与浐霸河沿线开发区一起,形成巨大的西安市中心绿洲,增强净化空气的城市肺功能。
⑶渭、霸河三角洲地区:即将现有的未央湖旅游度假区和草滩文教区合而为一。以得天独厚的水、地热、原生态地貌和湿地等资源为纽带,充分发挥渭、霸河三角洲的地理优势,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依托已有的高等院校,发展高教文化,旅游度假。
总之,对于未央区新的城市规划对策的建议,是本着利用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建设现代化,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区的思想,充分利用区内各种水域资源,拓宽对绿化林带的建设的思路,以建设城市生态肺为基调,重点发展本区的城市优化建设区,以生态辅助经济,经济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和建设,以期建设成一个集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快速发展,兼备古都文化旅游气息的新城区。
【参考文献】
[1] 刘德久.陕西省城市郊区生态建设构想.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第3期.
[2] 吴宏安,蒋建军等.西安地区城镇扩展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3月.
[3] 西安市未央区土地局.西安市未央区土地资源,1989-2004.
[4] 陕西省土地管理局.陕西土地资源.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