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提出教学应该要通过教学案例设置两难情境,教师只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激励者,鼓励学生对案例研究和发现进行学习,从而获得知识提升技能。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引入这一教学理念并开始尝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推广,案例教学法日趋完善。目前已是中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教学案例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利用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进行教学的过程。它要教师在对课程标准和三维教学目标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合理的教学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知识一起合作进行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力求把学生从思想政治课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状态,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精神。因此,这一教学法对促进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学期进行教学的内容是必修4《生活与哲学》,哲学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更需要用案例进行教学,从分析案例中让学生领会感悟哲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在利用这些案例的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案例”本天成,妙手偶“用”之。关键是怎么用好这些案例。
一、案例妙用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与正确的价值观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这就牵涉到学习迁移的问题。案例使用得妙就能很好地把教学三维目标通过案例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分析案例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升华情感。进而使之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例如,在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时,列了这样的式子1+1=1、3+4=1、4+9=1、5+7=1、6+18=1请学生认识,接着提醒学生1+1=1(天)、3+4=1(周)、4+9=1(点)、5+7=1(年)、6+18=1(天),如此学生一下子领悟过来:1昼+1夜=1天、3天+4天=1(周)、4点+9点=1(点)、5月+7月=1(年)、6时+18时=1(天)。于是由此再联系生活学习,学生马上就可以利用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事例了。可见案例利用得妙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探索知识和形成学习技能,促进了由“死学”到“活学”、由“厌学”到“勤学”、由“无意识学”到“有意识学”的转变。
二、案例活用
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案例活用就是以生动典型的生活事件为题材,将生活中一些典型的事件真实展现或模拟出来,这样就可以在生动具体案例中、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里还原政治教材的抽象内容,使哲学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出思维的火花,拉近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例如,在学习“真理都是具体的”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设计了生活中我自己经历事例:水中找眼镜。
在白水洋戏水时老师的眼镜不小心掉在了一个水潭里,当时客观情况:两个水潭连在一起间隔0.5米左右,其中一大一小,大的在上游,小的在下游,水流比较急(同时进行图示)。
问:正常情况下大家东西掉在水里应该哪里找?老师应该在哪里才能找到眼镜?
学生一听这个生活化的案例,学习兴趣马上上来了,积极地进行分析,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得出:本来正常在落水附近可以找到,但由于水流较急,掉的是眼镜,较轻,而且两个水潭连在一起,因此应该在小水潭中找到。通过这个生活化的案例,学生如临其境,促进对哲理的领悟,使课堂真正回归生活,哲学真正回归生活。
三、案例独用
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理论性强,抽象化程度高。因而选取的案例应尽可能地把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案例独用就是选取的案例要具有独特代表性,具有创新性。这样才能对抽象的理论进行有力的论证,增进学生理解。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哲理,开启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认识具有反复性”时,为了
让学生理解“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又受到认识主体(人)的限制”。我设计了一个“茶罐”:里面层层包裹,直到剥了5层,最后才显示出来原来里面装的是一个糖果!而不是茶叶!这样一个与众不同,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案例。一下子就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如此,在分析的时候,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得学习成就感,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学科兴趣的培养。
四、案例新用
政治教学往往和时政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政和综合能力培养是贯穿于政治科教学的全过程,政治教学不但要强调他的学科知识性,还要强调他的思想引导功能。政治教学引用的案例必须能把握时代特征,紧跟国际国内形势。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引发共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案例新用就是选取的案例尽可能是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新闻。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政治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联系的客观性”时,我引入了“海南连续8天普降大暴雨导致16个市县受灾,全省1160多个村庄受淹,250余万人受灾,紧急转移33万余人……”请学生进行分析,切中了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班级的学习气氛马上高涨起来,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案例串用
案例教学从课程的设计到结束必须紧紧地抓住案例这一教学的关键和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对教学的三维目标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展开案例的精挑细选,使得学生易于在分析讨论案例中获得相关知识及提升能力。为此教学时则应进行案例串用,择一能贯穿全课绝大多数知识点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一案到底,如此使得案例和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能吸引学生眼球,同时又不易偏离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时,我利用360和qq大战这一事件精心设计案例,一案到底。①先展示材料回顾这场大战,然后设计问题:请问在这次360和qq大战中有哪些矛盾?引出主次矛盾的教学。②展示事件发展过程中网民的反应,然后设计问题:请问在这次360和qq大战中的主次矛盾关系是什么?引出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教学。③反思本次360和qq大战,然后抛出问题:请问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对这次360和qq大战如何定性呢?进而展开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同一案例的串用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案例及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讨论,使得呈现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当然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也应把握一些注意点,不能使用过头,最终对教学反而有害无益。
1.案例的量要合适。在运用上要认真把握教学案例的量。这里的量包括两个方面:说明问题的案例数量;案例的长度。设置的案例数量过多,易产生审美疲劳,浪费了教学时间。案例数量过长,则使教学过程拖沓,节奏缓慢,影响课堂组织的合理性有效性。一般来说一个知识点运用1到2个进行解释即可,选用的案例应贴近生活、短小精悍为好。应该牢牢记住:“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
2.案例选取要有代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在进行教学,必须选取有代表性、有针对性、有效的案例。这样能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果没有针对教学内容选取案例,就会出现案例千篇一律或者牵强附会、离题千里,非但无助于教学、无助于学生理解,反而会使学生如入云里雾里,因此最好能选取典型案例。
3.案例呈现方式要多种多样。每个案例的特点风格都不一样,在具体教学时应根据情境进行灵活的调整。不应一概而论,有的应以教师讲授为主,有的应以图示,有的应以多媒体呈现,有的应以动手实践为主,或者几者兼而有之。这样才能达到最优化的展示案例。
总之,对于思想政治学科而言,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形势下,科学地选择“案例教学法”,能够对枯燥,单调的政治课进行改进,而且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新课改对中学政治教学的要求。但同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案例教学法”也只是中学政治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应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一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就这点而言,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关注时政,关注生活并认真从教
实践中收集和整理各种案例资料,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应用好不同的教学案例,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黄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