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地区,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是“国民待遇问题”。以此,“农民问题”社会保障的政治本质就是我国农民长期没有完整享受政策和制度上的国民待遇以及生活上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社会保障 农村 政治问题
一、社会保障的政治本质
在政治学分析视野中,国家及政府与市民社会是两个最基本的范畴。两者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市民社会意味着一种独立于对立国家干预的社会经济生活。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市民社会是在现代国家形成过程中作为其它对应物自下而上地孕育和出现的。一经产生,它即成为相对于国家具有自身特质的存在,在使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同时使国家干预社会化,在国家之外形成一个独立的、强大而有利的社会空间,抑制国家的极度扩张。市民社会的经济运行能允许分散的个人利益和其协调,在资源组织、分配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政治决定。单个的市民获得了经济意义自由与法律意义上意志自由的权利。需要就经济问题做出政治决定的范围在政府中急剧缩小,这自然而然地使得为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就必须为政府的行为立上界碑。
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理论运用于社会保障领域,我们就可以发现: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过程就是国家运用权利向市民社会渗透和扩张的过程。在市民社会中,个人私立的得到全面的扩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自由、追求财产成为人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但是,由于主体间在财富份额、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市民社会内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在不同群体、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分配是不同的,这样就会导致种族集团之间、家庭之间、个人之间的不平等。有些人群常常不能享受市民社会自治性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成果,尤其是缺少资产和教育的人、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往往处于社会财富分配的底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干预就成为必然的亦是唯一的选择。国家合法的介入市民社会,引导各种社会力量,促使资源向需要保障的人群流动;政府以自己的力量汲取社会财富,并通过合理的渠道向需要保障的人群分配,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状况。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成为了扶植和培育市民社会的重要力量。
二、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政治本质
从宏观看,我国宪法没有真正保护农民的权益。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占gdp总量只有15%的农业产出养活了60%人口,承载着全国50%以上的就业人口。在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城乡结构的背后,靠农业谋取微薄收入的农民处于收入分配的低端,靠进城打工赚钱的农民工很难成为居民,使得广大农民远离现代城市文明。至今,农民的基本土地权都得不到保障。而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施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利的斗争中,农民总是处于劣势,导致农民权益受到侵犯时有发生。
从微观层看,农民在政治上的待遇原则没有得到落实。由于政治上的文化等级和行政上的官本位,农民的政治待遇没有真正体现在现有制度中,对农民权益的关注不够充分。尽管国家也制定了农民的政策、制度和法律,但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使得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得不到落实。
三、政府在农民社会保障建设中的工作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看出,农民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中国共产党代表者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我们党必然会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政治资源,维护农民的利益,实践“三个代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诺言。从制度上看,党和国家的许多方针都充分体现了为农民谋利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质。然而,既无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缺乏城市居民那样的社会保障的广大农民的生活权利却得不到保证。
所以,社会保障作为有利的政治手段,政府必须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做出很大努力。第一,相对于城市,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存在比较严重的随意性,缺乏明确、合理的目标定位和稳定、渐近的推进措施。第二,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化建设的关注严重不足。第三,政府未能从社会公正的理念出发动态地考虑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及其与城市的衔接问题,非但未能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采取倾斜的投入政策。反而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的差距日益扩大。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一,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构建适宜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原则,并进行积极地组织和引导;第二,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和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监管机制;第四,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法律保证;第五,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财政支持,创造适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第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覆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中央财政应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政府应该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自的权责划分,从而保证农村社会保障的正常运行和社保制度的完善。政府部门尤其要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与其他转移支付之间的关系。国家财政可以根据财力状况,在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一方面将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不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际上,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政府在这两方面所做的工作,其本身就是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一种有效的财政政策手段。
从根本上说,要加强和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必须不遗余力地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把保障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有秩序原理(上).上海三联书店,1998:279-294.
[2]李绍光.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
[3]李文君.论我国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责任.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