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央行重启汇改,人民币升值以来,石化出口企业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9月29日美国众议院又通过了一项汇率法案,根据该法案,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国内有专家表示人民币是该法案针对的主要目标。由此来看,短期内,石化企业要打响汇率战;长期看,必须加速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的步伐。
石化产品出口压力持续加大
人民币升值是双刃剑。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暨外汇风险管理研究调研组专家解洪波表示:“人民币升值对进口密度高、外债规模大或者说高利率性,有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是利好。但对于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自身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冲击比较大。”具体到石化行业,他认为,纺织、轮胎、塑料制品等对人民币升值非常敏感的出口企业毛利率将下降,是利空的。当前。我国不少大型公司因为都是自营出口,一般一年报一次价格,价格在年初已基本锁定。而美国和欧洲的买家年初的时候下的订单额比较大,目的就是为了先锁定价格,等人民币升值后,把风险全部转嫁到中国出口企业身上。所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交货合同期限越长,订单越大,损失也就会越大。
人民币升值究竟会对石化行业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部负责人直言“人民币缓慢升值是必然走向,对企业的影响也无可避免,但影响有多深远?这个结果还要综合油价的涨跌,其他国家汇率的调整、我国资源税等有关政策的调整、市场劳动工资的调整等多重因素来评判。”
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塑料工业协会一起做了一个简单的预测:人民币升值1%,塑料行业的出口交货值会损失12亿元左右,利润降低近3亿元。升值3%,塑料行业的出口交货值损失36亿元左右,利润降低近8亿。如果升值到5%,塑料行业的出口交货值损失60亿元左右,利润因此降低近14亿元。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人民币升值是逐渐推进,而不是一步到位的,虽然对企业有很大影响,但长远分析,国家也的确给企业留足了提升发展的适应时间。
外贸环境复杂促进行业调整结构
人民币升值存在利空的一面,必然也存在利好的一面。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都是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肯定是有得有失。但专家们普遍表示,从长远分析,还是得大于失,对石化出口企业也是如此。
首先,这种情势必然会逼着业内企业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至少是个很重要的信号,国家在加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淘汰两高一低的落后产能。”我国经济建设之初,国家鼓励企业出口创汇,大量的化肥、农药、涂料、纯碱、烧碱等产品出现产能过剩,进而以低价出口。而生产这些产品的时候不仅要用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而且还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污染环境。据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会长符岸介绍,广东的出口塑料制品每年占全国的40%~45%,出口品种较多的是塑料管及附件、塑料包装及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塑料薄膜等,附加值非常低,在国际市场就是依靠打价格战,以超低价占领国际市场。
在人民币升值、价格优势逐步弱化的背景下,对于很多出口企业来说,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弥补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