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林业;新农村建设;地位;作用
论文摘要: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业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林业也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本身具有生态和产业的内在属性,能够发挥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起点上,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审时度势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做法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村容村貌,提升农民形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
林业既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安全等功能,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我国国土的69%是山区,这些山区除了少部分农业,主体部分是林地,林业生产者包括林农、果农等都是农民的一分子。所以,林业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的林业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林业资源及林业发展基本概况
目前,我国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主要集中在西部,贵州更是重点地区。贵州提出“生态立省”及开展“两江防护林工程”,直接为长江、珠江的中下游作出了巨大贡献。
黔东南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东邻湖南省怀化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境内东西宽220km,南北长240km,总面积30 337km2。黔东南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2 179m,最低137m,境内沟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叠峰,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弄相山原始森林生态保存完好,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三大河流纵贯全州。
全州林业用地面积2 990.55万亩,占土地总面65.70%。其中:有林地面积2 025.60万亩(其中林分面积1 768.80万亩,经济林面积206.40万亩,竹林面积50.40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67.30%,疏林地面积170.40万亩, 灌木林地面积206.4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48万亩,无林地540万亩(含宜林荒山荒地451.20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49.37%。活立木蓄积达6 760.65万m3,年均净增加209.96万m3。用材林面积900万亩,占林分面积 50.90%,蓄积 3 073.28万m3,占林分蓄积51.90%。
全州有各类植物资源2 000余种,有重点保护树种37种,其中:野生植物资源150余科,400多属,1 000余种,有中国特有属24属,有重点保护树种37种,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有野生动物上千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0多种。
2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与林业密切相关。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夯实建设新农村的产业支撑,促进“生产发展”;林业,特别是特色经济林,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可以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促进“生活宽裕”;发展林业,可以改善农村人居条件,建设优美自然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村容整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解政策难题,可以促进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民主”。
2.1林业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林业是保证粮食生产的生态屏障。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综合功能,在保证粮食生产方面的屏障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我国对耕地的利用已基本实现了精耕细作,农业发展水平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30%,基本解决了全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对于山地、林地、沙地、湿地的利用水平还很低。据实地观测,农田防护林能使粮食平均增产15%~20%,发展现代林业有利于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有利于增加粮油、果品、菌类、山野菜等各种能够替代粮食的森林食品供给,减轻基本农产品的生产压力,维护粮食安全。
因此,发展现代林业,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2.2林业是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绿水青山是实现农村致富的金山银山。广大农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人口逐渐增多、人均耕地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发展符合市场需要,有本地特色的优势林业产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边远山区、没有工矿企业的农村,发展林业产业就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项目。
目前,中国农村发展林业产业项目就非常多。在我州林业建设中,可展开“基地”项目建设:①大力发展种植业(竹笋两用林基地、优质果品基地、珍稀特种用材林、林药基地、林木种苗和花卉基地),如果树、人参、茶叶、香料、食用菌、中药材等;②大力发展养殖业(野生动物和林下家禽养殖),如牛、羊、蚕等;③大力发展采集业(山野菜基地等),如采集松籽、松茸、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等;④大力发展林木产品加工业(非木质经济林产品加工、竹木制品加工);⑤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服务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⑥促进运输业等项目。这些林业产业项目的发展,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带动农民致富,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特别是森林旅游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等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形成我州农村发展的热点产业。据统计,全州农民每年从林业上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50元以上。由此,充分说明发展林业产业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发展现代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发展高效林业产业,可以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提供物质保障。绿化宜林荒山、构筑农田林网、增加村庄的林草覆盖,发展庭院林业,可以实现农民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倡导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可以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实现新农村“村容整洁”的手段和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要想使乡村达到绿化、美化、香化的效果,建设成为花园式和园林式的生态文明乡村,必须植树、栽花、种草,布置绿色景观,增加绿地面积。目前,在黔东南州已涌现出一批绿化和美化效果好,把村庄装扮成花园式、园林式的生态文明村,不仅改善了乡村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乡村农民的生存质量,而且成为了广大中外游人喜欢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的风景区,也大大提高了乡村文明度和知名度。
2.4发展现代林业,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实践
我国集体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占国土面积约90%的广大山区、沙区和林区,乡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集体林地管理。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由农民自己管理和经营好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
3如何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机遇,认真总结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策措施,抓好造林绿化工作,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造林绿化、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自觉性,动员组织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
其次,要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不同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充分发挥其在农田水域防护、水土流失治理、城乡环境美化绿化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再次,要认真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坚持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抓资源保护,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和非法侵占林地、湿地,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良好。
总之,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必须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生态保障。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切实解决好目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的利用林业自然资源拉动农民增收致富,才能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朝着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桂平,李素若.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工作思路[j].湖北农业科学.2006.第45卷第6期.
[2]姬君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规划.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6.第28卷.
[3] 殷传杰.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j].中国林业.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