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玉文 李慧明 翟庆国
论文摘要:选用国外常用的规范量表,以城市不同行业员工为被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发现:消极情感与工作满意度的9个维度全部负相关,而积极情感仅与其中的主管领导满意度、回报满意度、同事满意度、工作本身满意度、沟通满意度5个维度正相关;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与幸福感正相关和负相关。薪酬满意度、工作本身满意度支持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之间外溢关系的假说;而其他7个维度支持两者关系的分割假说。
论文关键词: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工作满意度;幸福感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情感与工作满意度、幸福感以及情感、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三者的内在联系引。目前,对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情感根源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西方国家的数据。然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会因国家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以往在西方国家所得到的研究结论未必适用于中国。基于这一认识,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我国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情感根源,如情感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情感对幸福感的影响。然而,国内文献对幸福感的研究一般局限于特定的人群,如学生、老师、老年人和住院病人等,而没有关于情感因素对幸福感作用机制的更一般性研究,也没有关于工作满意度在情感和幸福感间中介作用的研究。
本文将研究情感因素(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对工作满意度、幸福感的影响,工作满意度对情感和幸福感之问关系的中介作用等,目标人群定为辽宁省大连市的一般雇员和管理人员。本文的主要贡献为:一是研究样本选取较以往的研究更具一般性;二是采用国外常用的规范量表测量研究变量,方法更具规范性;三是首次验证了工作满意度对于情感与幸福感关系的中介作用。
二、模型和假设
变量间的假设关系如图1所示。

情感是指经历了一定时间和不同处境而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情绪状态。积极情感是指倾向于感到热情、活跃和精神饱满等的情绪状态;相反,消极情感是指倾向于感到气愤、内疚、恐惧、紧张和主观压力感等的情绪状态。
认识到工作日趋多层面性的特征,而由工作而产生的情感和认知因其层面的不同而不同,spector把工作满意度定义为人们对其工作及工作的不同层面的感受。幸福感是指根据个人主观标准对自己生活所做的评价。在文献中,“幸福感”一词经常与“个人福利”、“生活满意度”和“主观的生活质量”等词替代出现。个人幸福感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对幸福感组成部分的国际评价和特定领域评价。国际幸福感研究室将幸福感概括为7个特定生活领域的个人满意水平的主观评价,这7个领域分别是生活标准、健康、人生成就、人际关系、安全感、归属感和将来的保障。
一些研究证实,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都可能具有一定的情感根源’”,且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可能具有相关性。根据staw等cohen—charash的研究…,情感能影响个人对工作环境的认知和对工作满意度的表述。
情感通过作用于客观工作环境、对信息的记忆和信息的理解来影响个体对工作环境的认知。bowling等的元分析表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都与工作本身满意度、薪酬满意度、主管领导满意度、同事满意度及晋升满意度相关。因此,提出下述情感和工作满意度假设。
假设1:积极情感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
假设2:消极情感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
heller等人认为积极情感倾向强的个体更容易对生活感到满意,因为他们往往精力旺盛、参与感强、乐观和合群;相反,消极情感倾向强的个体容易对生活感到不满,因为他们经常关注令其不愉快的人和事。现有的研究证实了情感变量和幸福感的相关性。例如,heller等人用美国的样本数据进行的6个月的追踪研究发现幸福感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4和一0.40。据此,提出情感变量与幸福感的如下假设。
假设3:积极情感与幸福感正相关。
假设4:消极情感与幸福感负相关。
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存在三种关系模型,即外溢模型、分割模型和补偿模型。外溢模型的观点是工作感受会波及到生活的其他方面,生活感受也会影响工作感受,因此本文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分割模型的观点是工作感受和生活感受彼此不发生作用,认为两个变量不相关。补偿模型的观点是个体会通过追求令其满意的生活(不包括工作)来补偿其没有满意感的工作,或追求有满意感的工作来补偿令其不满意的生活,因此认为这两个变量呈负相关关系。上述三个模型均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因此,以下三个不相容的假说有待检验:
假设5a: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5b: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呈负相关关系。
假设5c: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不相关。
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收入和工作职位也能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所以这些变量在本文的分析中作为控制变量。
三、数据和研究方法
1.样本和数据
数据来源于2008年在大连市进行的任意抽样,样本来源于制造业、服务业、医疗卫生及教育和政府机构等行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共收回调查问卷580份,其中无效问卷22份(因为数据不全或答案自相矛盾)、有效问卷558份,问卷有效率为96.2%。调查对象的特征如表1所示。

2.调查方法
利用工作满意度量表(jss)测量了工作满意度的9个维度,分别是薪酬满意度、晋升机会满意度、主管领导满意度、福利待遇满意度、回报满意度、工作程序满意度、同事满意度、工作本身满意度和沟通满意度。每个维度由4个题项构成,共46个题项。测量尺度采用lik—en六级划分。jss是心理学文献中使用最广泛的测量工作满意度的方法,其有效性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
利用个人幸福感指数(pwi)来测量幸福感。该指数包括幸福感的7个领域,并用这7个方面的平均值来表述。测量尺度采用liken十一级划分。个人幸福感指数的有效性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证实,也得到了我国实证研究的支持。
利用panas量表来测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panas量表在很多国家得到检验,其信度和效度均得到了证实,同样也得到了我国经验研究的支持。
pwi权威的中文译本可在国际幸福感研究室的网站上获取。jss和panas测量采用严格的双向翻译。把翻译后的英文量表和原始量表进行对比,其不同之处通过研究者共同讨论确定最后的中文问卷,目的是保证中译本量表和原始的英文量表的等效性。
3.分析方法
通过cronch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or.来检验问卷的信度;采用baron和kenny的三步法来检验工作满意度在情感变量和幸福感问的中介作用,根据这种方法,工作满意度起到中介作用需要三个条件,分别是: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幸福感的预测变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变量;在控制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后,工作满意度是幸福感的预测变量。
四、实证分析结果

内部一致性系数如表2所示。除了工作程序满意度和沟通满意度以外,所有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大于0.60。个人幸福感指数与工作满意度的9个维度进行回归和去除上述2个维度回归的结果都具有稳健性。由于工作程序满意度和沟通满意度理论上的重要性,以下分析的结果将包含这两个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检验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假设是否成立。检验项目包括缺失数据、异常值、被解释变量的正态分 布、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缺失数据少于5%,没有出现异常值,偏度和峰度指数证实了因变量没有偏离正态分布,因变量与连续型自变量关系的散点图表明变量间线性关系假设可以接受,容忍度都大于0.10。


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3。积极情感与主管领导满意度、回报满意度、同事满意度、工作本身满意度以及沟通满意度正相关,但与薪酬满意度、晋升机会满意度、福利满意度以及工作程序满意度不相关。所以假设1得到部分支持。消极情感与工作满意度的9个维度都呈负相关关系,所以假设2成立。积极情感与个人幸福感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消极情感与个人幸福感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假设3和假设4得到支持。模型共解释了个人幸福感指数变动水平的28.8%。工作满意度中仅有2个维度(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是与个人幸福感指数正相关。这个结果说明,就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而言,外溢假说得到支持;就工作满意度的其他维度而言,分割假说得到支持。根据baron和kenny三步法,积极情感对于幸福感有直接影响,同时通过工作本身满意度间接影响幸福感。消极情感对于幸福感有直接影响,同时通过工作本身满意度和薪酬满意度间接影响幸福感。
五、结论与讨论
此项研究的目的是检验:(1)情感变量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2)情感变量对幸福感的作用;(3)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4)工作满意度在情感变量和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1.情感和工作满意度
回归结果表明,积极情感与主管领导满意度、同事满意度、沟通满意度、回报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正相关。积极情感与工作满意度的这5个维度比它与其他4个维度的相关性更强,而这5个维度都与人际关系相关,这可以解释为积极情感倾向强的人比积极情感倾向弱的人更加受人喜欢,因此他们对其领导、同事和沟通更加满意,并得到更多的内在奖励。相反,消极情感对工作满意度的所有维度产生负面影响。由表3和表4可知,除了工作本身满意度外,消极情感比积极情感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强度更大。以往的研究中,thoresen等的元分析结果表明积极情感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或等同于或强于消极情感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而bowling等的元分析得出了与本文相似的结论。",即消极情感对工作满意度的某些方面的作用要强于积极情感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
2.情感与幸福感
幸福感与积极情感正相关而与消极情感负相关,这一结论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例如,对美国大学雇员的研究和对广州大学生的研究¨。。都证实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与幸福感正相关和负相关。说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都是决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3.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与个人幸福感指数正相关,支持外溢假说。工作满意度的其他维度与幸福感不相关,支持分割假说。该结果可以解释为,与工作满意度的其他维度相比,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本身满意度与诸如生活质量、未来安全和生活成就等生活领域的关系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