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真理与人格的二重化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辅导员要掌握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网络知识等真理知识,同时养成坚定的政治人格、崇高的师德人格、健康的心理人格等人格魅力,靠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召学生,在工作中实现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结合统一,充分实现真理与人格的二重化作用,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真理;人格;二重化;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85-03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要想从思想上真正说服学生,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辅导员要用真理的力量教育学生,用人格的力量感召学生,努力做到真理人格化和人格真理化,实现真理与人格作用的有机统一,最大化实现真理与人格的二重化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
所谓思想政治工作者真理与人格的二重化,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完成的真理内化为人格、人格外现为真理的双向运动过程。一个人越是坚持真理,他的人格力量就会越大,对别人的影响力就越强[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辅导员老师苦口婆心、费尽心思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学生对此常常不屑一顾,甚至有时会反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说服力,在高校中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与一些辅导员不能勇于坚持真理,不能主动完善人格有一定的关联性。
一、如何实现真理的力量
真理是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只有真理性的认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说服学生,为学生所信服,进而成为影响学生思想的巨大力量。使用真理的人首先要掌握真理,辅导员要对学生传授真理,首先要学真理、懂真理,用真理武装自己。
(一)政治理论知识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全面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正确理解、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知识,才能明辨是非丑恶,科学对待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对青年大学生影响极大的社会思潮,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思想,立场坚定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是高校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其坚守职业信念的支撑力量。由于辅导员所处的特殊岗位、面临的特殊环境和所担当的特殊角色、使命,在社会变革、转型以及高效改革的过程中承受着特殊的心理感受和职业压力,很多辅导员由此产生了职业倦怠,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2]。而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可以帮助高效辅导员找准职业定位,认清职业发展方向,消除职业倦怠,真心热爱并享受辅导员这份工作,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修炼、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二)专业知识
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包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学科背景知识两个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学科[3]。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需具备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规律、内容、载体、方法和艺术等等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客观规律,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人并不多,因此,辅导员要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储备,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升胜任工作的能力。
目前,很多高校招聘辅导员时,有相关的学科背景要求;有些高校在把新入职辅导员分配到学院时也考虑到了其学科背景。这是一个好趋势,因为相同或相近的学科背景,能够引起师生间的接纳和共情,增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认知教育。在琐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辅导
不应丢弃自己的学科背景知识,应继续学习、充实、提高自身的学科背景知识。
(三)相关学科知识
相关学科知识是指与高校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法学、行为学、系统学等等。学习和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知识,可以帮助辅导员丰富知识层面,扩大知识领域,开阔思维和视野,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多形式、宽领域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而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努力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抗逆心理,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辅导员需要自主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技术,以便帮助学生在遇到适应困难、情感困惑、学业压力、选择纠结、规划模糊等问题时及时地进行心理调适。
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们在群体状态下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4]。管理学中的决策科学与艺术、组织管理、管理沟通、领导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控制与激励等理论对于选拔、管理、使用、培养学生干部,对于组织和管理学生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如果能很好地实现他们的带头作用,将会把他们培养成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对他们的能力培养和个人成长也大有帮助。辅导员应引导他们培养管理思维,形成管理意识,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探讨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模式,最终形成师生关系融洽、管理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 (四)网络知识
网络已经渗透到青年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强烈冲击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辅导员必须努力学习相关网络知识,抢占这个高地,充分利用好这个新载体,打造绿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辅导员要利用飞信、人人、qq等新媒体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多渠道增进理解互信,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必要时,平等地与学生开展对话,形成网络沟通和现实沟通的良性互动。
网络新媒体因其即时性和互动性,成为发布各种即时信息的有效渠道。微博、博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与学生增强情感沟通的良好途径。高校辅导员应多思考、多写作,在网络上用自己的优秀作品引领学生、鼓舞学生、激励学生、武装学生。
二、如何实现人格的力量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决定了一个人人格力量的大小。在新形势下,随着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中非权威的因素影响日趋增大,越来越靠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良好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别人,使思想政治工作受众心悦诚服[5]。高校辅导员应着重培养坚定的政治人格、崇高的师德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人格,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号召学生、影响学生、说服学生。
(一)坚定的政治人格
政治人格是人的政治属性、政治地位、政治立场在人的行为处世中的具体表现[6]。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深刻变化的时期,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前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际方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西方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我国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进而让他们全盘接受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最终达到颠覆社会主义的目的;国内方面,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实质攻坚阶段,人们的人生追求、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必须一贯保持坚定的政治人格,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纯洁性和坚定性。
辅导员只有政治立场坚定,才能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干扰,才能保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以及国家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二)崇高的师德人格
《高等学校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明确要求: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辅导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强大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力量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
崇高的师德人格要求辅导员有一颗体谅之心。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要用父母之心、兄弟之情、师生之爱去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关爱学生。要牢固树立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关爱意识。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更快地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成长成才[7]。
崇高的师德人格还要求辅导员有一颗宽容之心。“90后”高校学生群体个性张扬、敢做敢为,但由于人生经历所限,思想和心智往往不够成熟,难免认不清形势,分不出好坏,偶尔有过激言行,辅导员老师也应给予包涵、理解和宽容,事后对其谆谆教导、耐心教育,纠正其认知、言语和行为上的错误和偏差。
(三)健康的心理人格
“90后”高校学生群体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开始大学生活后又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面对学业、生活、情感、人生等方方面面的选择,心理上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和不适感。作为高校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知心朋友,辅导员需要经常给学生们答疑解惑、按摩心理,如果辅导员自身没有健康的心理人格,是无法为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当好学生的心理引航员的。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事无巨细,“90后”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复杂性又为其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5加2,白加黑”、“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等隐喻形象地说明了辅导员工作的艰巨性。面对错综复杂的各项工作事物,辅导员需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人格,加强自我心理调适,保持健康阳光、乐观向上、沉静自若的良好心态,正确对待压力、职称、待遇、人际关系等问题,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职业幸福感。
三、如何实现真理与人格的二重化
(一)德才竞进、德业为先
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有机结合,会使二者的力量成倍增大;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相脱离,真理和人格都会威信扫地。高校辅导员应注重自身德(人格)和才(真理)的双面提升,勇于坚持和学习真理,同时严于律己,不断完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真正实现真理与人格的二重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
从对人格的信任和仰慕到对真理的认同和信仰,这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人们思想升华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具体事物的把握比对抽象事物的把握要容易得多[8]。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90后”高校学生群体的英雄主义情结更浓,他们更容易信服具有强大人格魅力的英雄。高校辅导员应首先借助自身强大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这样,学生会真正信服辅导员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进而从心理上产生趋同感,努力让自己成为像辅导员那样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德足慕而威可立,行堪仰则人必从”等古语说明了榜样示范、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同样的道理和事实,一些辅导员说出来就能被学生所欣然接受,而另一些辅导员说出来,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被学生嗤之以鼻。究其原因,不是因为说话技巧和表达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有些辅导员做到了榜样示范、言传身教,有些却没有。如果辅导员一味给同学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自己却把学习的事情抛至一边,学生是不会真正认同的;如果辅导员空喊口号、唱高调,告诉同学们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自己却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只会毁掉自己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局面、新任务,传统的“一言堂”、“我说你听、我打你通”、“家长式”、“灌输式”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高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辅导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日益凸显,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言传与身教并举,以身教体现言教,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表率,用强大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彻底征服学生,
进而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参考文献:
〔1〕周显信.论思想政治工作者真理与人格的二重化[j].探索,2003(3):92-95.
〔2〕刘东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探析[j].青少年研究,2013(5):55-58.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海因茨·韦里克,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全球化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戴焰军.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导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6〕周显信,聂资鲁.真理和人格的双重彰显:关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的理性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4):71-75.
〔7〕项青.论辅导员如何在工作中弘扬师德关爱学生[j].高校辅导员,2012(4):24-26.
〔8〕刘小利.真理的人格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8-50.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