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从“中国式陋习”入手浅谈人的素质
摘 要:“素质”一词本是生物学概念,百度百科中解释道,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这是人的自然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素质这一概念的自然性渐渐在人们心中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广义的社会性,即人的社会素质,指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修养、能力和才干,亦即人在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中所具备的自身条件。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中人的素质角度出发,从“中国式陋习”的现象入手,分析其产生原因及改造特点。
  关键词:中国式陋习;人的素质;原因;改造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00-02
  一、“中国式陋习”之现象
  关于国人陋习,一直以来都是民众和媒体老生常谈的话题。从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到驾车随手乱扔垃圾,在大多数人眼里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如今,这些陋习前面被加了三个字“中国式”。这一切是从“中国式过马路”开始的。
  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这条微博一天之内被10万网友转发,并纷纷跟帖称“太形象了”、“同感”,还有网友戏称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今年国庆长假前半段网民们盘点各式各样的旅游陋习成为热点新闻。塞车的高速公路成为露天垃圾场;私家车随便占用高速公路救援车道;高速堵车,一乘客干脆下车,跑到农民的田里偷得一个大冬瓜扛上车。在很多热门景区,网友晒出的旅游陋习更是比比皆是,五花八门。
  近年来,中国人一遇长假必谈“文明出游”,可是新陋习层不出穷。外出旅途成了映照国民素质的一面镜子。
  今年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发表一篇新浪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空游无依”表示“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微博发出后,舆论引起轩然大波。至5月25日晚11点,评论已达11000多条,转发达到83000多条,网上的相关评论则达数十万条,而主题词就是中国游客的“素质”。
  同样也是今年,6月6日京港澳高速56辆车追尾连环相撞,车祸惨烈,而沿途的村民集体趁火打劫抢劫货车上的荔枝。
  近日,南水北调支线工程驻马店工地挖掘出大量古币,上百村民不顾塌方危险连夜疯狂挖抢,造成我国珍贵古币的流失。
  一件件事实更将中国人的“素质”推上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制高点。
  二、“中国式陋习”之原因
  当前的中国式陋习可谓不胜枚举,曾有媒体将中国游客在海外的种种不当举动称作为“中国式民族的灾难”。“中国式”三个字,虽然读来诙谐,可后缀“陋习”二字却又让中国人羞愧难当。数千年的礼仪之邦,变成礼仪缺失之国,我们向前追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国民素质低下礼仪的断层?归结起来,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古至今中国教育体制的缺陷,国民入学教育门槛偏高且价格昂贵,并且教育偏重“智”的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德”强调得太少。
  科举考试隋唐以前采用的是世袭制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这些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改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如果有幸考中状元,不仅能得到高官厚禄,还可以名扬天下。所以人们热衷于钻研八股文,以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去夺取官名,至于有没有真才实学,这就不得而知了。从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大部分人为应科考思想逐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和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更别说素质教育了。而关于素质礼仪等教育都流传于民间,没有上升至学堂,更没有规范至课本。
  与科举取仕不同的国民教育约兴起于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时期,在国民时期形成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制度。但在校中学生来自商界家庭的尤多,反映了中学教育学费较高,一般下层市民难以承受,中等以上教育投入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降低了国民入学教育的门槛,使受教育变成强制性的,素质教育也带入课堂,但是力度还是不够,“德”上的教育还远远拖在“智”的后面。

r>  除此之外还有家庭教育,家长忽视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有样学样,某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就被沿袭下来。
  2.中国公民法制意识淡薄,中国社会法理人情混淆。法律、道德、伦理、宗教等都是调整社会的重要手段,但一个社会要达到和谐文明的状态,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律以自身拥有的强制力保障着社会的安定,但我国“法盲”的人数居世界前列,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某些人受“刑不上大夫”、“法不责众”、“权钱与法交易”思想的影响,使法律在人们心中的权威大打折扣,其中《反思“中国式过马路”》写道,行人“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了。“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走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就这一半次,应该不要紧的”。我国政府在交通立法方面惩罚力度还不够,很难起到威慑作用。这就造成了国民的从众、法不责众心理,法律的强制力都不被人们放在眼中,更不用说道德对人们的规制,因此人们的行为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3.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国民没有一个统一的信仰。“信仰”又作仰信,乃信心瞻仰之意。信仰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是人类最普遍、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它可以是一种理论,或一种学说,或一种主义,大部分情况下它是一种宗教。而相比西方人,中国一直没有统一的官方宗教。
  《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而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弗洛姆在《生存还是占有》一书中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会一事无成,就会变得绝望和内心深处充满恐惧。”没有信仰,就会出现“无信者无畏”的现象,就会有别的东西趁虚而入,就会意识不到责任心的存在,最终导致人们越来越茫然,越来越淡漠,越来越麻木,行为的时候就越来越“随性”。故人的道德觉悟、伦理行为便发生一定的改变,各种陋习也就不断形成、积累、沉淀。  4.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某些观点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使国民反叛心理滋生。譬如儒家思想中强调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三纲五常,家长专制,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武器,还有规定等级制度至高无上,这和历代帝王的意志合拍,被其利用,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这些思想也无形中传输进人们的脑中,让人们对此反感,想去挑战这些被称为权威的理论思想,挑战公权力的威信,以此彰显自身个性。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有意无意地扩大了挑战的范围,并且乐此不彼地享受这个过程,像闯别人不敢闯的红灯、扔别人不敢扔的垃圾、在文物上刻别人不敢刻的字,并为自己的“勇敢”沾沾自喜。
  三、“中国式陋习”之改造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国民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所以针对“中国式陋习”的改造迫在眉睫。
  1.人的素质的内在性决定了改造的艰巨性。人的素质是属于本质层面的东西,而不是现象层面的东西。它们不是直接显露出来的,而是通过与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的联系中逐渐显露出来的,是在人的能动活动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的。所以对人的素质的改造或者重塑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只用一种模式就足够的。同样,如何从外部作用刺激到内部,最大限度发挥改造的作用是具有过程性的,必须反反复复才能改善或者达到目标状态。总的来说就是,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外部建设与内部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寻找最佳结合点。所谓外部建设指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和规范的正确确立,如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提出来关于道德方面的“五爱”、胡锦涛于2006年3月4日在第十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提出的“八荣八耻”等等的制定内部建设指人的素质中观念、态度、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构建。内部素质的构建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核心,但内部建设也离不开外部建设,因为人的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伦理道德、心理人格等方面的素质都是将社会的要求和影响内化的结果。故,改造人的素质需要过程,需要一代人或者更多的时间去完善和实现正面的预期目的,所以这项工程是艰巨的。
  2.人的素质的稳定性决定了改造的长期性。人的素质是人的

身心较为稳定的修养、能力和才干。人的某种素质一旦形成,就会稳定下来长期存在,而不会时有时无,也不会忽高忽低地升降。
  但素质的稳定性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它是可变的。马克思指出:“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研究一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了的人性。”人是实践的动物,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人的素质也要发生改变。孔子就主张:“性相近,习相远也。”也是强调了实践对人的素质的影响。事实证明,人的素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正是人的实践活动,使得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人的素质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这就使人呈现出比较复杂的面貌。
  比如说改造人的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决不能依靠举办一两个报告会,或者看一两次有深度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即使反馈到好的效果,也是一时的,不是永久的。所以,改造人的素质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它是长期性的巨大工程。
  3.人的素质的整体性决定了改造的全面性。人的素质虽然分别表现为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修养、能力和才干,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也不是凌乱地堆积在一起,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辅助、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形成一个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自然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精神性、能动性与受动性、固定性与变动性等集中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构成了实在的完整的人的素质。所以改造人的素质,不能单单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出发,这样容易顾此失彼,而应该采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实施办法全面地提高人的素质。比如,邓小平提出的塑造“四有”新人,“四有”的内涵很是丰富的,涉及面很广。
  三、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强国梦”,更要把对人的素质的改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每个国民的一言一行无不折射出个人的修养,无不展示着国家的形象。但是,对人素质的改造实践不能只充当消防队,在枪响了,失火了,出事了,才去忙活;而应当贴近生活,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去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只有把素质的改造从空洞抽象的层面落实到具体实在的层面,才能收到理想的社会效果。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更新时间:
    试论中国公共政策分析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
    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论述…
    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中国山水画中空白艺术分析
    视觉感知背景下的中国画图像语义自动分类研…
    浅议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素描表现形式
    中国山水画美学精神初探
    微博传播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关系论析
    公民参与和中国当代民主发展
    从“于都事件”谈中央苏区时期党内腐败
    景观城市背景下的中国当代城市雕塑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