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深圳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需求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摆在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这种矛盾带来的现实压力,有可能驱使我们在有些领域做出其它地区无法做出的成绩,驱使我们在新兴产业中做出原创性的新突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消除体制机制瓶颈的制约。具体包括:研究自主创新模式,完善投融资体系,创建技术源研究机构,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自主创新 投融资体系
一、深圳高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创新领域发展不均衡
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科研投入不足。深圳有相当部分的高新技术属于“引进后二次开发”或直接引进生产,原创性新技术、新产品比例偏低,自主知识产权集中于少数企业的倾向明显。除了专利申请前15位的企业,全市专利申请量就只剩下不到40%,多数规模偏小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不足,全面自主创新的态势尚未形成。
(二)技术储备和技术来源不足
一直以来,深圳始终缺乏具有较强科研开发力量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构作为企业的技术后盾和技术孵化器。到目前为,相对于超过300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具有工科类的大专院校,加上虚拟大学园也只有8家,公共科研机构8家,重点实验室31 家,各种工程术中心32家。整个产业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能力的不足。深圳市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以直接面向产品市场的应用研究为主,是在公共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而获得的,而决定产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成果少,使得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依然在关键技术、专利和标准方面受制于美、日、欧盟等跨国企业,阻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存在隐患
高新技术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产值比重占到了约90%,使得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一枝独秀”发展的情况,产业的安全性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隐患。深圳市高端产品、核心零部件和关键设备相对缺乏,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的粗放型特征仍比较明显,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潜力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产业结构欠合理,不利于深圳的长远发展和保持未来持续的城市竞争力。
(四)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发达国家采取加大本土培养和积极引进人才的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回流,跨国公司加紧全球研发布局和高端人才争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竞相出台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深圳吸引人才的特有优势面临严峻挑战,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的难度增加。
二、应对的主要策略
(一)研究自主创新模式
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突出自主创新,同时实现核心及关键技术在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领域得以突破,在战略重点、目标及方向确定的情况下,一定要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要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及标准,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除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之外,还要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经营能力的跨国龙头企业,从而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以此才能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二)完善投融资体系的建设
借助深圳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创新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内在要求的投融资体制机制,通过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双轮驱动,推动深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联合担保平台。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建立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基于联合信用担保,积极探索设立政策性的科技银行,创新“银行+担保+额外风险收益补偿机制”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加快推出场外交易市场,积极成为全国性的otc市场运营总部。
(三)创建技术源研究机构
通过对国际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化应用的动态跟踪、监测和预见,制定和发布各产业的技术战略图,引导社会各界的力量,把各种创新资源配置到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中去,即通过顶层设计、规划和管理,提升整个系统的创新效率。攻克新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定位于技术研发和技术产业化的中心位置,应充当政府的“有形之手”,弥补科技市场“失灵”。
(四)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关注核心技术的发展,还要结合科技和金融的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其更加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而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需要商业运营思维的创新,还需要借助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领先的金融思维作为后盾,改变传统金融思维中的风险评估和盈利分享模式,将科技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利用金融提高科技产品的竞争力,利用便捷的市场服务体系赢得市场的青睐,在发展中实现利益共享,最大限度激发金融部门和科技创新部门的积极性,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加速。
(五)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产业风险是在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中,由于技术、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通过广泛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观点,综合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市场风险、技术风险、金融风险、政策风险等四大风险。产业风险预警是指以产业预警指标体系为中心,利用经济、管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过程刻画、追踪分析和警情预报,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减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包括:风险因素分析、风险预警指标设计、风险预警评估、风险控制、风险预警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韩明春.曹玉平.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进展——基于外部经济理论视角的述评[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