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绍了汽车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将eps系统的控制模型分成两个层次来建模,一个是助力特性,即理想助力电流的确定;一个是助力电动机目标电流的跟踪控制。本文将重点研究了助力电动机目标电流的跟踪控制,通过对eps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分析在labview软件平台中建立了循环球式eps系统lqr-pid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lqr-pid控制器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和较小的超调量,非常适合非线性、干扰多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电动机的控制。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lqr-pid控制 控制策略 labview
1 引言
汽车传统的液压转向系统存在“转向轻便性与灵敏性”的矛盾,即考虑低速的轻便性,那么高速转向车辆就会发漂;若考虑高速稳定性的话,那么低速转向时就会沉重。
本文以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为研究对象,它集中了循环球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及轿车eps系统的优点,具有转向轻便,转向路感强,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节能、环保等优点,它应用在前轴轴荷大的大客车上。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之所以可以对汽车转向实现精确控制,eps控制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电动机的目标电流,也称助力特性;二是准确跟踪目标电流。本文对于eps系统的目标电流的确定采用直线型的助力特性,重点研究eps系统的目标电流跟踪控制策略。
由于eps系统存在系统模型、参数等不确定性, 所以传统控制理论很难实现eps 系统助力电动机目标电流的准确跟踪。为准确、快速地实现对目标电流准确跟踪控制, 作者提出了优化的lqr-pid 控制方法, 该控制器鲁棒性及在线实时性均较好, 同时又兼顾了pid 控制精度高的优点。
2 循环球式eps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循环球式eps系统的组成
循环球式eps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转向盘、转向盘转角-转矩传感器、转向柱、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电控单元(ecu)、转向车轮等。
2.2 循环球式eps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个反馈控制系统,汽车转向时eps系统的电控单元(ecu)根据转向盘的转角信号、方向信号和作用在转向盘上的转矩信号,汽车车速等信号,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由助力特性确定助力电动机目标电流的大小,然后由电流跟踪控制策略调节目标电流,最终成理想的助力转矩。
3 eps控制系统模型
eps控制系统模型分为两个模型:一个是外环的助力特性控制器模型,一个是内环的目标电流跟踪控制器模型。
3.1 助力特性
助力特性是指eps电动机助力转矩的大小随转向盘转矩和车速变化的规律。对eps系统而言,由于助力转矩大小与直流电动机电流成正比,故一般用电动机电流与转向盘转矩、车速的变化关系曲线来表示助力特性。
eps系统之所以能够解决转向系统轻便性与灵敏性的矛盾,主要在于其助力特性是随车速以及转向盘转矩的不同而改变的。理想的助力特性应能同时满足转向轻便性与路感的要求。
3.2 助力电动机目标电流跟踪控制
对于eps助力电动机的目标电流跟踪控制,常用的有pi控制、自适应模糊pid控制、自适应控制以及控制等。pi控制对于具有非线性、时延系统控制效果不佳,而eps系统中存在大量非线性的摩擦和阻尼,因此仅使用pi控制不能满足系统的鲁棒性、快速性、准确性的要求。
本文以优化的lqr-pid控制实现对eps助力电动机目标电流跟踪的控制,采用双闭环控制,内环采用lqr优化控制,外环采用pid控制,系统的控制框图如图1所示。
4 仿真分析
为了验证lqr-pid控制器对eps助力电动机目标电流跟踪的控制性能,在labview中建立了eps系统助力电动机控制的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如图2所示。系统建模的eps的电动机的参数如下:
j=3.2284e-6kg·m2/s2
b=3.55077e-6nms
k=kt=ke=0.0274nm/a
r=4ω
la=2.75e-6h
式中:j为电动机电枢的转动惯量,b为电动机转子的等效粘性阻尼系数,kt为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常数,ke为电动机的反电动势常数,r为电枢的电阻,la为电枢的电感。
图3所示的eps系统助力电动机在空载的情况下,采用pid控制、lqr控制以及lqr-pid控制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对比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lqr控制基本上没有超调量
,但响应速度较慢;pid控制器的超调量较大;lqr-pid控制响应速度既快,超调量又小。
图4所示的eps系统助力电动机在空载的情况下,pid控制、lqr控制以及lqr-pid控制时系统的方波响应对比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lqr-pid控制时助力电动机电流波动小,产生的助力转矩波动也小,驾驶员的手感就好。采用lqr-pid控制可以弥补lqr控制与pid控制的不足,从而达到最优的控制性能。
5 结论
汽车eps系统的助力电动机与常规的伺服电动机工作不同,系统的非线性、环境多变、干扰多、因此经过优化的lqr-pid控制器非常适合用于eps系统助力电动机目标电流的跟踪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望予.汽车设计(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岳伯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和控制算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3]刘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4]谢刚,殷国富,尹显明等.基于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跟随性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7,35(07).
[5]邱明,杨家军,刘照等.基于 鲁棒控制原理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12).
作者简介
晋兵营(1972-),男,现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作者单位
1.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52
2.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 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