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 以济南为例

  摘要:近年来济南市进入城市的快速发展期,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济南市居民的居住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不同交通方式支持下的济南市的城市形态,以及影响城市形态的地理、经济、人口等因素,以济南市为例探讨城市形态的演进对居民居住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形态;居住模式;济南
  
  一、与城市形态和居住模式相关的概念
  (一)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是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着一个城市内在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特征。城市形态是城市整体的物质形状和文化内涵双方面特征和过程的综合表现。因此,城市形态可以分为显形形态与隐形形态。
  显形形态是城市平面和立体形状的表现,是一个城市居住、交通、中心区、建筑等在一个城市中的整体组织形式,其直观地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受。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隐形形态则是指文化、传统、民俗等抽象的、可以呈现于人的多方面感知系统的因素。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城市形态不仅包含三维的空间概念,还是一个随着城市历史的演进不断叠加的过程,是四维的。
  (二)居住模式作为城市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城市的建设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居住模式是指居民的居住方式,包括住宅形式、建筑风格、出行距离等。在城市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居住社区类型变得多样化,需求与发展目标也同样多样化,住宅建设成为一种商品与服务进入市场。
  二、济南市的城市形态
  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四周与德州、滨州、淄博、莱芜、泰安、聊城等地市相邻。济南得名于古济水之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地理景观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济南就已建立城池。自明清以来,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省会。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1904年济南市第一个自主开辟商埠,工商业得到长足发展,迎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成为当时黄河下游最大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济南更是借着大力发展经济的各项有利政策,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安居乐业,人口数量有较大幅度地增长;随着购买力的增强,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城市的交通状况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这些引起城市的迅速成长,城区不断向外扩张,城市开始大规模改造和建设。
  三、城市形态与居住模式的关系
  《城市形态》一书的作者凯文·林奇在书中对城市作了大量的论述,他用“纹理”一词来形容一个城市的总体特征。他认为纹理可以用来形容不同元素相联系的密切程度,纹理的要素可以是各种活动要素、建筑形式、人或者其他特征,并且列举了几种不同的纹理类型,例如居住纹理、活动纹理、控制纹理等等。作者还认为有三项基本要素与城市肌理密切关联,那就是居住密度、纹理组织、交通模式,通过凯文·林奇所作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化对城市形态及居住模式的理解,交通可以看作是城市肌理的主要脉络,而建筑则可以看作是城市的细胞,在大规模更新建设过程中,不宜采用简单的拆建方式,应该在尊重原有的肌理结构的基础上有机更新,力求保持城市原有肌理的特色。
  中国城市的居住模式是以邻里单位来组织的,50年代是完整模仿邻里单位以及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到了60年代是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规划理论,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推广,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居住的要求从对量的需求发展转变为对质的需求,在我国大城市居住空间组织方式也同样需要质的飞跃。建立在社会科学领域成果基础上的社区理论把居住置于整个社会网络中,把人与所居住的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居住空间在组织结构上不再沿袭邻里单位的树形结构,居住模式中工作、居住、交通、游憩等各项职能空间也不再被割裂,居住空间的构建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城市居住区通常是根据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路网结构划定的,因此现代城市路网间距一般形成城市住宅区用地单元的规模。
  下面以济南为例,以不同出行方式为轴分析城市形态的演进引起的居住模式的变化。
  (一)步行时代
  步行时代以人的尺度限定住宅区规模的,传统街区中通常将人眼能够观察人物的距离130~140米作为街与街之间的距离。这一时期的交通方式极不发达,以步行出行为主并有马车及人力车等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以步行所能达到的距离居多,人们的生活半径相对很小,一般为3~4千米,再加上经济不发达、人口数量不多等因素导致城市也相应较小。同一个小区内居住人口不多,居民间的交往和建立交往圈并组织社会邻里结构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可能性都很大。这种小规模的居住小区不仅可以增进居民的交往,加强居住空间的邻里感,也顺应了住宅商品化以后的市场机制制约下的开发模式。同时小规模居住小区建设有利于将多种职能空间有机分散在居住空间附近,形成居住空间与其他多种职能空间混合布局。
  济南的老城区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与这一时期的出行方式、经济实力、人口数量等相适应。老城区形态遵循许多中国古代城市的模式。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三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杜,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可以看出那时的城市平面形状大多是方形,道路垂直相交。又如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规划家管仲在他的《乘马》中对城市形态也相应提出了“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见解,强调城市形态应充分结合地利条件、视城市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必强求形式上的规整。这两种城市规划的思想在济南城中都有所体现,济南市的城市平面形状基本上是方形平面,在城墙四边开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墙所包围的区域就是城区。城墙的外围有护城河包围,在四个城门的位置相应的设有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四座桥。由于城内大明湖的关系,四座城门并不对称,验证了管仲“因天才,就地利”的思想。
  受到出行方式和城市形态的影响,老城区内人口密度较高。人口居住密集区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首先,人们争相居住靠近西门的城西郊,这里有泉水充沛、风景优美的趵突泉群,取水方便,航运便利。其次,由于济南依山而建,南部是低山丘陵地带,大量的木材、柴禾、山货等都经由南门运往城内,所以城南郊也成为人口密集地。这时的居住形式是以院落平房为主的街坊制,街道纵横贯通,房屋错落有致。人们常聚于泉边赏泉品茶、谈天说地,邻里关系十分融洽。南门护城河一带因趵突、黑虎两泉水汇入,常年水暖流清,又因靠南城墙便于晾衣,是济南妇女最常去的洗衣地点。洗衣涤物成为妇女们的一大乐事,人们生活其乐融融。
  (二)公共交通时代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公共交通和自行车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济南市全市总人口472万人,建国以来平均每年递增率为1.33%。由于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大,又由于新的交通方式的出现使得更远的出行距离成为可能,城市开始逐步向外扩张。形成了以泉城路中心商务区为核心,沿着交通要道生长的城市形态。济南市的地理位置南有坵陵北有黄河,城市只能往东西两翼发展,形成了东西长、南北短的平面形式,交通要道也沿着东西向发展。由于人口增长,原来的住宅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为了缓解人们居住的紧张形势,政府开始沿着交通要道兴建新式住宅小区。

  甸柳庄小区是新建成的小区之一,小区建筑是多层单元楼,建筑面积在五、六十平米左右,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功能分区较原来的平房更加明确了,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和上下水,卫生状况大有改善。由于急于完成从无到有的过程,建筑外形并不十分考究,以简单实用为准则,基本是反映内部功能结构。在个体居住条件提高的同时,城市原有的邻里制被打破了,居民被拆迁到原来城市的外围。由于距离工作地距离变大,人们不得不承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上班,疲劳程度进一步增加。由于搬进了独门独户的住宅,住户之间的互相干扰减少了,在邻里纠纷减少的同时人际关系变得淡漠了,过去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不复存在了。
  (三)综合交通时代
  今天济南的建成区面积已10倍于老城区,截止2005年末,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597.4万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前望尘莫及的私家车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购车的门槛越来越低,全市私家车以每天新增300辆的速度递增。原有的交通运输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在上下班高峰经常出现严重的堵车现象。由于市区内用地紧张,不少单位开始往城市外围搬迁,居民居住地距离工作地点更远,而城市外围客流量有限不能支撑良好的工交运输,更加大了私家车对城市道路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这时济南市的城市形态是“一城两区”的形式,基本上呈同心圆模式增长。“一城”为主城区,“两区”为东部高新产业城区和西部大学城城区,东到邢村西到长清仍然沿着东西向发展。快速路系统“三横五纵”,适应济南城市东西带状布局结构,在原规划两条东西向快速路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东西向快速路,将城市快速路系统由“两横六纵”调整为“三横五纵”。“三横”指济青与京福高速公路连接线及其西向延长线,工业北路—北园路—无影山中路及其西向延长线,经十东路—二环南路及其西向延长线。“五纵”指二环东路、顺河街高架路、二环西路、大金路和济微路,并在城市东西方向强化了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线路,以有效引导城市功能布局的形成。同时,通过规划互通立交和拓宽城市出入口,使快速路与高速公路有效衔接,加强与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的联系;更加突出公交优先发展策略,着重考虑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开展了加强轨道交通的策略研究。
  这一时期,私家车和城市的扩大的出现使出行距离进一步加大,住宅区沿着交通要道延伸的现象十分明显。在经十东路的带动下,东部的交通和环境都有相当的改善,加之东部为今后是政府所在地,还要修建奥体中心,将成为新的政治、文化、体育中心。东部地价大幅度的上涨,由每亩不足十万涨到每亩几十万,迅速翻了几番。住宅开发也突飞猛进成为商品房市场价格的领军。中润世纪城,黄金时代等住宅小区虽价格昂贵但人们仍争相购买,显示出东部新区对人们的吸引力。济南市南部山区风景优美、景色秀丽,也成为大型居住区追逐的对象。随着离山体的距离越来越近,住宅密度也越来越低,山脚下是低密度别墅区。
  济南市确定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北园大街是我市按照brt(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的第一条城市主干道,该工程东起二环东路,西至二环西路,全长12.7公里,道路红线60米。目前,北园大街的规划初步完成,全线准备建设高架快速路和地面brt(快速公交)系统。其中,高架快速路按6车道设计,地面中间2个车道为
  brt专用道,4个车道为社会车辆机动车道,两侧各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带。北园大街快速公交的建成无疑将大大带动北部房地产业,现已有开发商开发的住宅小区预计与北园大街同时竣工,北部的地价和房价由原来的低价转向与东部持平,将成为济南市新的住宅开发基地。
  这时的住宅不仅是为解决简单的居住功能,尤其是高档住宅小区,小区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物业管理到位。由于地价原因,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开发密度,建筑层数越来越高,经常有20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居住面积大大增加,功能设计更加人性化,增加了采光和通风,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不仅关注了套内空间的设计和技术的提升,也注重了建筑的形象,外形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能较好的和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小区内一般配备幼儿园、医院、活动中心等公建设施,一个小区成为一个小的生活单元,人们购房可以不再过多的关注与城市公建设施的关系,而将注意力转向小区内部建设是否齐全。人们的生活居住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展望
  从济南城市规划展览上获悉:从现在起至2007年,是“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宏伟蓝图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到2007年gdp达到2100亿元,形成城市新的框架格局,实现城市建设的历史性跨越。基于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功能性、治本性和可行性原则,今后5年,济南市将集中力量搞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进行,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突出泉城特色,创新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力争到2020年把济南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城市结构的改善和城市形态的进一步优化,济南市居民的居住模式也必将得到改善,向着生态和人文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科学出版社.
  [2]徐北文.《济南老街老巷序》.山东人民出版社.
  [3]周霞.《社会发展与城市形态演进》.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更新时间:
    不同通风量对城市污泥与锯末共堆肥的影响
    城市污水治理及资源化初探
    顶管技术在城市雨污水管道应用中的施工探讨
    建设幸福城市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机制
    景观城市背景下的中国当代城市雕塑思考
    浅析城市防洪与景观建设
    着力推进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用地现场调研信息化的初步构想
    采用穗部形态性状和SSR标记研究粳稻穗型分类
    河南省永城市高庄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