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从生活方式中不良生活方式对身体的危害进行概述,结合高中生的生理特征,根据高中生体育健康教育现状,生活方式与高中生身体健康关系,对高中生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生活方式;高中生生理特征;现状;对策
高中生第二性征发育和成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智力等心理发展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学习压力大等因素,生理、心理也随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体育锻炼则是生活方式中最积极、最重要的内容,体育锻炼即改善人的体质,又有效地维护着人的正常生活方式。对高中生生理、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国内对高中生生活方式与健康教育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增补了高中生生活方式与健康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
1生活方式
1.1生活方式概念和类型
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自然条件、社会物质条件、社会意识下形成(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在一定传统文化习俗影响下发展的一定社会、社会群体乃至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模式。
通常情况下,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工作(学习)活动、基本生理需要活动(睡眠、吃饭、穿衣、洗漱、如厕等)、闲暇活动(消费购物、社会交往、文化娱乐等)和其他生活活动(锻炼、谈恋爱、喝酒、抽烟、就医等)。
体育生活方式,苗大培认为其主要包括:体育需要、行为习惯、活动时间、活动空间和消费形式等要素构成。
1.2不良的生活方式
张杏波提出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长期伏案工作、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过度疲劳、乱用保健品等将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青少年生活方式教育在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制约,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对指导青少年生活、学习娱乐、衣食住行等具体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使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逐步接受一定社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2高中生生理特征和体育教育现状
高中生年龄多在16~18岁之间,处于是一个由童年向成年过渡,正在尝试适应所有的物理、认识和社会变化的的时期。不断知识积累,社交能力逐渐增强,使得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层次的发展,独立思考能力逐渐提高,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辩驳和挑战刺激的体育活动。但由于学习压力大,生理、心理也随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高中生体育教育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
由于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限制,教学手段陈旧,部分学校领导、老师只追求升学率,对体育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体育教育存在很多。
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政治目标同时,忽视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机会主动在除学校以外的场所进行体育活动。
史一钦研究发现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受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社会体育活动气氛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卖淫、漂娟、吸毒、赌博、黄色影视书画等本质露骨的、反动的、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报刊、影视等消极腐蚀作用的生活方式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的生活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很大部分缺乏集体活动自我封闭性,出现沉迷于网络、电视等不良倾向。
不过韩湘平研究发现体育需要与体育价值观等心理特征存在强烈地反差,广大中学生体育生活情感体验方面比较满意。
3生活方式与高中生身体健康
文亚龙等研究结果发现,经常锻炼学生体质各个方面都显著不经常锻炼的学生。高中学生处于生理发育迅速和心理发育相对滞后的青春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身体锻炼对对高中生的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如情绪、个性、自我概念等)、对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的干预效果等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数据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表现出心理、身体状态和心身健康良好,接受能力强,乐观向上,敢于拼搏,敢于挑战,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杨丹提出体育锻炼是生活方式中最积极、最重要的内容,体育锻炼即改善人的体质,又有效地维护着人的正常生活方式。对高中生生活方式的教育,不但培养高中生吃苦耐劳的品格,而且加强耐力素质。
期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体能、心理健康、心境、社会交往有积极促进作用。
4生活方式教育对策
高中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教育,笔者在体育生活方式教育方面,对学校教育浅谈几点粗浅看法:
(1)发展体育多元化功能
学校开设与高中男生或女生身心特点的、能吸引高中学生运动项目,开展各种趣味体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锻炼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养成良好自我锻炼及自我评价的习惯,强化体育意识。
(2)改变体育教育观念
学校把高中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培养视为体育,特别是德智教育方面,开展个性发展教育与适应未来生活教育为一体的生活方式教育,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健康的生活方式。
(3)加强体育教师技能培养
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过硬,知识广博,体育已成为一个幅盖哲学、美学、音乐、舞蹈等学科边缘科学。体育教师只是广博有肋于开拓视野、活跃思维,与时俱进,能把新的知识、方法特别是新的体育教育理念用于体育教学。
此外,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教育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毕竟身体活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不同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95、160、160-162.
[2]吴文莉.卢长林.论青少年生活方式教育的内涵及意义[j].理论界,2006,(5):85-86.
[3]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o10:74.
[4]贾洪洲.中学生养成体育生活方式的制约因素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89.
[5]李战永.引导学生在高中时期形成体育生活方式[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7,(4):27.
[6]李雪萍.体育意识与终身体育思想[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