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基于精神贫困的中国老年人口社会救助研究

基于精神贫困的中国老年人口社会救助研究

  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截止2010年11月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约为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凸显出来,而对老年人口“精神贫困”的社会救助则是中国社会救助事业向纵深层次发展的必然。
  1. 精神贫困的界定
  贫困古已有之,但对其内涵的界定确因国情、文化、时代的变迁而难以统一,因此,对“精神贫困”的理解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余德华认为精神贫困是指因种种发展障碍和制约因素造成的某一社会群体或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水平、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落后于社会主要物质生产方式,以致影响物质生活资料获取和精神生活需求满足的生存状态[1]。而朱华晔则从相对性出发,强调精神贫困是某群体或个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或认同程度显著低于群体中其他多数个人的需求和认同程度[2]。亦有人认为精神贫困是对理想信念淡化、内心世界空虚、工作不思进取、生活情趣不高等现象的一种比喻。
  总之,精神贫困是群体或个人在认识、心态、思想道德等精神层面需求不足的状态,是一种无形贫困。精神一词本身是个多义词,其内容应包括人的意识、思想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因此,精神贫困可表现为文化娱乐手段缺乏、价值观的品位或层次低下、精神生活空虚、生活方式陈旧落后、情绪低落、生存与发展能力低下等。其核心是价值观,体现为群体或个人追求、理想和信念体系的垮塌。与物质贫困相比,精神贫困最明显的特征是非量化性,因此,精神贫困难以运用贫困线、贫困发生率等指标来确定、衡量。此外,精神贫困的治理具有长期性[3]。物质贫困通过政策倾斜、财政支持等途径在较短时间内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精神贫困往往需要更多时间,且效果亦可能不明显。
  在对精神贫困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说老年人口精神贫困特指老年人口的思想落后、信仰缺失、情感孤寂等心理状态,在此种状态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下,老年人口普遍表现出情感、社会交往等需求不足。这种需求不足的状态既有绝对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亦有相较于大多数人而言的相对不足。
  2. 老年人口精神贫困的主要表现
  2.1缺乏情感关爱
  目前,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尤其是农村,老人为了享受天伦之乐,绝大多数老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但实际在家养老的老人中,普遍经受着情感上的孤独、寂寞。可能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但情感需求却长期得不到满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子女不能很好地尽到精神赡养的义务,导致居家的老人感到失落、孤单、不幸福。此种精神贫困给老人带来的伤害比物质贫困大得多,老人最担心的、最痛苦的即是子女及社会的漠视。
  2.2社会活动参与度弱化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国明确了 “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方向,这表明老年人口在退出劳动领域之后,仍需在社会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但实际上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度呈现为弱化状态。一方面,社会、国家对老年事业的重视与财政投入有限,使得部分老年人缺乏参与社会活动与服务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在退出工作领域之后,生活处于“笼养”状态,鲜少与外界接触,自我封闭,尤其是丧偶的独居老年人,由此导致了社会交往需求不足的精神贫困显现象。
  2.3精神寄托缺失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老年人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似乎生活对于他们已经成为一摊死水,每天重复着单调的一层不变的内容。此种生活状态对于老人来讲已经失去了鲜活的意义,甚至是精神生命的慢性自杀,所以他们会通过其他的途径寻求精神寄托,以找到生活的意义。如部分老年人会在求神拜佛的活动中寻求精神慰藉,妄图在虚幻、迷信的活动中得到暂时平静。
  2.4缺乏自主意识
  老年人口的精神贫困还表现为缺乏自主意识、盲目从众心理增强。比较典型的是许多老年人将购买各种医疗保健品当做生活重心。部分经营医疗保健品的商家抓住了部分老人的这种特质,通过各种虚假宣传聚集数量众多的老年人,他们借助这种盲目从众的心理效应,诱使部分老年人拿出积蓄购买这些并不一定需要的所谓“药品”、“保健品”,这种不能独立进行价值判断缺乏自主意识亦是精神贫困的具体表现。
  3. 治理精神贫困的社会救助对策
  3.1为老年人口提供物质生活保障
  老年人已经为当前社会发展积累了成果和财富,我们必须对其曾经抛洒的汗水给予尊敬、爱戴,并与其共享发展成果。因此,给老人的桑榆之年提供物质保障,这是治理精神贫困最基础的内容。虽然物质贫困者并不一定精神贫困,但是往往容易导致精神贫困,所以我们首先要满足老年人口的物质生活需求,充分照顾老年人在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公正待遇,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减少老年人口陷入物质贫困机率。
  3.2构建“尊老敬老”的和谐社会氛围
  尊敬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老吾老”传统思想的现代演绎。只有人人以敬老、爱老、孝老为当然之事,才能营造出和谐温情的良好氛围,才能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具体做法颇多,如倡导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的重要性,大力宣传新时代敬老、爱老、孝老的模范人物等,这些都可使老人切实感受到来自社会的良好氛围,利于心理健康。
  3.3重视对老人的精神抚慰
  对于老人来说,吃饱、穿暖不等于幸福,与物质需求相比,老人更企盼精神抚慰。他们希望获得亲人及周围人的关爱、帮助与拥戴,这能让老人由衷感到愉悦。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主动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排遣老人孤单寂寞的不良情绪等行为, 给老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精神慰藉,调节老人的心理状态,使其以平和的心态乐观面对人生。
  3.4增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国际老龄行动计划”指出:“使老年人充分地、不受歧视地在公平的基础上参与社会是至关重要的”。此处我们强调政府、社会的引导、组织作用。在社会转型期,老人的需求常被忽视,这需要国家与社会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充分考虑老人可能的社会角色,为给老人提供合适岗位,实现老有所为。并通过多种途径丰富老年文体活动,实现老有所乐。帮助老年人搭建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找到他们新的社会角色,避免其陷入枯燥、盲目的生活状态。
  综上,中国老年人口的精神贫困已不容忽视,救助中国老人的精神贫困应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如此,才能在物质贫困治理的同时,保证中国老人的幸福指数持续上升。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基于CPLD/FPGA器件的自动增益控制的探讨
    基于AD9854的线性调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基于LQR—PID的EPS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电子技术的变压器下的OF电缆系统改造分…
    基于智能手机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教学
    论油画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中国山水画美学精神初探
    基于戴布拉图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评价
    基于评价理论的《纯真年代》中埃伦的话语分…
    以刘震云小说《单位》论规则对人的精神磨损
    基于岗位群的递进式—模块化高职课程体系构…
    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