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针对现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了心理障碍及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
【关键词】 恐惧心理;满足心理厌烦心理;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心;“有序”与“无序";隐蔽因素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师生间的情感交融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启动,培养素质型、创造型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然而,人们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特长的培养,却忽略了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达18%,随年龄增长还有递增趋势。在我们和学生的接触中也发现一些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经常处于忧愁苦闷,焦虑不安之中;有的学生胆小,且学生中厌学,恐学,弃学的现象也相当严重。这些都是心理健康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有的学生因适应不了紧张而烦躁的学习升华而离家出走;有的学生因承受不了挫折和失败而自杀;还有的学生受嫉妒心的驱使而杀人。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教育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所进行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普及、熏陶和辅导,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几个心理辅导人员的事,应当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在各科教学活动中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渠道。
对于中学生来说,似乎觉得物理很难学习。究其原因,除了学习方法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恐惧心理
有些同学在初一时成绩较好,决心在初二、初三大干一场。一段时间下来,发现物理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学。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所遇到的学习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对物理产生恐惧心理。另外,家长、老师过高的期望值、同学的歧视等也是产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
有这种心理的同学,在学习时经常表现出知识瞬间遗忘,联想受阻、思维紊乱。这类学生多数性格较内向(特别是女生)。
二、满足心理
有些同学在仅掌握了部分知识或在几次甚至一次测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后,产生了“学得还可以”的满足心理,这样就放松了学习。
有这种心理的同学,情绪大多数容易冲动,自制力差,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这类同学多数是平时好表现自己的。
三、厌烦心理
有些同学认为物理难学,l上课虽听得懂,课后题目不会做,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在厌烦心理状态下学习,使得大脑中与学习有关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自然不利于物理学习。这样成绩下降,学习无兴趣,“恶性循环”,周而复始,使得厌烦心理加剧。
有这种心理的同学常表现为学习上无动力,无目标,对学习采取应付的消极态度,这类学生多数是平时比较调皮的。
四、依赖心理
同学们学习知识,是在接受老师课堂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独立的学习主动性,去认识、理解和应用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而在实际过程中特别是在当前有些学校在“升学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讲风过盛,使得有些学生习惯于老师把知识嚼烂后“喂”给他,遇到学习中的困难也总是依赖于别人给予解决。碰到较复杂的运算不愿动笔。课堂上遇到较复杂的题,就坐等老师讲解,给出答案。
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水平。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自信心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况,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尚未具备客观性,现实性和正确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和忽冷忽热现象比较常见。例如,有的学生连续几次测验得高分便会自我陶醉,沾沾自喜,逐渐失去进一步刻苦学习的动力;另有一些学生遇到失败就灰心丧气,失去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教帅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性教育。第
,对于学生遇到失败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二,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提高成绩,赶上学习进度;第三,要对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的学生进行归因的思想教育,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尽快走出兴趣低潮期。
物理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物理学许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物理有恐惧心理,为了消除学生对物理地“恐惧感”,可安排第一次考试一般较容易。同时,为了防止学生把物理看得太容易,及时给他们指出,还有许多高深地知识要学,许多未知的规律需要探讨。
为了有效地延长兴趣高潮期,第二次考试开始,有意识地安排少量分数比例较小而难度较大的题目,不让学生轻易得高分,满分,以激励他们克服自满,继续进取。
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有时学生虽然在学习中花了很大气力,但仍然毫无建树。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挫折是很正常的事。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对待和处理挫折,就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使挫折成为锻炼,磨砺自己的机会。这些教育都可以通过典型的例子来进行。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中“有序”与“无序”
有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越学越糊涂。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低级的有序到高级地无序的认识过程,是沿着螺旋线上升的。从糊涂中明白,既是一个艰苦,诚实劳动地过程,更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如果停留在糊涂状态难以自拔,甚至放弃,就永远也学不好了。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的知识系统化过程,让学生从学习的“无序"变为“有序”,把书读“薄”。
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物理问题中的隐蔽因素
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中最常出现的心理障碍是不善于发现隐蔽因素。这是一种满足于以事物表面地认识。不能自觉地分析,挖掘,利用问题中隐蔽条件的一种心理障碍。加强这一环境,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地识别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学会全面的分析物理过程,尽早完成从满足于对物理情境表面因素的认识到自觉地深入发现隐蔽因素的转变。做到这一点仅靠不同逻辑思维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辩证思维,使普通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在物理学习中并用,学会全面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从本质上而不是从现象上看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失败,就会产生畏惧的心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例如当学生看到一个物理问题不懂时,要教育学生不要放弃,引导学生多看几次后,都会产在不知不觉中看懂了,这就叫做“渗透”。通过“渗透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自己阅读物理材料的能力,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学习毅力。同样,在学习物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悟性"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毅力的重要方法。
五、利用师生间的情感交融
按心理学的观点,学习的兴趣总是与情感密切联系着的。要是不喜爱所学的知识,就因设法将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学内容上去。因此要十分注意课外的师生交往,与学个亲密相处,教育学生时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信赖的。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理解。平时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学习兴趣经久不衰。
我们应当切实重视心理教育,为素质教育开辟更广阔的领域,并向纵深发展,把素质教育提高到新的层次和水平。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契机,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牢记心理学家的名言:没有心理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咨询》
[2]《学校心理教育》
[3]《青春期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