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情报机构未来 发展 的主要方向,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在国家、各省市图书馆投入巨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数字图书馆不同于数字化图书馆,它的服务对象不仅是专业的技术人员,还应包括社会各界人士,对于不同人群利用数字图书馆要做到无障碍,逐步达到数字图书馆应用的无阶级性。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商榷;数字化图书馆
一、数字图书馆发展
1.数字图书馆起源。数字图书馆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新生事物, 英文 全称是digitallibrary(简称dl),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构想的是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就把数字图书馆作为新兴的有发展潜力的重要研究领域,将其纳入克林顿政府所倡导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随着美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他国家也不甘落后,全球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数字图书馆研究、试验和开发的热潮。
2.国内数字图书馆发展情况。在 中国 ,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导致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的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1999年初,国家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的开发。最近,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36亿元。
二、数字图书馆概念
究竟什么是数字图书馆?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数字图书馆概念”进行搜索,可以查到约930 000项符合要求的结果。数字图书馆的其他英文译名还包括electronic library、virtual library、library without walls、bionic library、electronic resource sharing consortia等,而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学者们还持不同观点。由于信息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所以个人认为,数字图书馆简而言之就是将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载体的 文献 信息数字化,供任何人在任何时间自由的查取所需资料。
三、构建数字图书馆过程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1.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国内的各种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所谓的数字图书馆,基本上都只是将各种文本信息数字化,组合成不同的数据库,提供给用户使用。如
2.服务对象存在局限性。国内数字图书馆项目,它所面向的使用者大都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用户,具备专业性,如维普、清华同方、万方数据库等,而对于普通用户、尤其是青少年和学龄前儿童用户,则无法向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图1是美国国会图书馆american memory的界面,在这个界面里,所有内容按主题分类,用户通过browse collections by topic,就可以随意查找不同方面的信息内容,如literature、african american history、cities and towns、sports等;此外,它还设置了collection highlights、today in history等窗口;界面中还包括针对老师的内容use american memory in the classroom和网上咨询。这样一个界面是十分友好的,,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轻松地检索到所需要的内容。
图2是国外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用户的数字图书馆网站,这个界面非常的生动,很容易吸引起儿童的注意与兴趣。
图3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