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社会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微博新闻信息传播机制研究

微博新闻信息传播机制研究

  一、微博及其发展现状
  “microblog”一词源于博客,它是博客的一个微型版本,同时具备社交网络的特征。注册用户通过各种终端,如电脑、手机,用140个或者更少的字符,把自己的经验,所思所感与他人分享,把信息发送给每一个选择接收它的人。
  2006埃文·威廉姆斯创建obvious公司,首次推出微博服务。中国大陆第一个提供微博服务的是饭否网。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其用户数以每周50%的速度增长。新浪微博借鉴其博客扩张模式,邀请体坛娱乐明星、企业高管、媒体精英、知识分子等各界名人加入,利用名人的影响力积聚大量人气,吸引大量网民注册。此后,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效仿,腾讯、搜狐、网易、凤凰、人民网等也推出微博服务。名人粉丝量庞大,影响巨大。动辄上百万的粉丝数,可抵得上一份全国性报纸的发行量。微博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交流平台,重大时事微博上少不了评价,独具特色的网络救助也蓬勃发展。2010年是中国新闻的“微博元年”,这一年微博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南方周末评出的“2010年十大传媒事件”中,与微博直接相关的占了三件;2011年微博上的关注转为现实中的行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爱清尘、老兵回家等公益事业影响巨大;2011年也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截至2011年11月,经过新浪网认证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个,“网络问政”成为中国社会迅速兴起的政治形态。
  二、 微博的信息传播优势
  1.微博的用户数量优势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 。
  微博庞大的用户群都是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扩大了信息来源,使得更多事件被更多人所知。由于微博的即时互动性特点,用户可以通过转发、评论他们所关心的信息,有价值的信息不至于石沉大海。微博的转发机制犹如传声筒,信息在不断转发的过程,把互不认识的网民汇集成为一个虚拟的整体,个人的声音借助微博聚合作用迅速地形成一股强大的话语力量。
  2.微博的信息传播优势
  微博信息的传播具有多重传播形态融合的特质。微博用户之间双向的互动交流使其具有鲜明的人际传播特点,用户发布信息同时被众多粉丝获知从而使其具有大众传播性质,具有共同爱好的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微群的存在则使微博传播具有了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特点。多种传播形态的共存和融合,由此,微博信息的传播效果从小规模的信息传递到大规模的社会效应,由点及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面地快速传递开来。另外,微博用户通过关注、被关注与其他用户关联,形成社会网络。每一个用户不同程度地嵌入某个社会网络的圈子里,当得到他人关注时,又被嵌入到另外的圈子里。从小世界理论 来看, 由于微博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每个用户都扩展自己的社会网络,信息在层层转发的过程中以裂变的方式急速传播。
  3.微博的信息整合优势
  互联网上海量信息很难使网民自采自制的信息进入公众视野,而微博信息的聚合机制极大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微博的聚合机制分为系统平台整合和用户选择性信息整合两个方面,系统平台整合是指微博开发平台所设计的信息整合模式,在新浪微博中表现为显示在页面的“热门话题”和“一小时排行榜”等明显的推介性质的服务,用户能在第一时间内关注到最新的网络话题并参与进来。用户选择性信息整合则指用户会主动选择其感兴趣的关注对象及进行相应话题的rss订阅,对相同对象和话题的关注会带来相关信息的自动聚合。
  三、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领域的冲击
  1.新闻时效性强
  时效性一直是媒体竞争的重点,传播速度也是新闻传播追求的目标。技术上,微博实现了手机等移动终端与pc终端的融合,打通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限制,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短信、彩信,随时随地发布简短文本、图片、视频等。任何事件,任何地点都可以是新闻现场,每一用户都可以是突发事件的第一报道者,扩大了信息覆盖面,降低了信息传播门槛,方便了信息的传播。传统的“每日新闻”成了“每秒新闻”, 在与众多媒体竞争中,即时性使得微博脱颖而出。
  2.内容碎片化
  微博信息多具有自我表达的个性化特征,微博传播就有传播语境碎片化和传播内容碎片化的双重特点。碎片化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的说法,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瓦解,社会成分呈碎片化分割,利益群体和“文化部落”具有差异化诉求。受众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许多碎片化的受传者群落。随着社会发展,从前单凭某一个媒介就可以“独霸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存在了。一方面传统媒介话语权威地位在不断降低,传播路径垄断地位被打破;另一方面新兴媒介蓬勃发展,出现传播通路激增、多元化意见表达以及信息海量堆积局势。微博的碎片化写作,适应了这一趋势。用户每次发布的内容不得多于140个字,这把许多草根阶级囊括在其用户群中,为其发表观点,分享信息提供平台。
  3. 循环传播中呈现事实真相
  出现突发事件,传统媒体报道很可能会遗失事件原貌的细节信息。微博文本内容不超过140字,处在新闻现场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发布第一手信息,时时更新,抢占报道先机,形成滚动报道。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实现了信息由点到面传递,用户以接力方式,使新闻信息完成二次传播。用户通过评论转发即时互动,拼凑出事实真相,在传统媒体报道之前,就可以通过看微博直播,了解事件概况,引导其关注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
  传统媒体囿于版面和报道者角度,调查资料和精力也有限,往往只能从某一方面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新闻生产也多是单次性和相对封闭的。微博用户的多元性和自由讨论,从多侧面和多角度对新闻事件发表观点,形成多元声音和多方意见。微博集民众智慧,以多向度的角度,让事实的真相变得立体,最大可能还原真相本身。

  四、微博上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1.微博时代我国公民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真实性,新闻道德失范。微博准入门槛低,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各异的用户都能通过微博发布新闻信息。很多非专业的网民只了解部分情况,不具备专业新闻记者的采访调查能力,同时因为社会资源少,无法对事件进行深入全面查证,无法保证其发布的新闻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用户可以自由发言,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并不遵循新闻价值的原则和取向,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很难。尽管微博天然我纠错机制,隐含有把关机制,但当这些谣言迅速传播时,会淹没掉其他真实、重要的信息,引起社会恐慌。微博上的群体极化现象也不能避免。微博上,人们依照自己的兴趣喜好、意见观点、价值取向、社会关系、利益倾向等建立好友圈,粉丝群,在这些虚拟的人际交往圈中,用户分享观点,交流意见,很容易回避其他信息,走向极端。各种圈子之间相互屏蔽,意见与意见之间形成尖锐的对抗。这种对抗很多时候并不是以相互沟通和了解为目的,对抗最后往往演变为谩骂。充满硝烟的对抗中,我们反而看不清事实。圈子内“一边倒”的舆论氛围,很容易遏制其他不同观点的表达,“大众意见暴政”容易使社会陷入少数人的自由被多数人践踏的悲剧。
  (2)信息冗杂,负面消息过多。信息冗杂,噪音过多是互联网出现之后产生的问题,而微博加剧了此问题的严重性。微博大部分是重复无用的同质性信息,信息方便获得的同时,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更加困难。过量的信息也会耗掉受众的注意力,导致注意力的缺乏。微博上也存在着负面新闻泛滥现象。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学院博士后翟杉在2011年第12期《新闻实践》刊文,认为微博患上“坏消息综合征”。重度微博使用容易造成网友对环境强烈的不安全感。《人民论坛》杂志曾做过调查显示,我国近三成网友患上“微博疲劳症”,很大原因就在于微博上过多负面信息的堆积,使其心境变得灰暗,丧失生活信心,严重影响到其心理健康,同时降低人们的道德底线,并产生示范作用,对整个社会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2.完善公民新闻的对策
  (1)发挥新闻自律组织功能。目前,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了官方辟谣微博,用以澄清微博中流传广泛的谣言。在新浪微博中,影响较大的是新浪官方的微博辟谣以及民间的辟谣联盟。微博辟谣主要根据网站自查、网友提供线索等方式,经过细致调查,发布辟谣信息,或者转发某些官方微博以及信度较高的信源传播的内容。用户在登录微博时,会有通知栏发布信息,微博辟谣的部分内容会出现在通知当中。而微博辟谣以其新浪官方特性,有权采用永久注销账号或者账号停用一段时间的方式对发布谣言的主要用户进行处罚。辟谣联盟是由一群大学教授、律师、作家、记者、公务员等组成的民间打假组织。在郭美美事件、日本海啸、浙江乐清事件等热门事件中,表现得很活跃。
  (2)意见领袖引导公民关注公共事务。微博不仅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更是社会利益的维护者和公众安全的保护者。这就要求信息传播者更多关注公共领域话题,使更多的人参与事件的讨论,培育大众的思考能力。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多为精英分子和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粉丝众多,有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们对社会现实、重大事件发表意见,在公众的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时,第一时间站出来为民说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舆论导向。同时,他们用理性的话语习惯引导问题讨论的方式,使民众有序地投入到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中来。久而久之,信息传播者在潜移默化中会趋于理性、客观和成熟。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微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探析
    微博传播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从“标清”到“高清”电视新闻全流程的三个…
    论五四时期新闻刊物的新闻理想及其对当代新…
    浅谈以创新推动电视新闻的发展
    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流新闻网站的“移动化传播”初探
    构建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
    未成年人暴力伤害事件中新闻传播媒介的伦理…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研究
    央企新闻传播与舆情应对能力的相对滞后及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