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社会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从传播学的角度解析当前热门网络事件

从传播学的角度解析当前热门网络事件

  2011年12月间,浙江一个微博名为“赤hero兔”的已婚男子和“小三”逼死原配的事件在微博上炒得沸沸扬扬。据称,该男子在和妻子新婚后第五个月就与小三在节日假期里到千岛湖三日游。在事情败露之后要求离婚并且对财产进行了转移,为了遮掩自己的丑行,更对外界宣扬自己离婚是因为遭遇妻子的家暴。这一系列丑恶虚伪的行为终于让妻子不堪重负,最终选择自杀。自杀之前妻子亲笔写下了万言遗书,把丈夫和小三之间不道德的言行记录下来。可是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遭遇会被人放到网上,并迅速传播开来。这个事情出现在网络之后,越来越多愤怒的网友对男当事人和所谓“小三”展开了“人肉搜索”,有人开始指出两人在新浪的微博账号,网友随即对他们展开了围攻,并且曝光了两人的照片、工作单位、地址和联系方式。
  原以为事情就到此结束,殊不知2012年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1月1日,妻子好友的微博传出消息,说妻子并没有死,并且近期会现身接受电视台专访,详细讲述事件经过。2012年1月2日,妻子肖艳琴做客《btv生活》栏目,对之前的“假死”一事做出了解释,并向广大网友道歉。
  对这样一起网络事件,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为什么这一事件会在网络上激起如此群体性的愤怒,以至于对当事人进行疯狂的人肉搜索?第二,以这样一个女主角从“真死”到“假死”的乌龙事件为例,思考网络传播的把关能力,以及如何确保网络传播的可信性和真实性。第三,如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提高网民的自我约束能力。
  一、群体性愤怒以及疯狂人肉搜索的原因
  (一)群体事件中群体意志对个人意志的支配
  这样一个网络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群体性愤怒,首先是由于“舆论领袖”的领导。形成“沉默的螺旋”。网络舆论的形成初期很难有巨大的爆发力和杀伤力,如何在短时间内产生强有力的舆论力量呢?这就需要“舆论领袖”的影响。在这一事件中,女当事人的姐姐把遗书发到网上,然后以知情者的姿态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带有主观色彩的分析,并且加上了“丈夫小三逼死原配”这样一个极具耸动性的标题,引领网民进行批判。在这样一个网络群体事件中,“舆论领袖”比网民更了解事件的始末,并乐于为网民提供详细内幕和细节及其结果。有了舆论领袖,网络舆论就有了风向标,才有可能形成舆论风暴,才能使网络舆论发挥巨大的作用。
  勒庞认为:“群体事件中,人们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的感染、暗示的影响会使集群心理朝某一方向发展,并将暗示的观点立即转变成行动的倾向”。或许参与“人肉搜索”的一些网民开始只是凑热闹,或者只是关注事件结果,但迈人群体中的“他”常常会受到“舆论领袖”所引领的群体气氛感染,于是彻底地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形成群体意志对个人意志的支配。因此,即使网络上的讨论是匿名状态,个人也可以感受到人数众多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有理智的个人会意识到无法沟通而退出讨论,而意志不够坚定、不能够抵挡群体压力和暗示的网民就怀疑自己而产生从众现象,形成“沉默的螺旋”。
  在这个事件中,对男当事人和小三的“人肉搜索”行动依赖于网民的大规模参与,这不仅验证了人多势众的有效性,也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网民身处群体中而产生的力量感和责任分散心理,使他们更加漠视社会规范及个体责任。同时,由于公众的窥视心理,对于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大家总想了解得更多,在网民丧失责任感的前提下,会出现大量不顾他人感受、超出道德底线对他人隐私、名誉的侵犯,甚至威胁和人身攻击等过激行为,造成“误伤”。
  (二)“道德标杆”对公众立场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道德标杆”本身也可以成为“舆论领袖”,因为它本身就是过去多年来群体意志积累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态度。丈夫出轨导致妻子自杀的事件挑战了网友们的道德底线,激起了普遍的愤慨。虽然网友们的某些过激行为给男当事人、第三者及其家人造成了伤害,并挑起了关于网络暴力的争论,但网友的初衷是“惩恶扬善”,即发扬美好、善良的民族品格,惩治邪恶、罪恶的行为。当“舆论领袖”的信息在网络上发出,就会像一个“导火索”被迅速引爆。其他网民如同“选择性接触理论”所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人群及内容加以接受,从而形成了群体认同。
  (三)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忿的变化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断裂,新旧价值观相互冲突,“失范”现象不断出现,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在法律无法触及之处,网民群体试图通过放大道德威慑力,通过对失范者的自发惩罚来呼唤理想的社会秩序,以填补法律的空白之处。因此,“人肉搜索”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导致的传统道德弱化和社会秩序的破坏。在这之前,道德更多的是一种自律,有了“人肉搜索”的存在,即使你已离开现实世界中对你注视最多的环境,依然要时刻警惕为自己“可能”的不当行为买单。虽然在“人肉搜索”过程中,群体意见的简单、粗暴及个体网民责任意识丧失,导致了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伦理的另一种破坏,但这并不违背其道德维护的出发点。
  二、对网络传播把关能力的思考
  在这个事件中,从女当事人遗书疯传于网络,到人肉出男女当事人和第三者的真实信息,原以为事情就止于此。殊不知女当事人于一周之后突然出现在某电视台接受采访,为自己的自杀辟谣,也为对广大网民的欺骗行为道歉。对这样一个一波三折、亦真亦假的网络事件,我们不得不思考网络传播应该呼唤更为理性、规范、合理的游戏规则。无论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还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都应强化“把关意识”,共同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和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信息的发布相对自由,专业审查和审核程序相对宽松,网络舆论具有的个性化、言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交流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难度更大,网络编辑必须将“把关”这一核心工作做好。就拿这件事情来说,当遗书发表在论坛之后,网络社区中的版主,就应该充当好这样一个“把关人”角色。版主应该及时发现网站中有可能伤害到他人隐私的恶意人肉搜索,通过删除帖子、警告这样一些措施,将可能发生的网络暴力扼杀于萌芽之中。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议程设置,引导网民关注点。如根据受众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体系对各种信息进行鉴别、选择和编排。通过报道新闻及设置有关的话题或者议题,吸引受众参与到网络传播过程中。通过及时的新闻报道、网络互动交流和介绍详尽的实事背景材料,对网络民意进行整合,在交流和互动中引导大众舆论,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
  网站还应该对网络编辑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更高文化素养、政治判断力、新闻敏感度的编辑参与到网络传播中来,才会更好地发挥出网络媒体在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的自我约束能力
  在网络传播中,网络的互动性模糊了传受双方的界限。很多网民成为信息的原创或转发者,但是很多网民不具有媒介素养,缺乏“把关意识”,对信息的真实度不加判断,对传播信息造成的后果更不予考虑。就如这个事件一样,事件发生的开始因为网民对女当事人遗书不假思索地疯狂转载,对遗书的内容是否真实、客观也没有进行甄别判断和调查,使得这个事件被认为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事件并广泛传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而事情的最后,原配妻子并没有死亡,只是亲友帮其制造的假象。一时间广大网友大呼被骗,又开始把矛头指向了这个原先万分同情的“妻子”。网民们感到被卷入了一场家庭闹剧被狠狠地忽悠了一把。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存在法律和社会舆论的强大约束力,人们往往会较为严格地遵守社会规范,隐藏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克制负面情绪的发泄。然而,在网络社区中,由于匿名性的特点和法律在此方面的缺失与滞后,使得网民真实身份得以隐藏,对自己的言行控制削弱。部分网民在摆脱现实世界束缚的同时,也放松甚至抛弃了自己手中的道德“缰绳”。于是,在网络中,我们看到一些人肆无忌惮地谩骂,一些人对他人的不幸冷嘲热讽、缺乏基本的社会同情心和责任意识,还有一些人盲目跟风起哄,甚至有人利用网络诈骗犯罪。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显得非常必要。但是,网络道德的建设,需要在法律的约束之下,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否则,单单教育而没有惩罚约束,对一些人来说仍是苍白而无约束力的。
  对于在信息时代中的年轻人来说,需要在网络环境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所谓提高媒介素养,并不是说要去禁止人肉搜索或一些网络恶搞,而是要适应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多元化的、信息发达的世界,更加积极地参与或者旁观这些媒体事件,在媒介环境当中获得相对的应对经验,最终根据自己对媒介的理解和需要去决定是否参与其中。对于民众的网络恶搞和人肉搜索,我们不应该看到对当事人的伤害和不良的影响,就禁止它,对它说不。而是应该有更加开放的观点,这样我们的思想才能进步。经过这么多次人肉搜索事件之后,网民对于滥用人肉搜索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当然,开放的思想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无度,而是要保持理智、客观的态度,在法律及道德的约束下,以良好的媒介素养去面对和参与网络传播。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更新时间:
    以传播为先导打造企业品牌形象
    微博传播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媒介融合背景下微传播研究
    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流新闻网站的“移动化传播”初探
    构建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
    未成年人暴力伤害事件中新闻传播媒介的伦理…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研究
    央企新闻传播与舆情应对能力的相对滞后及对…
    “中国梦”的新闻传播学把握与思考
    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
    大众传媒法治传播的社会功能考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