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有了公众参与的内容,可以促使社会各方面人士关心环境问题,在环境评价工作中起到了弥补技术研究不足的重要作用,可使环评单位在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提出的建议更趋合理。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公众意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参与对象的代表性、调查统计方法的有效性、调查统计内容的科学性、统计时间的有效性等的全面综合的反应。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统计方法
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能够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水平,使决策者及时根据公众的建议和要求更好地预防和解决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同时,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也将对提高人们的环保管理参与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对相关理论的思考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公众意见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选择合理的公众
公众的代表性是影响环评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广泛的代表性有利于吸取多方面意见,便于综合权衡。
一般来说,参与评价的公众人数越多,其有效性就越高,但它的成本和操作难度就更大。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不可能把受影响区域内的公众都作为调查统计对象进行调查统计,而是从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调查统计样本,并对评价范围内不同区域的人群赋予不同的权重,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来保证公众参与意见的客观公正。对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权重的设置,可以采取不同的赋值原则,既可以根据被调查统计人群环保意识来确定不同的权重等级,也可以以实际公众的自身条件如: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距离项目远近等指标分成不同类别,再赋予不同的权重,以确保得到的信息能较好地代表项目评价范围内群众的意见。特别是要重视受影响较大人群的意见,尤其是邻近项目建设区域的居民或农民。如,在某公路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为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主要社会影响为占地拆迁,可考虑将人群按以公路中线为中心向路两旁按照距离等级区来划分,离中线越近的权重值越大。
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公众意见的统计分析方法
1.做好现场调查统计工作
在环评初期做好现场勘察工作,是保证调查统计问卷科学、合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进行现场勘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评价单位对建设项目的理解偏面,不能科学地对建设项目的污染进行预测,因而所做出的结论也是不完整和确切的,因此,做好问卷调查统计前的现场勘察工作至关重要。现场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情况、社会环境,项目建设所涉及的敏感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等四个方面。特别要强调的是要了解调查统计对象的基本情况。有关被调查统计者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分布、职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可能,还可以对被调查统计对象所在地区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标准等等做一些调查统计。这种认识和了解对于设计调查统计问卷,特别是对问卷中具体问题的形式、提问的方式、所用的语言等等有着极大的帮助。
2.科学设计调查统计问卷的内容
根据项目的特点,要对调查统计问卷的内容统筹安排,科学设定,在询问内容设置和调查统计题目类型方式进行合理搭配。
考虑到问卷调查统计的对象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环保意识也高低不同,所以调查统计问卷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客观题)。这样可为被调查统计者提供可以选择的答案,被调查统计者回答问题方便,回答需要的时间。对调查统计者来说,便于统计处理和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由于事先给出了有限的答案,避免了出现开放式问题中那些不相关的回答,导致难于统计处理,使调查统计失效的情形。在客观题设计上要特别注意避免倾向性和引导性,问题的提法和语言应该具有客观性。
3.调查统计问题通俗、精简、有效
我国民众,特别是农村及边远地区的民众由于环保专业知识比较匾乏,甚至一些民众的文化素质还很低下,因此,在调查统计问卷的内容描述上,为保证公众对调查统计问题的准确理解,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化术语,用民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描述方式来设计问卷,如将评价地表水质量的等级的术语“是否满足比表水环境iv类水质标准”改成“是否不影响灌溉和养鱼”,会使民众对环境问题一目了然,对调查统计内容能够给予客观正确的判断,使公众参与真正收到实效。另外,问卷所包含的问题越少越好。一份好的问卷首先应该是集中在研究目标上,没有多余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对调查统计者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时,问题的质量要高,问卷中的问题应含义明确、概念具体、答案恰当、形式简单、语言通俗易懂、填答方便。在某种意义上,一份高质量的问卷应该具备法律条款那样的性质:清楚、明确、适合所有对象。
三、畅通公众参与的信息渠道
信息交流是公众参与的核心。要做好公众参与工作,首先要保证公众参与的信息渠道畅通。畅通的信息渠道主要体现在信息发布和信息收集两方面。
信息发布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项目所涉及到的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生活物质等资源及建设项目所采取的环保措施。若公众对项目不了解或对项目的有关信息掌握得不够准确,则无法对项目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发布应采取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信息发布会等现代传播媒介将下列信息告知公众:告知公众即将开始的工作计划或者己经完成的工作结果;告知公众如何进行有效参与,以便有兴趣的公众可以参与;使公众知道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原来计划中己经发生变动的情况;为所有公众提供获得信息的平等机会;确保公众有机会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让公众知道审批机关将全面地认真地考虑公众的意见;寻求得到全面的公众意见,不仅有专家的意见,而且有民间团体、环保组织和其他感兴趣的组织的意见。
参考文献:
[1]王丽琴.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企业技术开发, 2006.
[2]楚宪峰.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提高的途径.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
[3]吴耀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实施方法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