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于素质较低的中专生这一特殊群体,将“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运用于中专学校学生管理,符合当前中专生心理行为特点和学生管理新形势、新特点的要求,在学生管理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柔性管理;中专学生;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0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基本秉承“刚性管理”模式,着重强调外在的规范,主要通过各项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形成有序的行为,体现管理者的意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呼唤一大批能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创新人才。刚性管理模式那种带有强制色彩的管理思想不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自我潜能的开发。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这种以人为本、创新至上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学校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柔性管理应运而生。
1.柔性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1.1柔性管理的概念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过分强调以规章制度为本,是一种机械的、非人性化的管理,只强调遵守和服从,否则便给人以惩处,带有强制性,其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柔性管理是指根据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而建立的人格管理模式,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识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究其本质,强调以人为本。
1.2柔性管理的特点
柔性管理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组织权力的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成文的规章制度、标准管理的程序文件等,而是依靠人的心理过程,依赖于从每个人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而只有当组织规范变为个人的自觉认识,组织目标变为个人的自发行动,这种内在驱动力,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柔性管理理念认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在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学校组织的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2.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
2.1学生正值成长阶段,缺少关爱,性格叛逆
大部分中专生家庭状况普通,父母忙于谋生或文化水平较低而忽略或无力对自己的孩子关注和教育,致使孩子形成或多或少的学习和生活陋习。他们大多数是读完初中就进入中专学校,处于人生思想走向成熟的“90”后学生,性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个人意识强,参与意识强,叛逆意识强。但学习基础较差,初中毕业步入职业学校,他们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面对社会的眼光,年少气盛的他们很希望获得社会、家庭与学校的认可。
2.2学生自控、识别和自我管理能力差,价值取向多元化
大多数中专学生自认为离开了家庭,不用在父母监护下生活,可以独立了。客观上,职业中专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思维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依赖性较强,加之阅历较浅,生活经验不足,大部分学生辨别是非和实践能力不足,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沉迷网络、盲目攀比、更严重的是选择逃学、旷课等,对未来很迷茫。价值观念现实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价值标准功利化成了他们突出的特点。
3.柔性管理在中专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基于中专生具有新时期的特点,他们越来越抗拒刚性管理的束缚,部分偏激的中专生面对刚性管理甚至会产生过激反应。为此,要加强对新时期中专生的管理,采取柔性管理势在必行。
3.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发挥情感凝聚作用
具有现代的我行我素的独立意识的中专生来说,内心是复杂和脆弱的。他们希望社会容纳他们,能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来施展才华;同时他们又面临着中专学历较低,在社会激烈竞争处于劣势的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正确认识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困境,给他们以关心和温暖,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人文关怀。柔性管理的精髓是“爱人”,爱就是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竭尽全力为学生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管理者
要善于倾听实情,真实的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真情投入,用真情打动人,用真情感化人。对于中专生这一特定的群体,他们缺少的是尊重、自信和关爱。我们管理者只要对学生采取信任、尊重、关爱的态度,那我们的教育就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学校管理者只有具备这样殷殷爱人之心,才能形成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学校管理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3.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发挥柔性管理的激励作用
让每位学生走向成功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大教师必须转变“以教师为本”的观念为“以学生为本”。现在的中专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并有较强的、独立的人格意识,不喜欢接受命令式的管理,更反感管理者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而柔性管理注重的正是对学生的情感感化和内心激励作用,这种非强制性和非权力性管理的影响力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精神激励作用。首先,可以增强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使他们有种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全面了解学校的情况,从心里接受和认可学校管理的决策和目标,从而把外在的规范内化为自觉遵守的行动。让学生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习任务,自主制定计划,实施自我控制,实现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完善。这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调动了学生自觉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实施柔性管理
中专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追求的不是高的升学率,培养学生创新的人格更为重要。创新的人格是有个性的,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塑造成了整齐划一的统一样板,则是教育的悲哀,违背了教育的原则。教师应象雕琢根雕艺术品一样,缘其自然的本质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利于社会的“个人”。特别是对于盲目狂奔,只希望挣脱束缚和颠覆的职业教育的中专生。有时候,学生的“无知”便是“无畏”,更善于想象和思考,往往是创新的源泉。教育的任务即在于唤醒人的自由意识,去发掘本身的潜能。中专生需要学校从管理制度到态度具有民主性和宽容性,以使中专生的发散求异思维能得到鼓励,质疑问难能得到善待,想入非非能得到宽容,即使是离经叛道也能得到理解,扬长避短的特殊要求能得到“绿灯”放行。符合教育规律、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有利于中专学校在社会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4创设柔性管理的环境,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是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管理目标,也是柔性管理的最高体现,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学校管理者有必要向学生传达学校已形成的一套清晰明确的价值系统,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认同它。学生对学校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和目的,有一种相对共同的要求和想法,并自觉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意识追求。应该注意的是在强调学校的共同价值“共同性”的同时,必须承认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对这种多样性、差异性,学校则应采取一种宽容、谅解、包涵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实现学校组织的价值观的过程就意味着肯定、尊重个体价值,意味着个人的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个体的价值选择与学校的目标追求结合起来,学校组织的共同价值目标才有吸引力。而以学校的共同价值目标推动一种生动活泼、健康向上,人人心情舒畅的校园和谐氛围的形成,发挥价值在学校管理的导向作用,是柔性管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总之,刚性管理是学校传统管理的主要模式,刚性管理使人服从某种管理模式和规范,而不是面对具体的作为个体的人,不能很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样容易导致机械化,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中专生这一特定的群体,管理者更应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人性化。而柔性管理正好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但是也不能因柔性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就废除刚性管理或取代刚性管理,因为一个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单位或群体,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会因此失去立足点。因此在管理实践中,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应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互补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所以,刚性管理是基础,是前提,而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郑勇.论柔性管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教
育探索,2004,(5)
[2]王玉丰,刘小刚.浅析柔性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2011,(4)
[3]唐圣华.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中的应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3)
[4]孙蕾.浅谈柔性管理在中专学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