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普遍得到中央、各高等学校及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仍存在诸多因素,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发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实效性。为此提出解决方法是:要加强教材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学研究;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83-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其主要目标是使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这一目标的实现,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往往缺乏实效性。
一、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综合因素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教材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执行“05方案”后,教材选用逐步规范,教材内容较为统一,这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材体系的掌握及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减少了备课的难度,提高了效率。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教材的教学内容难以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完成。从“98方案”到“05方案”后,课程减少了,但内容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教学时数减少则直接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完成。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54学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6学时)以及增加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内容整编合成的,目前05方案是54学时,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教师,大都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因此,学生不能学完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效果难以保障。2、教材的部分教学内容难以驾驭。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98方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编整编而成的,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原从事《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对新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道德与法律融合的内容,特别是对法律知识的教学,往往是照本宣科。对整体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内容无法讲深讲透,同样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教师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状况及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关系着我们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整体素质。但是,“高校这支队伍目前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适应,二是不平衡,三是不到位。所谓‘不适应’,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方案、全面使用中央审定的新教材的情况下,这种不适应就更加凸显出来。所谓‘不平衡’,即是各个学校之间、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发展情况还不平衡,甚至很不平衡,教师队伍的状况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一些高校,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所谓‘不到位’,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一些高校中被忽略,一些高校的领导程度不同地存在认识不足、措施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以至于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都不健全。”[1]因此,建立一支规范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进而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学生因素。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学生,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普遍感受到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
视不够,理想与现实脱节,实用主义观念太强,上课不认真听课,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其次是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特别是理科学生,由于中学阶段的不重视,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导致这方面知识的缺乏,甚至连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数据都不知道,再加上一些高中老师不正确认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再次,学生面对多元化的信息,缺乏主观的正确判断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个别学生甚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给大学生洗脑。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重而道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势在必行。
四)实践教学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自05方案执行后,本科实践学分是2学分,专科1学分。但是如何安排实践学时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很好的探索。与理论教学相对应,实践教学应该是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客观实在性、可操作性和主观感受性。一些高校利用有利条件让学生通过身临现场、外出考察、假期实践、调查报告等方式,甚至通过观看教学录像等形式来完成学分。这必然导致教学实践不充分、不完善,流于形式。由于实践学时无法以更有效的形式去完成,导致理论教学缺少支撑,无法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不佳,进而也缺乏实效性。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加强教材建设。教材的编写要体现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实用性,应以便于教学为原则。几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四门主体课程的编写和统一管理,且随着每年一次的不断修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不断丰富,给广大教师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和主要参考依据,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还应注重实用性,以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尚需在具体章节以及条理方面下功夫,真正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成为学生易学、教师易教、融科学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好教材,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关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败。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教学地位、科研平台提供、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下功夫,特别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通过教师岗位准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课程备课会、外出考察、岗位培训以及学术交流等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发挥的主体因素在教师。也就是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再次,要加强教学研究。其主要内容是提倡教学方法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资源条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加强对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课程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整体实效性研究。通过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教学模式评比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努力探索更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发挥的途径和方法。此外,学校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整体合力,课程开设时,以自然班为主,大班上课本身就是对该课程的不重视;教学排课时,应优先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安排在下午甚至更多的是在晚上授课。同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同级教师中有优越感和荣誉感,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第四、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完善教育教学目标,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富有生活性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可以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及其心理成熟的进程。”[2]各高校应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根据具体内容合理安排纪录片、纪
实片等影音资料,拓展实践教学新模式,可以收到亲临其境的效果。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通过大学生“三下乡”等活动让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参观革命斗争遗址等。
第五,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证和学习兴趣。应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增强实效性。要“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3]通过文字、图片、音乐等影像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功能,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在潜移默化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进而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实问题,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教育目的。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进行综合的有效分析,可以提高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增强实效性。总之,无论是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方法创新还是实践教学的强化,都是为了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把当代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占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17).
[2]张雷声.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01-19(1).
(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