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以稳定促转型

  摘要:社会稳定是与社会转型相伴而生的历史性课题: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把保持社会稳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才能促进社会转型的良性运行。但是保持社会稳定又不能以牺牲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进程为代价。所以,对于现代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必须本着推进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理性认识,合理调控,以稳定促转型,最终实现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和谐。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稳定;辩证关系
  
  一、社会转型伴生社会不稳定
  社会稳定问题是与社会转型相伴而生的,特别是在中国,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的同步,使社会转型表现出新旧体制更替的历史巨变,在这一过程中,不稳定因素不可避免。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和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社会结构是探讨社会转型的关键词,社会结构(social construction)的组成实际上是指由个人所组成的不同群体或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据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表现出来的交往关系。社会分化就是指社会结构系统不断分解成新的社会要素,各种社会关系分割重组最终形成新的结构及功能专门化(the professional)的过程。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结构的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由整合型社会①向分化型社会的加速转变。②因此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与整合正是转型期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根本动力。社会结构作为由各结构要素构成的一个静态概念,其结合一般来说是相对恒定、协调和均衡的,但在加速转型期社会分化的烈度、速度、深度和广度比任何时期都要深刻。由于政治、经济的改革极大地震撼和冲击了高度整合的传统社会结构,导致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结构要素之间那种恒定的关系不复存在,分化和整合之间难免会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从而使原有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首先,改革作为我国社会转型的推动者,在改革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引起社会的波动甚至动乱。对于后发型国家来说,现代化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已变得前棘手:一方面没有社会的稳定就难以有效地推进现代化,但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会有长远的社会稳定;现代化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前提,但现代化过程又必然滋生出种种不稳定的因素[1]。后发型国家的社会转型要把西方国家一二百年所经历的渐进发展过程压缩到几十年中来完成,是一个高速追赶且任务相当繁重的过程。具体到我国改革的现实,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的改革如果缺乏一种积极稳妥的总体性方案、设计周密的改革进程和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那么当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时,就会顾此失彼,其结果便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失序、失控和失稳。同时,任何国家在改革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失误,如果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而不能及时地得到纠正,就可能引起社会的严重波动甚至动乱。改革的复杂性决定着人们在改革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失误而这种失误又会进一步强化改革的复杂性。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言:“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2]
  其次,社会秩序的剧烈变化,会深刻地影响人们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整个控制机制,导致社会的失稳现象。一方面社会转型引起人们之间大量非规范性关系的产生。非规范性关系是针对社会转型以前的那种规范关系而言的一种关系形式。所谓非规范性关系,是指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交往不再遵循原已为之设定的、统一性的行为模式,从交往关系的外在形式来看,表现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非模式化的趋势。非规范化的社会关系对社会秩序十分不利,因为人们总是在相对模式化的关系中谋求自身的利益。只有在能够实际获得预期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社会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一旦人们不能预期并通过交往获得某种利益,势必造成交往的障碍。同时,社会关系的非规范化也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加大社会控制的消耗成本。一个社会为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在一个能够容忍的阀值内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社会关系的非规范化,但是如果非规范化的关系突破了这个阀值而形成一种普遍的现象,那么社会秩序更替就已为时不远了[3]。另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秩序的转型,而这一转型也就意味着社会控制机制的转型。社会控制机制是一个社会的秩序得以保持持续性存在的前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政治和行政手段向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和思想以及思维方式的整齐划一来实现的。那主要是因为在原有的社会中,政治权力之网覆盖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绝对化的主流文化排斥任何其他文化,由此建立起稳固的社会控制机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相对分离,并由此带来的市民社会的初步确立,维持原有社会秩序的控制机制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由于这一变革相对落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了社会控制的“真空”,使社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这种情况在广大的农村十分突出,这种局面必然造成社会失序现象的大量存在[4]。


  二、社会稳定保障社会转型
  从理论上讲,社会转型是有序变无序、无序变有序的历史进程。尽管转型过程不可避免地冲击社会秩序,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但是,实现社会转型又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必要条件。社会稳定是社会转型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首先,社会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转型期,充满了矛盾与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当代社会转型的方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原则,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认识保持安定有序、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没有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而保持安定有序、维护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工作。
  其次,社会稳定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是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建设通过改革开放得到全面加速和推进,因此,改革开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着社会转型的实现。而对于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来说,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5]。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事业生机勃勃,国际威望不断提高。这一切都同我们的社会保持团结稳定的局面密切相关。可以说,保持社会稳定是大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古人云:“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历来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综观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稳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世界近现代史来看,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中完成现代化的例子比较常见。在现代化的第一次浪潮中(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英国连续享有多年的国内和平,并在此期间顺利完成了工业革命。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中(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现代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比利时、瑞士以及后来的北欧各国都走上了经济稳定发展的道路,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之后,美国和德国也进入了稳定高速的发展阶段,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大国[6]。从当代来看,同处亚洲的东亚“四小龙”和缅甸、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南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几乎同时起步,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有着很大的差距。许多学者在分析东亚“四小龙”高速发展时期的成功经验时,几乎无一例外的指出社会长期稳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对四小龙来说:首先,稳定和强大的国家或地区政府,能够适时地制定并调整经济发展的规划、战略和政策,从而对经济腾飞有效地发挥了主导和调控作用;其次,社会的安宁建立在法制与道德基础上,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社会风气总体上健康向上,社会治安情况相对良好,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较为优越的社会环境;此外,社会稳定也成为吸引外部投资和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有利因素[7]。而缅甸、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国的经济的发展速度之所以远在“四小龙”之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稳定的程度远低于后者:纷扰的政治事变层出不穷,国家建设经常被置于一旁,经济发展的战略不时被打断;政府权威虚弱,特殊分利集团的活动难以得到抑制和削弱[8]。众多学者达成共识的一个观点是社会稳定与否是影响这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并提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因为只有社会稳定了,我们的改革、开放才能深入,经济才能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所以,可以说社会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前提,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前提。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稳定是与社会转型相伴而生的历史性课题: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把保持社会稳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才能促进社会转型的良性运行。但是保持社会稳定又不能以牺牲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进程为代价。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一再证明,中国社会不稳定的核心原因与现代化和社会转型未能彻底实现这个基本事实直接相关。只有现代化和社会转型早日完成,无论是国内关系还是国际关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从总体上得到缓解,我们在化解矛盾和消除各种社会风险的过程中才能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所以,对于现代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必须本着推进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理性认识,合理调控,以稳定促转型,最终实现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陶德麟.社会稳定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23.
  [2][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38.
  [3]宫志刚.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秩序构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8.
  [4]沈亚平.社会秩序及其转型研究[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277.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4.
  [6]陶德麟.社会稳定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16-24.
  [7]刘志庚.亚洲“四小龙”的腾飞[c]//张雷,程林胜.转型与稳定[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2:237.
  [8]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c]//转引自张雷,程林胜.转型与稳定.北京:学林出版社,1992:237.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新时期煤矿基层信新访稳定工作现状与思考
    缩减人口还是稳定人口?
    发挥中等收入群体 社会稳定器 功能
    浅析养老保障改革及对国家政治稳定的影响
    加强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
    关于转型期农村阶层分化与农村社会稳定的探…
    浅析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维护工作中的社区建设
    浅析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
    关于社会运行中亚稳定态成因探析
    农村社保是民生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
    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分析和预警机制建设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