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不可忽视。逃避心理是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之一。它成为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障碍。分析农村小学生逃避心理形成原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逃避心理;赏识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不可忽视。逃避心理是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之一。逃避心理是人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是由心理恐惧激发出的自我保护的潜在意识。在心理层面上自我保护以逃避心理的症状形式出现。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应对能力,农村小学生往往从心理到行动都选择逃避。久而久之,这种逃避心理就成为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障碍。
一、存在的逃避心理问题
我课题组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在逃避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逃避学习:学习障碍,恐惧学习,缺乏自信心、上进心。
逃避交往:人际关系障碍,胆小害羞,交往、合作能力差。
逃避挫折:害怕挫折,意志力不强,逃避困难,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
逃避责任:责任担当障碍,在责任面前,往往会找种种借口自我退缩。
二、逃避心理形成的原因
具体分析农村小学生逃避心理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农村学生整个小学阶段都在家中住宿,家庭生活环境、父母长辈的兴趣爱好、行为品德、文化素养等等,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
1、家长教育观念偏激
孩子从来都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要输也是输在父母自己手中。小孩子生下来什么都不会,第一句叫妈妈是因为妈妈不断地告诉他。学会认知,学会是与非,最初级的阶段是示范阶段,父母是第一个示范和引导的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切毛病、缺点、坏习惯,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在农村地区,一方面一些经济状况好的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极其严重。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有求必应。而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冷言冷语,甚至挖苦讽刺。我校刘老师脾气火爆,总希望自己的儿子各方面表现突出。儿子取得好成绩就心花怒放,什么“儿啊、宝儿”,的嘴上像抹了蜜;一旦儿子测试分数偏低,就火冒三丈,恶语相向。由于她的表现无常,那么机灵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厌学情绪,曾几度提出辍学。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伤,独立性受到压抑,造成了亲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孩子形成逆反、疑惧、逃避等消极心理品质。
另一方面则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在农村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比较泛滥。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许多的大学毕业生工资还没有技工高,不少农村家庭因供大学生读书返贫……。所以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不读书不但不用花钱,而且十七八岁就出去打工照样不少挣钱。有这种思想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个性张扬、自由成长,对孩子也就放任自流,疏于教育管理。孩子当然也愿轻松自在,逐渐养成自由散漫,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思想。
2、留守儿童多、教育缺失
本地经济欠发达,外出打工的家长多,这些打工者的孩子大部分留在了农村家里。留守孩一般跟着祖辈生活,享受祖辈无边的溺爱,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说一不二的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约束管教和指导,时间一长,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们,生活上逃避劳动,逃避责任,对辛苦的学习也会逃避。
3、特殊家庭对孩子教育缺失
少数学生父母感情不和,时常争吵甚至离异,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自卑、偏激、排斥、闭锁等逃避现实的心理的直接原因。
4、个体性格原因:那些生性多动、调皮捣蛋的孩子,整天听到的是一片指责声。性格过分内向的学生,以及存在先天或后天生理缺陷的学生,他们心灵深处隐藏的自卑感很难克服,内心对一切的期望值挺高,而付之于实际的行动极少。基本技能缺乏,不善于用语言同别人交流,或怕招来讥讽羞于启齿向别人求助,受到挫折经常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更有甚者,完全逃避现实。我校一年级薛瑞彤同学性格内向,脾气
很拧。在家里软硬不吃,不高兴时,家长哄不行吓唬也不行,要哭够了才算了事。在学校特别怕老师。有一次,老师让拿回试卷叫家长签字,其实她考的分数不低,但她还是不敢让家长签字。第二天早上闹情绪不吃饭,找借口说肚子疼逃避上学。家长送到学校,她哭闹了好半天才被老师哄进教室。
像这些个性特别的孩子总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下意识的产生了心理障碍,总想逃离现实,躲进自我封闭的小世界。
(二)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
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改革滞后、教育手段落后,仍旧延续应试教育的模式。学校以教学成绩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准绳,教师只能把这种考核手段形成的负荷直接转嫁到学生身上,采用题海战术来保证教学成绩,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成为学习机器,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学习、逃避学习的对抗情绪。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1、不良习俗的影响
农村里残留的不良习俗,如说话不文明、赌博、打架、骂人、偷盗等一些不良风气。学生耳濡目染,也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与健康向上的正气形成对立,没能受到正确的引导,看到的只是人们的鄙视,从而导致逃避心理。
2、网络因素的影响
农村网络覆盖,家用电脑趋于普及,太多未过滤的、没有底线限制的信息被心智没有成熟的孩子知道,他分不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与之相对的是家长网络知识贫乏,对孩子监管不够,导致个别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引发学生逃避学习、逃避交往,甚至参与群伙斗殴、盗窃等,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四、逃避心理的干预策略、措施
根据调查分析农村小学生逃避心理的形成原因及逃避心理的具体表现形式,我课题组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1、改进教育方法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心态,采用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活动中引导、学科渗透、家庭教育指导等方法,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疏导学生从闭锁的心灵中走出来。我们把这些心理健康辅导方法归结为“农村小学生逃避心理干预策略的‘五点’原则”—扩大“闪光点”原则、捕捉“动情点”原则、巧治“薄弱点”原则、抓住“转折点”原则、启发“动力点”原则。
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
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的干预方法
1)扩大“闪光点”,多采用赏识教育,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2)捕捉“动情点”,培养学习的兴趣,设计课外合作游戏。
3)巧治“薄弱点”,组建学习互助小组,建立成长档案
4)启发“动力点”,开展专题性活动,设计课外合作游戏
5)抓住“转折点”,与家长合作,为孩子营造一些适合儿童交往的环境。
2、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干预方法
除了平时贯彻“五原则”,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采取了更具体的措施:
1)发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
班主任必须坚持做到知行并重、学生主体、点面结合、师生和谐。
2)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环境。办好“心理健康角”、黑板报,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搞好心理咨询等。
3)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发: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
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4)把握教育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把握新学期开始之时、评“优”选“干”之际、考试前后这些时间点,做好心理疏导。
利用对典型人物的宣传,对学生进行的有效的心理教育。
做好学生中的共性心理问题和个案跟踪研究。
(二)转变家长的教育意识
我们利用家访、家长座谈会、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让家长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1、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中人与人的沟通也要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要尊老爱幼,各尽其责,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睦、温馨。
2、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3、树立家长威信
威而不怒的家长尊严,常常能以科学、理性的方式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方法固然不对,但是好孩子也绝非是宠出来的。家长合理地制约管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那不是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家长要让孩子心里清楚:做事必须有底线,超越底线就要承担后果。并且,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茁壮成长。
(三)改善周边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维护和增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必须积极配合政府和村委,加大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打击力度,大力抵制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腐化堕落的东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给学生一个健康、祥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心理辅导效果
一年多来,我课题组针对农村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逃避心理等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教育、引导活动。每位老师都作了个案的跟踪研究,并记录研究的结果。个案跟踪调查了留守学生(王少博)、特殊家庭学生(程莹莹刘麒麟)、单亲家庭学生(刘一龙)、个体性格偏激学生(李嘉威李金薛瑞彤)、优秀学生(王盈盈)、学困生(刘倩)等。研究了以逃避心理为主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以及具体的干预措施,找到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纠正了部分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持久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我课题组将努力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矫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
[3]《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育》,施晗主编,远方出版社
[4]《细节决定孩子的未来》,施晗主编,远方出版社
[5]《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案例研究》,夏雪芳,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