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复合型人才指既有自己的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英语能力的任何专业的人才。针对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英语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 高校英语教学 问题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英语人才或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均落后于社会的需求。为了改进英语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性,上世纪末,在国家教委高教司外语处的指导下,成立了南方和北方课题组,展开了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和讨论。研究结果最终集中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上。自此,英语+x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在英语专业兴起。
一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两年大学英语必修后增添了英语专业高年级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类选修课程,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以及中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我国高校整个师资队伍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重点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开始了尝试双语教学甚至纯粹英语的专业课教学。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专业实施的英语+x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效果并不理想
(1)一般高校的英语专业开设x课程很困难,而且大多x课程由本校协调的x专业院系的教师担任,多以汉语开设,不利于学生的英语的提高。
(2)英语专业开设某一门或两门x课程,或只是开设了esp英语,而没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习和掌握,对此领域只修一皮毛,所以不可能进入专业性强的领域承担英语应用任务,因而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复合程度很有限。
(二)高校公共英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费时低效
(1)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继续了中小学的基础英语教育,力图教学的多功能性,忽略了语言的工具性特征,随之也忽略了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真实目的。英语之所以被我们在全国范围视为第一外语而花费大量的物财人力和时间来学习,是因为其重要的国际交流地位,所以,我们必须承认,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这一交际工具,而素养功能应该是副产品的。我国大学新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已经接受了9年的基础英语教育,英语语言文化在中小学期间已经有相当的渗透,自上世纪末到今天,高校师生的英语水平已再上了一个新台阶,社会经济发展又到了一个新阶段。且大学生已走过了义务教育阶段,大学期间的英语教学目的不应过于着重于文化素质教育,而应更多地与学生的未来就业、事业发展相关联,突出英语语言的交际性和工具性目的。
(2)作为纯粹的语言文化教学,公共英语教学脱离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很多学生难以对其产生学习兴趣,致使公共英语教学收效越来越小。
根据语言习得有效路径“互动-理解-协同-产出-习得”,互动中丰富的语境信息促进理解,理解促进协同,协同促进产出,产出促进习得。一般说来,凡是理解和产出结合的语言学习方式都能促学,两者结合越紧密,互动强度越大,协同效应就越强,语言习得效率也越高。我国小学生和大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明显不同:与小学生相比,我国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缺乏积极性,没有了小学生对外语的那种强烈的好奇心,但自学能力和理解力强。加之考虑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材料的长度和难度也大大增加,采用英语版教材开设一两门专业课,在教学中将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语言工具学习和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外语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的实用性应可得到显著提高。
(三)一些重点大学已经采用汉英双语甚至单纯英语开设部分专业课,但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1)部分理工医农计算机等专业开设了英语为媒介语的部分专业课(此类专业课大都由英语国家专业教师或海归专业人员担任),与此同时依然将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读写和视听说综合训练。学生英语学习上耗费大量时间,因而专业学习和研究时间被挤占了相当大一部分。在复合的天平上,专业知识和能力被削弱。
(2)双语专业课大都由国内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担任,英语版专业教材的学习,主要以阅读理解形式进行。加之开设公共英语,使得学生大量时间用在英语学习上,但因听力口语练习相对仍然较少,听说技能依然比较落后,大多数学生在实际英语交际中仍显著感觉力不从心。
三、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
这里谈的英语复合型人才有别于以上英语专业的英语+x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既有
自己的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英语能力的任何专业的人才,是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也是符合人才培养趋势的培养策略。
(一)取消各种全国统一性约束,将高校英语教学标准和要求交给高校自己掌握
(1)取消四六级强制性统考,取而代之为社会性考试,使之成为英语复合型人才踊跃参与的一种考试。四六级考试从与学位证挂钩到现在的半强制性结业考试,一直都在指挥着大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根据我们对各级高校的200名已经通过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各届毕业生的调查,有62%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通过四六级考试上,73%通过四级或六级但仍然不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作为必修课已经在高校英语课或英语媒介语专业课中结业,学生有了高校学习英语的经历和收获。而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应用,是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根本体现在于其没有着力培养运用英语的人才。取代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性英语考试应该能够测试参试者的英语应用能力。
(2)取消全国统一大纲性要求。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学习自主性也相对明显下降,但由于大学英语的统一要求的约束,各个高校只能以要求为基准对教材、学生等进行统一相应的要求。其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学生达不到要求标准,同时由于缺乏弹性学分制度,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最后是马马虎虎而过,各高校和大学英语教师对此也睁只眼闭只眼。长此而往,造成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等丧失了诚实有信的良好风尚。不仅如此,统一大纲性要求也限制了大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中,可进行普通基础英语或相关的esp英语考试,也可在取得相关英语级别证书如社会性基础英语考试、与专业相关的esp英语考试等的条件下免考英语。
(二)打破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界限,使英语专业教学和非英语专业教学在竞争中求生存
(1)开设全校性英语自主学习中心。高校英语教学目前耗占了巨大的物质、空间和教师等资源,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以各级高校目前的条件,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是没有大问题的。英语作为基础课,其特点是可以根据已知获得未知的知识或技能。中小学阶段已经有最少九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大学生在自主中心完全可以完成阅读听力甚至写作等基础英语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中心还有一个更有利的条件就是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等级和内容来进行学习。
(2)英语专业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课及语言文学文化和各种esp等课程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选修,英语专业学生也可选修其它专业的英语媒介语的专业课。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可以承担大多数的英语尤其书面语课程;非英语专业学生可选修英语口语、esp及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课程;英语专业学生也可选修其它专业课的英语授课,尤其师资力量较雄厚、有能力开设各门专业课英语或双语授课的重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在两年的基础英语的同时或过后选择英语媒介语的专业课学习。这样,有利于真正地培养英语专业以英语为主的复合英语和非英语专业以专业为主的英语复合人才。
(3)英语必修课多样化,学生在多种英语及专业课的英语授课中有选择自由。各个学期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英语课程,如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的任何一门课,也可以选择英语媒介语的专业课,每学期只要选择了最少某一门英语有关的课程就可以认定其完成了本学期的英语必修课选课任务。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自己的英语有关的课程,高校也就真正创建了人才培养的条件。
(三)以低成本的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往提高教师水平的普遍作法是教师离岗出国或国内进修,如今的英语提高途径多种多样,且教师的英语水平较以前大有提高。我们的师资调查也证明,高校教师有足够的能力通过自修完成英语媒介语的专业授课。所以,低成本的做法足以能够解决教师的英语能力问题。为强调专业课的英语授课能力,重点高校可采取制度硬约束的做法加强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如规定每位非英语专业教师至少能担任一门英语或双语专业课授课等,普通院校可采取鼓励性措施,如对于胜任并担任英语媒介语专业课授课的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学校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及职称晋升上的优待等。对英语专业的教师,学校可要求至少担任英语书面语和口语两门以上的英
课程的授课。在学生的自由选课和择师的制度下,此种加强教师英语应用能力的作法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个配套的系统工程,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人才培养配套设计。而真正适应发展性、开放型社会的人才的培养的基础是有一定的宽松程度的人才培养环境。在尊重学习规律和提供较充足的学习条件的前提下,当学习成为一种自发而不是强制性行为时,它就可激发学习者的更多热情并使之努力完成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杜瑞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与实践[j].外语教学,1997,(2).
[2]张冲.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的思考[j].外语界,1996,(1).
[3]王初明.外语教学三大情结与语言习得有效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