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两个务必 哲学思考
论文摘要:在新世纪新阶段,需要大力倡扬 “两个务必”的施政理念。“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坚持“两个务必”要与时俱进,辩证地处理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艰苦奋斗与消灭贫穷,敢于致富的关系;辨证地处理好艰苦奋斗与前瞻未来,高起点发展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艰苦奋斗与不改初衷、执政为民的关系。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党大力倡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施政理念,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和光荣传统,跨越时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焕发着更加理性的光辉,犹如宏亮悠长的警钟,时时在我们耳畔鸣响着。
一、“两个务必”产生的历史背景
“两个务必”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首先,从直接背景看,“两个务必”形成于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这样的历史条件,就将胜利之后如何防止 “其亡也忽”的悲剧发生很尖锐很现实地提上了党的议事日程。这一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其最核心的内容,则是 “两个务必”。其次,从更远一些的背景看,至少有两点值得引起注意。
1、是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一文的发表。 1941年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此时正值伟大抗 日战争胜利的前夕,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毛泽东自然洞悉它的重大政治意义,立即批示在《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同时把它作为整风文件,印发全党学习。 “毛泽东就像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呕心沥血,时刻防止出现失误。他自信无比,胆略过人。但他的自信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必然的认识上的,同时又要防止各种偶然性。从这种意义上讲,“两个务必” 的提出,体现了毛泽东、党中央对中国历史上一些农民战争尤其是李白成农民起义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
2、是在党的历史上, “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 “第一次是在 1927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占领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使这次革命归于失败。第二次是在 1930年。红军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损失。第三次是在 1931年。 红军打破了第三次 ‘围剿’,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使辛苦地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第四次是 193年,抗日战争打响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使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可以说, “两个务必”的提出,也体现了党对自己历史上几次错误的深刻总结。
二、“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两个务必”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党执政后如何加强党风建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最早向全党同志提出来的,是共产党人应对新形势、新考验,始终保持警醒状态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力量。…在离开西柏坡村进入北京前夕,毛泽东吸取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向全党发出了 “我们决不当李白成”的告诫,号召全党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 “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是 “一个短小的序幕”。所以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后来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等同志也十分重视弘扬 “两个务必”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 80多年的革命实践证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已转化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巨大物质力量,这种力量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它同样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三、“两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展示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其中蕴含着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两个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在 2003年2月中旬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向全党同志发出新的号召,继续坚持 “两个务必”,胡锦涛在阐述 “两个务必”的深刻含义时,强调 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在伟大的成就面前,要坚决防范和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贪图享乐思想;二是不论我们的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国际共运史和我党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如果丢掉了 “两个务必”,就会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就会高高在上,官僚盛行;就会忽视人民的呼声漠视人民的疾苦;就会违背民意,丧失民心,最终割裂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以致党亡政息,更谈不上带领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中看,越是在成绩面前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强化群众观念;国家越发展,生活越改善,越要坚持艰苦奋斗。 “两个务必”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又是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科学方法论,很好地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四、“两个务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体现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转贴从现实来看,经过过去几年的奋斗,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目前已达到了总体小康。然而,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而且不很巩固;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很低,我们的综合国力还不是很强;建立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比较完善的民主政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些国情要求我们必须戒骄戒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如果我们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脱离群众,就会丧失中国在 21世纪发展的战略机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就会失去前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会落空。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由于吏治的败坏而灭亡的事例屡见不鲜。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满招损,谦受益”;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只有坚持不懈地、自觉地实践 “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自觉地把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各项工作实践中,才能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胜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五、坚持 “两个务必”,要与时俱进,处理好各种关系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作为共产党人的一种政治本色和施政理念,在新形势下仍然具有时代价值。但是,时代不同了,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在理解和坚持“两个务必”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时俱进,处理好两个关系。
1、处理好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关系
2l世纪的今天,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党内有少数同志存在着居功自傲、虚骄浮躁、盛气凌人的作风。这种不 良作风如不及时杜绝和消除,将侵蚀我党健康的肌体,破坏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是敏锐地发现 了这些不 良现象,所以向全党发出了警示,要求全党戒骄戒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还需要共产党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试敢闯,大胆开拓,务实创新,奋发作为。
2、处理好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与消灭贫穷、敢于致富的关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中,我们提倡艰苦奋斗,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搞穷光荣,越穷越革命。而是要通过艰苦奋斗来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是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之一。所以要理直气壮地摒弃贫穷,敢于思富致富奔小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个务必”仍然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共产党要永葆先进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必须时刻牢记 “两个务必”,警钟长鸣。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全党同志 “两个务必”的告诫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 3o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形势越好,越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时刻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庄严使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人民的重托和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第 1438.14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