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推行水价改革以建设节水型社会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推行水价改革、建立节水型社会是应对水危机和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战略选择。
  关键词水价改革;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短缺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认真研究水价形成机制,合理制定水价政策,优化配置水资源,推动建立节水型社会发展。
  1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更少,只有大约2 2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3[2]。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基本上是南方相对丰富,北方贫乏;年内降雨量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冬春旱发生的概率比较高。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以及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我国北方人口占全国的2/5,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 127 m3;耕地占全国的3/5,平均水资源量只有9 465 m3/hm2。
  我国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近400亿m3。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有110座。在32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座长期受缺水困扰。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45亿hm2左右,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逾2 800万t。2000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的持续干旱,北京、天津等许多城市供水频频告急,南方许多地区也因干旱遭受缺水困扰。缺水造成许多地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荒漠化、沙化面积在不断扩大,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受到严重制约。与此同时,我国用水量持续增长,除农业用水保持基本稳定外,工业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1980—2000年,我国用水总量增加了1 225亿m3,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分别增长745亿m3和242亿m3,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和7.2%。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将达到7 000亿~8 000亿m3,接近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上限。
  我国用水效率低下,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 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而发达国家高达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 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我国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和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开源,一个是节流。就开源而言,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较高,虽然还有一定的潜力,但是随着水资源开发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开源的成本将越来越大。相对于开源来讲,节流的潜力更大,其成本更低,成效更显著。因此,要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这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加快社会管理制度变革和建设,充分发挥水权、水价、水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节约保护资源的观点。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不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1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核心是制度建设
  近年来,国家水利部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把它作为贯彻节约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宣传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办法。一是制定区域和流域的水资源规划,明细初始用水权。这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工作基础。二是确定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用来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通过控制用水的指标方式,以提高水的效率,达到节水的目的。三是综合采用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和科技措施,以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建设节水型社会,要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要建设水资源配置和节水工程,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要十分注意经济手段的利用,最重要的是制订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实行“超用加价、转让有偿”的制度。四是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定,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的有偿转让。通过用水权的市场交易,将水资源利用引向节约、高效的方向。
  通过各项措施,应该着力改善用水管理,在全国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强化对建设项目取水、用水的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大力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并针对农业灌溉用水大户,大力推广节水灌溉。
  2.2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充分利用价格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用水户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设节水型社会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充分利用水价机制调动用水户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用水需求的不合理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工程供水历经了公益性无偿供水、政策性有偿供水、水价改革起步和发展4个阶段。经过多年努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水价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水价水平逐步提高,2003年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平均达到0.035元/m3,比1991年提高了2.4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开征水资源费,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开征水资源费。随着水利工程水价和水资源费改革的逐步深入,初步扭转了水资源无偿取用、无序取水的局面,为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创造了经济条件,对于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当前,水利工程水价总体偏低、水费实收率不高、计价方式不科学、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水价秩序混乱等问题仍然较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社会管理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水利工程旧有的供水、收费体制矛盾充分暴露出来,表现为水费计收难的问题愈加严重,用水农户产生了免收水费的心理预期。我国水资源费也存在标准低、结构不合理、征收范围窄、征收率不高的问题。这一系列的矛盾和困难,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水价改革,准确把握水价改革的要点,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建立以节水为核心的水价机制。

  3树立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水价改革,建设节水型社会
  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的重大决策。水价改革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事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水价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与稳定、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当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统筹协调水价改革与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农田水利投资体制改革的关系。按照“水管单位延伸供水服务,群管组织创新管理体制”的思路,推进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弥补末级渠系管理组织的缺位,强化末级渠系的民主管理,消除影响水价改革的体制性障碍。要改革农田水利投资体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阶层和用水户等相关利益者共同投入的多层面、多渠道的新型农田水利投资体制,逐步改善灌区水利工程特别是末级渠系工程老化失修,计量设施不完善的状况,为推进水价改革创造物质基础。
  (2)调整供水结构和工农业用水的比价关系,建立价格补偿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通过农业节水的途径,积极开拓城市工业用水市场,推进供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提高非农业用水的水价,调整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的比价关系,实现非农业用水对农业用水的经济补偿,减轻农民的用水负担。
  (3)抓好水价管理、成本监审、水费计收使用环节,促进节约用水,维护各方利益。改革水价的目标是促进节约用水,维护各方利益。改革的重点是抓好供水水价管理、成本监审、水费计收使用这3个重要环节。要科学区分管理权限,严格落实水价管理。统筹兼顾水管单位水价管理与供水下一环节水价管理的关系,协调水利工程水价调整与其他水价改革的步伐,提高水利工程水价制定的透明度。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将水利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价格尽快调整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供农业用水价格逐步达到保本水平。进一步理顺水价与城市工业供水终端水价的比价关系,理顺水利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与农业用水的比价关系。要强化成本监审,建立成本约束机制。水利工程供水成本在不同供水对象之间要合理归集、科学分摊,进一步明确成本费用构成项目的核算方法与具体标准,建立定期监审与调价监审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建立起成本约束机制。要改革水费计收方式,完善水费计收使用管理。把明确计量点作为水费计收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对非农业用水要实行精确计量,对农业用水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计量收费。供水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延伸供水服务范围,签订供用水合同,明确供用水双方的权、责、利。继续推行水价、水量、水费的公示制,尽可能地使用水户知道自己的用水量,并按用水量交费,有条件的地方推行2部制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等科学的水价制度。
  (4)积极推进末级渠系水价改革与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农业供水行为。要积极研究、认真解决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农业“终端水价制”,实现水价调整和减轻农民负担双赢的目标[4]。大量的调研表明,农业末级渠系供水管理体制是水价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积极组织或引导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作;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推进末级渠系承包责任制和产权制度改革。
  (5)以提高供水服务水平为核心,完善内部管理,全面推行水费公示制。供水单位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加强责任意识,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实现由管理者向经营者的身份转变,提供良好的供水服务。同时,要加强与用水户的沟通。供水单位及末级渠系管理者要将水量、水价及水费向所有用水户公示,并及时将水费使用情况公示。
  (6)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与管理,充分发挥水资源费对节约用水的调节作用。
  4参考文献
  [1] 刘充民,吴恬.以色列高效水资源利用对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启示[j].西南给排水,2010,32(2):25-28.
  [2] 徐泽珍.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337.
  [3] 李华.水价改革政策及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j].中国水利,2010(2):61-64.
  [4] 刘少辉,王明一.灌区水价改革与效益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0(6):206.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发电企业推行精益管理方法探讨
    浅析西部城市社区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性…
    浅析我国全面推行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改革构想
    浅析广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分…
    关于大力推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性及实践…
    试论推行村级股份合作创新财务管理机制
    简论推行电子党务 打造网络化电子化学习型党…
    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浅谈推行水价改革以建设节水型社会
    浅谈消极道德应成为推行个体道德的切入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