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观测法,对常州直溪女子舞龙队、钟楼区女子舞龙队、戚区女子舞龙队、遥观女子舞龙队的中老年女性50名,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跟踪观察和测试,以了解舞龙运动运动对中老年女性身心素质的影响,为指导中老年女性科学健身,以及舞龙运动在群众中的普及和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老年女性 舞龙运动 身心素质 影响
1 前言
中国是舞龙运动的发源地,在中国的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舞龙运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它以其强烈的健身、教育、娱乐、表演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舞龙运动也是目前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大众体育项目之一。本文对常州直溪女子舞龙队、钟楼区女子舞龙队、戚区女子舞龙队、遥观女子舞龙队的中老年女性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跟踪观察和测试,了解舞龙运动对中老年女性身心素质的影响,为指导我市中老年女性科学健身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常州直溪女子舞龙队、钟楼区女子舞龙队、戚区女子舞龙队、遥观女子舞龙队的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常州直溪女子舞龙队15人,平均年龄58.2岁;常州钟楼区女子舞龙队10人,平均年龄54.6岁;常州市戚区女子舞龙队14人,平均年龄为56.2岁;常州遥观女子舞龙队11人,平均年龄57.3岁。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详实理论依据。
2.2.2 观测法
对常州直溪女子舞龙队、钟楼区女子舞龙队、戚区女子舞龙队、遥观女子舞龙队的中老年女性进行为期五个月的跟踪测试与观察。
主要测试指标如下:
1)身体形态指标:体重(千克)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臀围(厘米)
2)肌力测试:握力 1分钟仰卧起坐
3)身体机能测试:安静时心率(次/分钟) 肺活量(毫升)
2.2.3 问卷调查法
对50名女性进行了参加舞龙运动的感受的现场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100%。
2.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2003软件对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舞龙运动运动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50名女性在体重上(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胸围、腰围、臀围则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舞龙运动运动可以明显改善女性的身体形态。这是因为机体在长期有规律的有氧锻炼中集体利用脂肪能力提高了,运动中脂肪的动员受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影响,运动时脂肪供能特点是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研究表明中等强度长时间进行舞龙运动运动可以动员体内脂肪的分解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脂,改善脂肪代谢的目的。因此,坚持参加舞龙运动进行身体锻炼可以减少体内多余脂肪,并能促进肌肉发达有力,有利于女性健身、减肥,达到自我塑造和保持健美体型的目的。
3.2 舞龙运动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后的握力、一分钟仰卧起坐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表明参与舞龙运动运动能够增加肌肉的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对提高肌力有明显的作用。
舞龙运动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经常进行系统的舞龙运动练习,在运动的过程中肌肉反复收缩牵引,促使肌腱和韧带中的细胞分裂增殖,肌纤维的增粗和纵裂增殖使肌肉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其表现为人体肌肉形态得到改变。舞龙运动能增加肌肉的功能,在舞龙运动练习过程中肌肉持续工作,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肌肉内部组织和外部形态都得到了完善。肌纤维的增粗使肌肉的最大收缩力和张力增加,从而提高了肌肉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肌肉的生命力和生理功能,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
被调查的50位女性,在训练过程中各种快速有力大幅度的动作,可以增强肌肉的爆发力,提高下肢力量和腰背部力量,而且能够增强身体各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提高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抑制的转换能力。长时间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使人体的耐力的增强,提高身体肌力的能力。
3.3 舞龙运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舞龙运动运动对女性的身体机能产生明显的变化,心率、肺活量在锻炼前后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参与舞龙运动练习能有效增强心肺功能,训练以后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指数明显下降,说明心脏出现了能量节省化,使心脏的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经常从事运动强度低时间长的运动,可以使心脏的舒张期时间延长增加心脏的充盈量,便于心脏射血和心脏本身供血,使心肌细胞利用酶的活性提高氧和能量利用率得以改善,不致于引起心肌缺血。此外,可以使血管增强改善体内循环。舞龙运动的锻炼持续时间为40-60分钟,运动后最高心率是170次/min左右,平均心率150次/min左右,舞龙运动以有氧供能为主,长期参加舞龙运动锻炼对有氧运输系统和氧利用系统肌能能力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
一般中老年人的血管系统的功能随着年龄逐渐下降,其中以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弹性降低。动脉血升高较为明显。许多研究表明有规律的锻炼可以增加心为贮备,减少心肌耗氧量,能推迟左心供能能够增龄而衰退老化的过程。所以参加本实验的中老年女性长期坚持健身锻炼,脉搏输出量明显。
经过五个月的舞龙运动锻炼,参与测试的女性肺活量指标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舞龙运动运动由于是有氧锻炼,可使呼吸得到增强,吸气时胸部充分扩展,使更多的肺泡扩张而吸入更多的氧气呼气时胸廓尽量压缩,从而能够排除更多的二氧化碳废气,而实验中的50名女子,通过舞龙运动有氧锻炼,呼吸加深,次数减少,这是一种有利而收获最大的呼吸方式,可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呼吸功能好,同时使肺泡的弹性和呼吸也得到锻炼,从而使胸腔发展更好。
3.4 舞龙运动运动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由表4通过问卷调查,90%以上的人认为,舞龙运动运动可以培养人乐观的生活态度,调节心理活动,陶冶美好的情操,舞龙运动运动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健身运动项目。
很多的中老年女性在退休之后,经常采用打麻将、打扑克等方式作为日常的娱乐活动,使得颈椎病、肥胖等问题逐渐加重。这些从麻将桌上走下来的中老年女性,在进行了半年的舞龙训练后, 90%的人反映舞龙运动运动后,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反应敏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家庭和谐。但少数女性反映锻炼后,感觉疲劳,想休息,说明中老年女性在选择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确定。也有同样人数的人认为舞龙运动运动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意志品质,这是因为在参加锻炼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锻炼时间和运动负荷,参加锻炼者会有身体的疲劳和肌肉的酸痛的感觉,还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老年女性在进行舞龙运动锻炼时要有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意志品质是维持运动进行的主动力。96%的中老年女性认为从充满活力的舞龙运动中能产生愉快的感受,可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92%的人认为舞龙运动具有不可代替的心理调整作用和疏导作用。运动中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和压力,使人的整个身心不由自主的融入到运动中,忘却一切的烦恼和忧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们的热情和活力,从而使人的疲惫的心境得到彻底的放松。
96%的女性认为舞龙运动运动的锻炼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同时对她们的自信心增强的这项调查来看有48人认为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增强,2人认为没有什么改变,这说明了通过参加运动的女性的表现欲增强,随着表现欲的增强,女性的心理状态稳定,在建立动作信息的过程中,女性能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自信心也得到提高。同时也有的女性认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趋向冷漠。因此,舞龙运动锻炼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在一起进行锻炼,可使在各种女性之间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交的需要的到满足,并在运动中找到知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人际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女性长期进行舞龙运动可以使身体形态得到改善,塑造形体美,使人变得匀称健美,还可以消除体内和体表的脂肪,保持健美的身姿。
4.1.2 女性长期进行舞龙运动可以使人体肌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增强肌肉的运动功能和生命力。
4.1.3 女性长期进行舞龙运动可以使她们的心肺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改善肺通气,增强心血管功能。
4.1.4 女性长期进行舞龙运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精神饱满,增加团队协作的精神。
4.2 建议
4.2.1 中老年女性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健身运动
很多的中老年女性经常采用打麻将、打扑克等方式作为日常的娱乐活动,使得颈椎病、肥胖等问题逐渐加重。这些刚刚从麻将桌上走下来的中老年女性,在参加健身舞龙运动运动锻炼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在锻炼的过程中,保持中等强度,动作由慢到快,可根据自身的条件灵活掌握运动量和强度,同时应注意保持练习的持久性。
4.2.2 加大对健身锻炼的宣传工作
把舞龙运动运动放在体育健身的重要位置,通过大力提倡和电视、媒体、体育报刊的宣传,广泛的提高人们对舞龙运动的兴趣和认识,使人们自觉地加入到舞龙运动的健身行列中来。
4.2.3 社会加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龙文化的历史,舞龙运动看似简单,但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上需要科学的指导,如无科学指导则会使舞龙运动这个运动项目处于盲目自流的状态,从而影响舞龙运动的健身娱乐的效果。因此,各级体育机构应抓好舞龙运动社会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4.2.4 增加体育经费,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四个社区在开展舞龙运动的硬件设施较好,有着比较宽敞的场地条件,但遇到下雨或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只能暂停运动。因此,要创造出有利于大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条件,这就需要投入必要的体育经费,建设一些群众体育的场馆,尽快改变我国群众体育设施落后的现状,满足大众的需要,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继生,雷军蓉.现代中国舞龙的社会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2] 何星亮.中国龙文化的特征[j].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1999.(1).
[3] 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