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工科论文 >> 通信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浅论发展生态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论文关键词:生态技术;资源;环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论文摘要:生态技术产生具有必然性。生态技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发展生态技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逐渐认识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一条弯路,它造成资源和投入的巨大浪费。于是生态技术的概念作为人类反思和重新选择的结果而诞生,并于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上迅速形成了一股潮流。生态技术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21世纪将是生态技术崛起的世纪。而通过生态技术的发展,必将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使人类步入天人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1 生态技术的历史演进 
   
  纵观国际生态技术的发展历程。生态技术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历史阶段。早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发达国家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污染情况十分严重。50年代至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曾发生了多起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此后,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环境对人类的报复,开始注重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这一时期开始了专业化研究,不少国家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开展了水、气、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一时期属末端控制阶段[1]。 
  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业化国家开始由对排污口的治理转到以预防为主的轨道上,对区域规划、资源利用、能源改造和有害物质净化处理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以寻求整体的最优化防治方案,从而避免了局部治理和单项治理的局限性,并且加强了基础性的环境研究。 
  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了为追求更清洁的环境而奋斗的新阶段,采取激励措施促进环境保护产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一些高技术得以迅速物化,环保产业开始进入自动化阶段。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与发展问题成为全球高级会晤的主要议题而列入《2l世纪议程》,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只有把环境因素的考虑贯穿到经济发展中去,使环境污染防治与生产过程一体化,采用能够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从经济本身去解决环境问题,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全球性产业机构调整出现了新的趋势,向资源利用合理化、废弃物产生减量化、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方向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工业化国家在开发新技术、生产高新环保设备和产品的同时,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把它称为“地球环境产业”,并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发展计划。西方发达国家称之为“朝阳产业”和有希望的“输出产业”[1]。 
  世界范围内生态技术的最新成果大量涌现,许多生态技术不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经济效益方面也开始显示出明显优势,表明了生态技术产生具有必然性,具有强大生命力。未来学家罗伯特奥尔森指出:现在人们所认为的先进技术,到2000年后或许就将成为博物馆里的东西,而生态技术将充满生命力。罗伯特·福罗什和尼古拉·加劳布劳斯1989年提出了生态工业园的新概念,要求企业之间产出的各种废弃物要互为消化利用,原则上不再排放到工业园区之外。设在东京的联合国大学零排放研究局负责人波利说:“人们如今不再期望地球提供更多的资源,而是期望地球提供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植田和弦认为,大部分废弃物都是潜在的资源,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人们实际上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为此,必须推动废弃型社会向循环型社会转变。日本通用设计综合研究所所长赤池学说:“从现在起就必须开展生态产业化工作”。自然界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威力,发现和调动这些力量就要靠科技,生态技术才是保障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 
  随着新的资源和环境核算体系的建立和推广,生态技术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幅度提高。这将会极大地强化生态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生态技术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21世纪将是生态技术崛起的世纪。而通过生态技术的发展,必将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使人类步入天人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 生态技术的基本特征 
   
  2.1 生态技术的基本内涵 
  传统技术由于其科学基础的薄弱、构造机理的先天缺陷以及价值观的弊病,给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可以说。这种缺乏生态意识和节约意识的片面技术,是产生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为了有效地消除全球问题,并防止它们的再生,从技术上讲,就必须扬弃这种有缺陷的传统技术,代之以一种能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的技术,这种技术应充分吸收传统技术的合理因素,尽可能地消除其负面效应,这就是在生态学基础上产生的生态技术。 
  目前有关生态技术的概念还不统一,国内学者吕永龙、许健认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称谓包括:环境技术,环境友善技术,环境优先技术,“无公害工艺”(日本),“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等。生态技术概念的演化为技术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同时也说明生态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1]。代锦认为,生态技术是指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产性技术[2]。吕燕、杨发明认为,生态技术是一种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3]。 
  2.2 生态技术的基本特征 
  关于生态技术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生态技术使用时不造成或很少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是生态技术最本质的特征。生态技术应力求达到低消耗、高产出、自循环、无公害的要求。生态技术应力求通过原材料的最充分利用而降低消耗。通过运行过程的生态化循环控制而避免或减少污染。通过资源的科学化配置和开发而获得最大整体效益。 
  第二,生态技术应建立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和信息科学等最新科学知识发展基础之上。生态技术的发展机理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为理论依据。以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基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中心,以各种再生型或低耗型常规技术为补充,形成结构合理的整体性复合型技术网络体系。可以说生态技术强烈呼唤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可以在生态技术中找到用武之地。 
  第三,生态技术能高效率地回收利用废旧的物资和副产品,把一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品变成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保持资源利用的不断循环。生态技术是能持续利用的,即既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世代代的利益。它能被所有的人永远使用而不会造成资源枯竭或在环境方面造成无法承 受的后果。 
  第四,生态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生态技术不是指某一单项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或者说是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技术,不仅包括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也包括生态破坏和污水、废气、固体废物防治技术,以及污染治理生物技术和环境监测高新技术。生态技术对高新技术的容量很大,可以说生态技术强烈呼唤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可以在生态技术中找到用武之地。从体系结构来看,生态技术应当以太阳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基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中心,以各种再生型或低耗型常规技术为补充,形成结构合理的整体性复合型技术网络体系。 
  第五,生态技术不以单项过程和生产单一产品的最优化为目标,而是以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性生产和多种产品产出的最优化为目标,实行非线性的、循环的生产工艺模式,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以及物质在工业系统中循环利用。输出的产品多样化和废物最少化。 
  第六,生态技术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相对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生态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断变化和发展,也就是说。在不同条件下,生态技术有不同的内容,这就是生态技术的动态性。这是由于技术因素是影响环境变迁的重要原因,技术因素可分为污染增加型技术、污染减少型技术和中性技术三种类型。人们在主观上希望尽可能采用污染减少型技术或发展生态技术。但是在客观上,技术因素的演变是客观条件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自然、社会、技术发展等各个方面。显然,把握生态技术的动态性,有助于认识技术因素演变的内在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更有助于采取合适的技术对策,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 发展生态技术: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 
   
  3.1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紧迫性 
  我国在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的同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损害。长期以来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愈来愈不容忽视,再加上经济、科技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遏止环境恶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际发展大趋势的要求。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之争、科技之争。在全球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压力下。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加大了对新能源的研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又一次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面,他们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进一步提高,他们在努力保持和增加自己的优质资源总量、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代表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走循环经济之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争夺国际发展制高点的一场新竞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影响一国经济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任何国家都无法置之度外的国际性压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我国更具有现实紧迫l生: 
  一是自然资源的超耗造成了矿山枯竭,能源锐减。我国正在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人口、资源和能源的制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能源消耗使gdp翻了两番,这种高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5]。 
  二是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严重污染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空气资源和水资源,危及了人们正常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环境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5]。 
  我国的循环经济水平,从总体上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大,约落后10~20年。如不尽快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道路,则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必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生态技术的全面支撑,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 
  第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要建成一个高效和谐的经济一社会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使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网络,从而使系统的功能、结构充分协调,资源利用率最高,社会经济效益最好。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有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设计,必须依靠生态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污染排放减量化的前提。 
  第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传统控制污染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建设废弃物净化装置,采用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净化处理。这是按照传统工业范式思考问题的产物,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生产和保护环境相分离。即一部分生产过程进行产品生产,另一部分生产过程对废物进行净化处理。这种方法会使污染控制走人困境。运用生态技术需要我们转换思考方式,即污染控制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生产过程的尾部进行净化处理,而是放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使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环境的保护过程达到统一。 
  第三,利用生态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第四,生态技术的循环性特征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要求。生态学物种共生和物质环境再生原理表明:生物圈的物质生产是一种无废料的生产或废物还原和废物利用的生产,它只要正常运转,所有输入系统的物质都在循环中运动、转化和再生。进入生产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一种有机体利用之后转化为另一种有机体可以再利用的形式,几乎所有的物质包括有机体排放的废料和有机体死体,都在循环中被利用。根据这一原理,开发循环性的生态技术。应用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设计物质和能量分级多层次利用的产业技术形式和技术系统。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输入生产系统的物质在第一次使用生产出第一种产品之后,其剩余物成为第二次使用生产第二种产品的原料。如果仍有剩余物则可作为生产第三种产品的原料,直到全部用完或循环使用。最后不可避免的剩余物,以对生命和环境无害的形式排放。 
  由此可见,生态技术是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重要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建立生态技术体系。建立生态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人、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吕永龙.环境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政策机制[m].气象出版社。2003:14,15. 
  [2]代锦.生态技术:起因、概念和发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2):15—17. 
  [3]吕燕,杨发明.有关生态技术概念的探讨[j].生态经济,1997(3). 
  [4]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科学出版社,1999:278—27. 
  [5]陈永昌.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j].北方经贸,2005(2):5.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与未来发展趋…
    网络监控在港口发展中的应用
    关于加快莘县经济发展的思考
    发展家庭林场的思路
    探讨XPON在宽带业务协同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合浦县生猪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迁安市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浅论小学语文之教学模式
    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浅论《大公报》中的第一次长沙会战
    论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均衡发展的…
    南阳玉雕产业的发展探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