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舞毒蛾性信息素监测预报技术
摘要 介绍了舞毒蛾性信息素作用机理以及诱捕器的设置方法,通过对舞毒蛾成虫的发生量和发生期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便于及时对舞毒蛾的发生趋势做出预警。
  关键词 舞毒蛾;性信息素;监测预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7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68-01
  近几年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林区内舞毒蛾种群数量增多、危害严重,针对这种情况,2008—2010年木兰林管局森防站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进舞毒蛾性信息素诱芯及诱捕器,对辖区内舞毒蛾的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监测记录,通过对观测结果进行纵向比较和数量分析,对舞毒蛾的发生趋势及时做出了预警。
  1 舞毒蛾的生活习性与昆虫性信息素的作用机理
  1.1 舞毒蛾的生活习性
  舞毒蛾是一种杂食性的食叶害虫,可取食500多种植物,而且分布范围广。此虫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5月上旬孵化,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块上,天气温暖后上树取食嫩芽、叶,1龄幼虫体毛较多,可借此随风长距离漂移,2龄以后幼虫日夜潜伏于放出叶、树缝、树上的枯叶或地面隐蔽场所,黄昏后外出取食;雄幼虫5龄,雌幼虫6龄,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在枝叶间、树干缝隙、地面石块、杂物等隐蔽的场所吐丝化蛹,在河北省木兰林管局7月间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雄虫活跃,白天于林间等处飞舞觅偶,舞毒蛾即此得名。雌成虫较呆滞,所分泌的性信息素对雄虫有强烈的吸引力(此种引诱物为顺7,8-环氧-2-甲基十八烷),交尾后在化蛹场所,甚至墙上、屋檐下、树干等处产卵,每头雌蛾一生产卵400~1 500粒。卵块上厚覆腹末绒毛,绒毛使卵块能忍受-20 ℃的低温和水的长期浸淹。成虫有趋光性[1]。
  1.2 昆虫性信息素作用机理
  许多昆虫发育成熟以后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这种在昆虫交配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叫昆虫性信息素或性外激素。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或类似物质防治害虫时通常叫昆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2]。舞毒蛾性信息素诱芯是根据舞毒蛾的雌虫分泌散发的物质研制而成的,它能诱引雄性昆虫前来交尾而被诱捕器上的粘胶板粘住,通过诱到的舞毒蛾雄虫数量和时间来分析预测其发生情况。
  2 诱捕器的设置
  2.1 诱捕器设置原则
  诱捕器的设置应以基本能够代表监测舞毒蛾发生林分类型和面积为标准,设置点应有代表性,且长期固定不变,同时该点所在的位置要设立舞毒蛾卵期及幼虫期调查的固定标准地,用来确定诱到成虫数量与各虫态种群数量之间变化关系。诱捕器要放置在人为干预少的地方,同时要远离公路和灯源。
  2.2 诱捕器悬挂方法
  购进的诱捕器和诱芯均配有说明书,将诱捕器按说明书进行装配,于舞毒蛾成虫羽化前7~10 d(即7月上旬)开始悬挂,悬挂高度1.5~2.5 m,诱捕器间距一般在200 m以上。诱捕器应挂在不被遮挡、靠近寄主的直立支杆或树干上,避免人为干扰或损坏。调查人员需每日或隔日检查诱蛾情况并记录诱捕雄虫数量,并时常检查粘胶板,如失效需立即进行更换。同时,10~14 d要更换1次诱芯,避免影响诱捕效果。
  2.3 诱捕器放置时间
  诱捕器的放置时间应在舞毒蛾的蛹期末进行,即7月上中旬,收回时间为舞毒蛾全部羽化后连续7 d诱不到成虫为止,逐年放置的地点要确定,可用gps进行定位,放置高度、收取和记录时间也要保持一致,以获取稳定、可靠的数据。
  3 观察与监测
  3.1 发生期监测
  以确定舞毒蛾成虫发生期为重点的诱捕点,调查人员在7月上旬开始,需要每日(或隔日)都要对诱捕器进行调查,记录诱捕到第1头成虫的时间,此时为成虫始见期,对诱捕到的雄成虫进行清空处理,同时记录所诱捕到的成虫数量(作为发生量监测的补充)。在正常情况下连续3 d诱不到成虫为终止期,根据曲线和数学模型分析确定成虫的高峰期,同时结合其他监测方法和舞毒蛾的发育进程预测下世代或虫龄的发生期[3]。
  3.2 发生量监测
  以发生量监测为重点的诱捕点,调查人员需每日调查记录1次诱集的成虫数量,然后将粘胶板上的成虫清除,并检查粘胶板的粘性,看其是否由于蛾子鳞片太多或其他原因而失效,特别是雨后,一定要进行检查,如失效,需立即更换粘胶板。最后根据所诱捕到的雄成虫数量和雌雄比推算雌虫数量,再根据各虫

态之间相关系数表,推算下一代幼虫数量,分析预测其发生程度。另外,在成虫高峰期应增加观察次数和更换粘胶板的频度,以保证粘虫效果。同时将调查日期、调查时间和天气状况等相关因子进行记录,便于综合分析[4]
  4 数据整理与分析
  2008—2010年,木兰林管局在4个林场对舞毒蛾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每个林场设立发生期观测点和发生量观测点各1处。7月初开始悬挂诱捕器,8月下旬收回,实行日日观测和隔日观测,监测期间14 d更换1次诱芯,7 d更换1次粘胶板,成虫羽化盛期3 d更换1次粘胶板。监测工作结束后,对记录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绘制了曲线图,结果表明,舞毒蛾的成虫期较历史记载有所提前,舞毒蛾羽化始见期为7月上旬,盛期为7月下旬和8月上旬,末期为8月中旬。通过对诱捕舞毒蛾的数量进行分析,利用各虫态的相关系数表对舞毒蛾的下一代幼虫数量进行推算,对舞毒蛾的猖獗发生态势做出了预警。
  5 参考文献
  [1] 李盼威,胡庆禄.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 孟宪佐.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1997,32(3):46-47.
  [3] 马祺,章云斐,尹国娟.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1(3):661-663.
  [4] 王国和.昆虫性信息素在森林害虫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2005(3):26-28.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没有相关社会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