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论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

论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流动进入了活跃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流动人口在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其结构由原来的“单身外出”方式逐步转变为“举家迁移”,出现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流动人口子女是伴随中国民工潮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否可以摆脱父辈那种“边缘人”的命运,真正融入社会的主流?
  一、社会融入与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
  社会融入是指流动者在流入地不坚持自己的语言、文化、习俗、行为举止和身份,进入到主流社会,并被主流社会所接受。主要指流动人口从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身份认同等四个维度融入主流社会。
  流动人口子女是指随父母一起居住在城市而户籍仍在农村的、年龄在6至14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作为社会融入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具有社会融入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过程是一个早期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基础。其次,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过程既不同于农村孩子也不同于城市孩子。
  二、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入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生活为流动人口子女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契机,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社会生活方面的边缘化
  首先,在居住方面,与当地居民相比,流动人口的住房拥有率极低,租赁房屋成为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在流入城市解决住房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问题最为现实的选择。而且,由于租金和其他原因,他们租赁的住房主要位于城镇的边缘地区,即通常所说的城乡结合部。
  其次,在社会交往方面,进入城市生活的流动人口子女,其人际交往关系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亲缘和地缘关系方面,交往的人群主要是家人、邻居、亲戚等。
  再次,在经济条件方面,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流动人口主要从事服务业和建筑业。这些行业大多工作量大、收入低。
  (二)教育方面的边缘化
  首先,在就读学校方面,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流动人口子女大多无法进入教学质量较高的公立学校,只能在教学质量不高、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其次,在学习方面,流动人口子女在学习方面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他们中的少部分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成绩优良。但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学习成绩欠佳。而且,受各地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影响,部分流动人口子女难以适应流入城市的教育,跟不上学习进度和课程。
  再次,在在校交往方面,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和陌生的同学,再加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与本地学生的差别,流动人口子女极易产生自卑感,因为过分看轻自己,往往表现得比较胆怯。心理上的自我封闭、行为上的自我孤立,使他们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出现问题,进而在学校生活中显得非常孤立。
  (三)在心理层面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边缘化
  流动人口子女身份认同是指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如何给自己定位。流动人口子女和他们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耳濡目染了父辈在城市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产生了更多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以及对城市的敌视态度。这些都造成了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层面身份认同感的缺乏,阻碍他们的社会融入。
  流动人口子女的归属感主要是在其就读学校与同辈群体交往、学校集体活动以及对城市的感受中形成和发展的,他们与同辈群体的交往程度、参与集体活动的程度以及对社会关系、环境的感受都影响到他们归属感的强弱。由于社会、家庭背景的差异,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孩子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一些方面相互感到陌生和不理解。这使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孩子的相互疏远成为必然。
  三、造成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入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户籍制度是造成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最根本因素。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排斥在社会认同中建构了一道无形的边界,直接构成了流动人口子女融入流入地社会的障碍,使得他们融入流入地社会相当困难。
  第二是社会关系排斥。流入地政府的本位主义和防范性的管理方式和流入地居民对流动人口子女普遍存在一种戒备、歧视和排斥心理,使得对流动人口子女难以融入流入地社会。
  第三是居住隔离和社会网络的同质性。流动人口家庭大多数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农居点。而这类居住区的封闭、独立性最强,致使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生活空间大多与本地人口的生活空间几乎是一种隔离的状态,成了游离于城市居民社会的“孤岛”。
  第四是家庭影响。由于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及自身素质等与城市原有居民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使得流动人口子女在试图成为一个城市人时,承受了太多的屈辱和歧视,他们的社会融入之路显得格外艰难。
  第五是流动人口子女的自身原因。一方面,流动人口子女文化基础大多相对较差,在流入地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另一方面,社会适应能力是影响流动人口子女融入流入地社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绝大部分流动人口子女由于社会、家庭背景的原因,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关系等一系列的转变要适应。
  四、推动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入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一方面,流动人口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漠视他们所遭遇的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状态,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风险。另一方面,平等的国民待遇是我国国家性质的要求和体现,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
  (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首先,进一步改革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二元社会制度,建立以常住人口为依据的社会管理制度。其次,改革完善教育制度,实行国民教育的公平。一方面,在基础教育方面应将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纳入公办学校招生计划,使他们享受同城市孩子一样的入学机会;另一方面,对打工子弟学校采取扶持、倾斜的政策。最后,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一方面,设立专门机构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针对性服务;另一方面,完善社区建设,把流动人口子女纳入社区管理,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他们融入到城市生活创造条件。
  (三)加强监督,保证各项有关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入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方面,社会舆论、社区等各种基层组织都应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四)流动人口子女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融入流入地社会。首先,在自身素质方面力求有较大提高,以适应城市生活的要求。其次,在社会层面主动扩大交往,利用较好的社会关系实现自己的社会融入。最后,在心理层面主动强化认同感。一方面,主动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对自己现在生活城市的了解,重视从心理层面努力适应。另一方面,培养乐观的心态,自觉增强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及对其市民的认同感。
  流动人口子女也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城市的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相信在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流动人口子女必将能够顺利的融入城市生活,同城市孩子一样快乐、健康的成长。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现状问题的调查
    流动人口社区健康管理问题探讨
    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入问题及对策构想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
    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问题研究
    浅谈企业图书流动站建设
    我国人才流动问题的探讨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困境及政…
    关于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征收问题的思考和建…
    社会学角度看流动人口社会服务
    教育政策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