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激发社会活力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基石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60年来的社会深度分析,总结出一定的社会发展因素,并阐述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社会活力;民族;发展
  
  新中国60年的历史是探索的60年,是发展的60年,是中华民族崛起的60年。由一个近代工业十分落后的贫弱国家。变成国民经济得到巨大发展、正在走向富强的国家;由一个没有组织、被视为一盘散沙的国家,变成城乡基层组织健全、社会管理渐趋完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由一个没有独立外交和国际地位的国家,变成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威望的国家,更是从一个缺乏社会活力的社会变成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社会。本文认为,新中国60年的历史经验集中到一点就在于持续不断地激发社会活力,可以说激发社会活力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基石。
  社会活力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现代化国家之能保持现代化的地位,是因为具有与其更加发达相适应的社会活力,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也要有与赶超发达国家相适应的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指社会有机系统结构的适应力、创造力、自我更新和转化能力。由于历史不过是人的活动,社会活力也可通俗地表述为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的发挥。
  关于社会活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有论述。列宁同志关于社会活力的内容主要包括:坚持解放思想,激发思想活力,推进体制改革,增强体制活力;整合社会关系,构筑社会合力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很重视社会活力的焕发。邓小平的社会活力论的基本内容包括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但是总体来看,邓小平的社会活力论主要包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事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在对革命导师的活力论学习借鉴,总结新中国60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新中国60年在激发社会活力方面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思想观念的解放、经济活力、政治活力。
  
  一、思想观念的解放是根本动力。
  
  社会的精神文化既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现存状况和关系的反映,又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以巨大的反作用,为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力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在整个精神文化的内容中,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表现为先进的、革命的、优秀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对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力的形成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另一部分表现为落后的、消极的、颓废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对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力的形成产生负面的阻碍作用和不利的影响。先进的、革命的、优秀的精神文化以及先进的精神生活生产方式,不仅代表着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方向,而且本身愈来愈成为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现实力量,成为社会活力的重要动力源泉。
  新中国60年可分为两个时期: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1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简单地说,为两个“30年”。前30年是中国工业化时期,后30年是中国经济起飞时期。在“什么是社会创造力和活力的主体”这一问题上,两个时期都形成了思想上的解放,都激发了最广大群众的创造热情。不同的是,前30年摒弃了过去几年来的严重不平等的社会,创造了一个极为平等的社会基础上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后30年是激发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保持着社会活力。社会创造力和活力的源泉和根本在民众。社会发展的动力由原来单一的“政府推动”变成“多主体参与”。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每一个历史关口的发展都首先是在思想观念方面的解放。1978年开始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从哲学理念上突破,它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打破个人崇拜。1992年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在经济领域突破,它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打破的是计划经济崇拜,以生产发展为中心。1997年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也在经济领域,但重点在体制创新,它冲破的是姓“公”姓“私”的束缚,打破了所有制问题上的公有崇拜,是第二次解放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改革。三次思想大解放都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使中华民族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经过60年的发展,在思想领域中,实施的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多元化带来的活力,包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自由民主、法治思想为主体的思想多元趋势等。它既维护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群众的利益,又照顾到市场经济其他利益集团的需求。

  二、经济活力是社会活力的基础和前提。
  
  经济活力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只有坚持发展生产力,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才能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和不断向前发展。其次是经济制度要有活力。
  市场是资源配置和激发个人创造力的主要方式,企业独立参与市场竞争是经济活力的基本要求,政府的主要任务则是制定游戏规则、进行宏观调控。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符合上述理念。实践证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有效激发社会活力。
  60年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经验教训,尽管探素过程曲折,但前后30年各有其历史使命。前“30年”的公有制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为后“30年”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那时的制度根基,不可能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包括建立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各种经济制度改革。与此相联系,前“30年”建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也为后“30年”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后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极大的激发了个人创造力,中国社会形成了空前的社会活力。突出表现在:一是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快速增加。1990年中国私营企业只有9.8万户,投资者人数为22.4万人,实现就业147.8万人,总产值为121.8亿元,仅占当年gdp的0.65%;到2003年,私营企业增加到300.6万户,投资者人数增加到772.8万人,实现就业3526.3万人,总产值增加到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增加到14.7%。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底,全国登记私营企业659.42万户,注册资本11.74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一年底增长9.02%和25.02%。私营企业在内资企业的比重也由2007年底的63.25%上升至70.91%。二是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加强。以货运量为例,全国货运量从1978年的24.9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186.2吨,增加了6.5倍。三是人口迁移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估计,截至2005年5月底,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约为1.2亿人,其中进程农民工1亿人,跨省6000万人。
  
  三、政治活力是重要政治保障。
  
  政治活力来源于健全的政治制度,就是要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政治制度。因为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普遍追求,是社会活力的基本条件。
  建国之初,新中国依据《共同纲领》的精神建立起了现代国家制度,它明确规定了新中国不是一党制的政府,而是一个由各阶级共同组成的联合政府,包括四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这一制度保障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大大对促进社会制度的完善起着良好的作用。遗憾的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之后,中国的民主党派就正式被政治边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发展的法治基础;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活力的司法保障。特别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四大方面制度建设取得了稳健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表现出了强盛的生命力。
  新中国60周年,是民族崛起的60年,是中国现代化之路。其崛起的根本是持续不断的创新,在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等方面持续不断的创新。创新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无限的社会活力,这种社会活力为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论述…
    社会学的考量与审度:置于逻辑紧张中的视角…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90后学生教育中的…
    关于科学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第一夫人”外交
    当代美国主流社会亲犹态度的原因探究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电视访谈节目生产
    学生个体差异在社会学科教学上的问题研究
    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从科学与社会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