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脑梗死后癫痫发作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影响脑梗死后癫痫(pie)发作及难治性脑梗死后癫痫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3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诊断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脑梗死后癫痫及难治性癫痫为评价指标。分析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癫痫发作类型、首次发作出现的时间、间隙期脑电图、神经影像学资料、早期溶栓治疗等。结果:6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36~89岁,平均63.2岁,其中59例出现脑梗死后癫痫(9.39%),其中18例为部分性发作。难治性癫痫出现的相关危险因素:年龄(or=3.73, 95%ci 2.65~5.30,p=0.021),意识障碍(or=5.61, 95%ci 2.42~10.36,p=0.013), 颞叶受损(or=8.25, 95%ci 5.80~26.53,p=0.000),间隙期脑电图癫痫样放电(or=11.70, 95%ci 8.52~35.03,p=0.000)等。难治性癫痫16例,发生的相关因素:部分性发作(or=3.09, 95%ci 2.24~10.91,p=0.032),早期癫痫持续状态(or=4.78, 95%ci 1.68~9.32,p=0.011),间隙期脑电图多灶性棘慢波(or=6.65, 95%ci 8.02~16.19, p=0.036),颞叶受损(or=2.33, 95%ci 1.75~8.27,p=0.001)和急性期难以控制的发作(or=6.13, 95%ci 4.55~13.35, p=0.001)。早期溶栓治疗(or=2.39, 95%ci 1.15-5.87,p=0.029)和首次发作延迟(or=4.74, 95%ci 3.15~10.32,p=0.015)可以减少难治性癫痫的出现风险。结论:脑梗死后癫痫是脑梗死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难治性癫痫较为多见,有多种因素与其有相关性。
  【关键词】 脑梗死; 癫痫; 相关因素; 回顾性研究
  脑梗死(cerebral infraction)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脑梗死后癫痫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国内报道约为5%~15%,部分脑梗死后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2]。但关于脑梗死后癫痫,特别是难治性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报道较少。笔者对在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梗死后癫痫(post-cerebral infraction epilepsy ,pie)及难治性癫痫的影响因素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1993年1月-2011年12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被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主要诊断依据为:脑血栓形成:(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3)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4)一般发病后1~2 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6)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7)ct检查发现脑梗死部位。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2)多数无前驱症状;(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6)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黏膜等栓塞症状[3]。排除标准:(1)死亡病例;(2)不能完成随访或病历资料不全者。癫痫的发作类型标准为:1981年国际搞癫痫联盟的分类标准。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为:系统使用3种以上抗癫痫药物单药和(或)多药联合治疗,发作不能控制的。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对住院数据进行分析,对pie患者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记录患者目前服药的种类、次数、发作的情况。分别以pie和难治性癫痫为价指标,对研究样本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因素有:年龄、性别、癫痫发作的类型、首次癫痫发作出现的时间、早期溶栓治疗、神经影像学资料、脑梗死部位、脑梗死范围等[4]。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数据以(x±s)表示,统计方法采用四格表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628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36~89岁(65.3±13.8)岁,男性患者362例(57.64%),女性患者266例(42.36%)。临床起病症状依次为:头晕(56.84%),头痛(50.42%),意识障碍(26.30%),偏瘫(18.63%),失语(5.72%),其中合并癫痫发作的患者59例,占9.39%,从脑梗死到癫痫的发作间隔时间为(13.2±5.8)d。对该59例癫痫患者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诊,其中难治性癫痫16例,占pie患者的27.12%

,部分性发作者为23例,占38.98%。
  2.2 pie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病年龄、脑梗死急性期抽搐发作、颞叶受损、间隙期脑电图癫痫样放电、意识障碍等是引起pie发作的影响因素。pie患者的平均年龄比非pie患者的平均年龄大,即年龄较大的脑梗死患者发生pee的危险性增加。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脑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pie者颞叶受损23例,非pie患者颞叶受损为56例。急性期发生抽搐的患者pie组为18例,非pie组为26例,急性期发生抽搐是pi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间隙期脑电图出现癫痫样波pie组是10例,非pie组是13例。pie组发生意识障碍为8例,非pie组为39例。pie组的住院时间较非pie组长,见表1。
  2.3 脑梗死后难治性癫痫的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急性期难以控制的发作、间隙期脑电图棘慢波、颞叶受损、部分性发作是难治性癫痫的相关因素。早期溶栓治疗对减少难治性癫痫发生有统计学意义。难治性癫痫患者的首次发作出现时间早于非难治性癫痫患者,此外难治性癫痫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难治性癫痫患者,见表2。  脑梗死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5]。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本文统一将各种病因导致的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
  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入组研究的628例患者中,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这与脑梗死累及脑部不同支配部位影响相应神经功能有关。目前,不同文献报道的pie发生率差异较大(5.63%~16.89%)[6],本文入组的pie患者有59例,占脑梗死患者的9.39%,其中发作类型多为部分性发作,占30.51%。与多数文献报道的pie患病率相似,但脑梗死的部位、范围、入院后能否给予合理治疗方案等因素均对pie发生率有重要影响[7]。
  影响pie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年龄可能也是pie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非pie的患者比较,pie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提示年龄与脑梗死患者罹患pie之间存在相关性,即脑梗死患者年龄大可能会增加pie发生的风险,其确切原因未明,可能与年龄大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脑受损恢复时间较长、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8]。
  脑梗死急性期抽搐也是pie出现的原因之一[9],有文献报道,急性期出现抽搐发作的脑梗死患者10年癫痫累计发生率为26.9%,而无急性期发作的患者,10年癫痫累计发生率为10.3%。此外,笔者的研究显示,颞叶受损、间隙期脑电图癫痫样放电、意识障碍等都是引起pie发生的影响因素。
  本文研究显示,pie患者特别是难治性pie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癫痫患者,提示脑梗死后癫痫发作可延迟患者的疾病康复时间,从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相应的治疗费用。
  相对于其他神经疾病引起的癫痫发作,脑梗死后难治性癫痫的发作比例偏高[10],部分患者使用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而发作仍难控制。本文结果显示,难治性癫痫占pie患者的27.12%。脑梗死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急性期难以控制的抽搐发作、首次出现癫痫的时间、部分性发作、脑电图多灶性棘慢波、早期溶栓治疗均是影响难治性癫痫的相关因素。其中脑梗死患者首次出现发作的间隔时间越迟,难治性癫痫的发作可能性越小。本文pie患者中接受早期溶栓治疗的非难治性癫痫患者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早期溶栓治疗对于改善pie患者预后,降低难治性癫痫的发作可能具有临床价值[11]。有文献显示,对于有指征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对改善脑梗死预后有正面意义,其原因与早期开通闭塞血管,保护脑缺血神经元有关[12]。
  难治性癫痫的病理机制复杂,其中pie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钠泵衰竭,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使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出现过度除极化,引发癫性放电有关[13],笔者研究中神经影像检查结果显示,pie患者颞叶受损的比例显著大于非pie患者,提示颞叶受累导致神经元的高兴奋性和细胞酸碱平衡障碍,从而使神经元易于放电是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理之一。
  参考文献
  [1] bisulli f, tinuper p, scudellaro e, et al. a de novo lgi1 mutation in sporadic partial epilepsy with auditory features[j]. annals o

f neurology,2004,56(3):455-456.
  [2] michelucci r, mecarelli o, bovo g, et al. a de novo lgi1 mutation causing idiopathic partial epilepsy with telephone-induced seizures[j]. neurology,2007,68(24):2150-2151.
  [3] bovo g, diani e, bisulli f, et al. analysis of lgi1 promoter sequence, pdyn and gabbr1 polymorphisms in sporadic and familial later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j]. neuroscience letters,2008,436(1):23-26.
  [4] morante-redolat j m, gorostidi-pagola a, piquer-sirerol s, et al. mutations in the lgi1/epitempin gene on 10q24 cause autosomal dominant lateral temporal epilepsy[j].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2002,11(9):1119-1128.
  [5] 王跃峰,朴月善,卢德宏,等.难治性癫痫46例患者大脑半球或多脑叶切除标本的临床病理学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12):24-29.
  [6] gu w, brodtkorb e, steinlein o k. lgi1 is mutated in famil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characterized by aphasic seizures[j]. annals of neurology, 2002,52(3):364-367.
  [7]张燕芳,狄晴,余年,等.难治性癫痫早期预测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43):666-669.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更新时间:
    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救治情况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与预后相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