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世界,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白色污染”随处可见,许多国家都出台了“限塑”法案。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绿色手袋(环保袋),除了外观美丽、使用简单、便捷外,还应当在人们情感的体验中传达绿色理念,向使用者传递绿色信息。因此,我们应当注意用户使用绿色手袋的体验过程,从本能体验、行为体验和反思体验三个层面来思考绿色手袋的设计以及满足人们的情感诉求。
关键词:绿色手袋;用户体验;本能;行为;反思
一、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以消费观念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追求人均占有财富的增长为目标的传统设计,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以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塑料购物袋为例,它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全球每年的消耗量巨大。但是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至于今天在全球范围内都提出了“禁止塑料袋”的口号,其目的就是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中国推行“禁塑令”至今,市场上涌现出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绿色手袋”,它们从图案、造型以及整体的结构都接受了新时代赋予的意义,并且极力地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了对此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在一年多的调查中,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人们往往更多的是带着个人的纯主观意识去决定是否使用绿色手袋,我们可以称这种在纯主观意识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为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个体的差异决定了每个用户的真实体验是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全模拟或再现的,但是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由良好设计的实验来认识的。
二、情感与体验
在donald a. norman的《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一书中以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设计的不同维度为基础,阐述了情感在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norman在书中提到:“人在焦虑时,思路变窄,仅集中于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方面,甚至会重复操作。美观的物品使人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norman先生在书中写到了他在中国游览黄山时的故事:一路上,所有的人都在拍照。第二天早晨到达山顶后,面对那些人间仙境般的风景时,许多人却没有急着去照相,而是忙着画画。
照相和画画的区别就好像本能、行为和反思层的区别一样。前者是更快、更迅速地去保留瞬间的记忆、美好的画面,却忽略了感受眼前的一切;而后者在画画的过程中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又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技术的运用。细心地品味,思考用什么方式去表现,表现后呈现怎样的感情,从画画的开始到结束每一笔色彩都需要情感去支持。换而言之,照相留下的是片刻的视觉画面,那种“美”停留在了感官层面,也就是本能层面;画画建立在最基础的欣赏之上并融合自己的思考,最终得出了自己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每个人又是迥然不同的,那是因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身份等的影响下,“触景生情”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人们会选择画画,画得好不好并不重要,要紧的是绘画本身的过程就是情感迸发的体验。
绿色手袋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份对生活的思考。让使用者在本能的体验上享受“合适”的美,在行为的体验上感受趣味的陪伴,更能在使用后有“触景生情”的回味。
三、绿色手袋用户体验的三个层次
(一)本能层体验
人是视觉动物,对于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本能水平的设计是人脑内最简单、最原始部分发挥评价作用的设计。而视觉上的“美”的学问在生活中的设计作用很大,特别是培养使用者积极的态度,因为“美”能让使用者对产品的不足更加宽容。
视觉上的美,不仅仅在于色彩、触摸、外形,更要明确“合适”的感受。总不能让一个老年人提着一个色彩艳丽的袋子,也不能让一个中年的绅士挎着外形俏丽的背包。据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钟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可见色彩优于造型,色彩是第一感觉。色彩能作用于人们的心理变化,可以作为产品的语言,传达产品的理念和思想。
现在人们对色彩的要求不光是为了眼、头脑,更多的是为了人类的生理、心理的需求,也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追求。所以要想让产品运用色彩,首先应吸引住消费者,并让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兴趣,考虑设计的产品的类型和使用对象以及色彩本身表达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在倡导可持续发展、推行“禁塑令”的今天,让绿色设计的理念融合丰富的色彩,展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友好显得非常重要。
(二)行为层体验
行为水平的设计主要是关于用户使用产品的所有经验,对产品的设计主要是指它的功能、可用性、可懂性和物理感觉。它让设计师在设计中要去注意产品的人机性等因素。使用产品是一连串的操作,美观的外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续?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是否是一种充满乐趣的互动体验?这些都要通过设计来达成。
1.功能体验——多功能。功能体验是指绿色手袋提供的功能是否全面,是否能够给受众更多的便利性。产品在功能上是否出色,这一点很重要,设计一件东西,不光让人会用而已,还要让人觉得它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以木工工具为例,劣质的工具总是不听使唤,好的工具则能完全实现主人的意图。
2.互动体验——趣味。在现有的绿色手袋中,一种是由“装饰”的小物件变化(折叠、挤压)到购物袋;另一种则是购物袋本身即是一只时尚的挎包。前者享受的是一种在持续变化中的惊喜和乐趣;而后者乐趣在于手袋给与它随时随地的需要,可以是一个人出入工作、学习环境的挎包,也可以是去超市、商场的购物袋。
互动体验是绿色手袋在使用中是否有操作的乐趣。试想,一个绿色的手袋在使用前可以折叠成一个漂亮、可爱的草莓,而使用时只需展开它即可,当看着绿色手袋逐步变化的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的变化——一个方形的袋子瞬间变成一个小挂饰,反之亦然。
(三)反思层体验
感官层面在全世界都是相同的,因为它是人性的一部分,在感官层面上我们对“好”的定义是一致的。行为层面上的东西是学来的,因此在全世界有着类似的标准,但不同的人还是会学到不同的东西。反思层面上则有非常大的差异,它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单是中国文化不同于日本文化,不同于美国文化,就是同在中国,年轻白领也不同于商业人士,不同于大学生,不同于农民,这中间存在着微观文化因素。
反思水平的设计主要包括产品给人的感觉,即使用者在使用完产品后的感受。反思层体验可以分为内容体验、情感体验和品牌体验。
1.内容体验——实用。绿色手袋所强调的是“绿色”,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可持续发展。即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和质量等。
内容体验是使用者对绿色手袋的内容的具体体验,包括对手袋的质量、手袋的材料和手袋的组织结构等方面,要求是“实用”。那么必须在解决材料使用的同时又考虑到手袋的再利用,以及人们的情感需求。也就是说必须考虑到如何使手袋经久耐用,让人们在出门购物之前有备而去,方便携带,并且可再次利用,方便日常的清洗,从而达到“绿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