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网络营销作为b2c、b2b等电子商务活动的前期工作,存在着界面限制、信息传递不具体的劣势。在对策构建上应围绕着:明确网络营销的功能定位;建立与实体营销的关联性;突出网络营销的优势项目来展开。
【关键词】 网络化营销;品牌塑造;劣势;对策
从当前诸多研讨的文献中可知,同行都以乐观的态度来提炼网络化营销的优势。然而,本文则聚焦于它的劣势。之所以提出产品品牌塑造的话题,可归因于这样几点思考:(1)面对逐渐成熟的消费者,产品品牌具有培育他们忠诚度的功能;(2)产品品牌塑造还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知识系统,来有效捕获潜在消费者。面对品牌如此重要的市场功能,网络营销却似乎力不从心了。
根据笔者的体会,网络营销作为b2c、b2b等电子商务活动的前期工作,存在着界面限制、信息传递不具体的问题。这就使得消费者在进行非专家型采购的情况下,不会轻易采信网络层面对产品特质的宣传,反而更加青睐实体卖场的现场体验。这就直接导致了,网络营销对于产品的品牌塑造存在着系统性缺陷。
笔者将以“手机”产品作为考察对象,进行主题讨论。
一、产品品牌塑造的一般路径
在认识网络营销的劣势并给出对策前,须从总括层面来了解产品品牌塑造的一般路径。限于篇幅,笔者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核心产品的适用保证
对于手机产品而言,核心产品是指其功能对于目标消费者的适用性。以我国大陆消费者为例:承载了东亚消费者的偏好,大陆消费者更加关注于手机功能的多样性,特别是以3g为代表而衍生出了诸多功能。不难看出,与国外厂商相比国内产商在技术开发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就难以构成品牌塑造的支撑要件。
(二)有形产品的质量保证
有形产品是指以怎样的形式和外观将手机呈现在市场上,当然也包括品牌(这里强调品牌的识别性)。仍以我国大陆消费者为对象调研发现,他们对于手机的形状、人机界面、人机工程学方面存有较高的要求。这样就意味着,产商在新产品上市时不仅需要展开广告宣传,还需要与消费者进行一系列的互动活动。
(三)附加产品的跟进保证
附加产品主要包括:售后服务、产品安装等要件。针对手机产品来说,则体现为售后服务领域。众所周知,产商良好的售后服务将有助于与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也就在消费者的情感方面赢得了他们的品牌忠诚度。
以上从市场营销学视角下对产品品牌塑造的路径概括。
二、网络营销在路径实施上的劣势分析
具体而言,其劣势可从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产品展示功能上存在缺失
上面已经指出,有形产品层面的展示功能,将建立起消费者对产品的直观印象。这种印象包括:手机的颜色搭配、形状、手感,以及人机工程学体验。然而,网络营销受到界面展示的局限性,无法将形状生动、具体的表达出来(尽管可以标明尺寸);同时,对于建立第一印象的手感等其它元素的释放更是无能为力。这样一来,便难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目前,以淘宝商城为代表的手机网上营销现状来看,往往都是消费者在实体店看好后再寻求b2c模式,其目的在于获得价格优惠。
(二)在产品互动功能上难以实施
在产品品牌塑造上应追求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友好沟通机制,这种机制不仅能为厂商带来消费者偏好信息,也能使消费者深度了解产品的特质。尽管在网络营销领域,仍能在界面设置qq等互动聊天工具,但是面对海量的消费者和文字语言沟通形式,将无法达到实体卖场的互动效果。由此,这一功能缺陷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该产品品牌的认同。
(三)在产品售后功能上缺乏公信
与欧美消费者不同,中国大陆消费者更习惯于现场购物。通过访谈了解到,是因为消费者更能建立起售后服务保障的预期;而美国消费者则往往采取电话购物的形式。因此消费者心理决定了,网络营销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购买风险规避的偏好。这样一来,便缺少了支撑品牌的重要一环。
三、对策
结合上文所述,对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明确网络营销的功能定位
网络营销固然具有它的优点,但上述所提出的劣势却是难以改观的。因此,不应将产品品牌塑造的任务全由它来执行,进而应明确网络营销的功能定位。笔者认为,其功能定位包括:(1)配合实体
销的品牌塑造活动;(2)突出自身在品牌塑造上的优势;(3)提升产品在展示上的界面设计能力。
(二)建立与实体营销的关联性
在功能定位基础上,首先就应建立与实体营销的关联性。具体为:(1)协助实体营销来扩大产品信息的覆盖面,如可以播放实体营销的视频;(2)在配合实体营销的附加产品功能,可以在网页上设置全国售后服务电话告知栏目,以及消费者投诉专区。这样一来,就能及时对消费者的诉求进行响应,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使用的信心。
(三)突出网络营销的优势项目
网络营销在塑造产品品牌时并不是一无是处,恰恰相反,它仍具有实体营销达不到的地方。具体而言,优势项目包括:(1)广泛的产品信息发布;(2)产品项目的多元平面展示;(3)高效、低廉的产品信息搜索特性等。不难看出,这些都将放大实体营销在品牌塑造上的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结论
对策的构建应围绕着:明确网络营销的功能定位;建立与实体营销的关联性;突出网络营销的优势项目来展开。
参考文献
[1]范晓屏.我国出版业网络营销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管理学家:实践版,2012(1).
[2]甘群.以创新为导向之现代厂商网络营销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
[3]李冬芹.电子商务下的市场营销[j].电子商务 ,2012(2).
作者简介:汲艳丽,女,(1977.10-),吉林长春人,就职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高级市场策划主管,本科,研究方向 电信市场经营分析
(作者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