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国秀 罗春香 杜丞香 赵琴 唐竹胜
摘要分析“三农”现状,提出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以开拓农民增收渠道,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民增收;三农;思考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和谐稳定、农业高产高效、农民增产增收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4年以来连续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改革的目光聚焦于农村。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分析“三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千方百计开拓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三农”现状
农民贫穷,农民创业能力低,就业渠道窄,非农收入少;农村落后,农村发展能力低,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农业不发达,产业循环能力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农业效益不高。
目前农民面临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受资源短缺加剧、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发达地区部分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导致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返乡回流,工资性收入增长面临困难;国内农产品价格走低,需求不旺,增加农民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不太轻松;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较低,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低,产品附加值不足。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自然灾害频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气象信息传输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滞后性,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由于发展现代农业很大程度上依赖气候条件,农业总体上仍然是典型的“靠天吃饭”,一旦遇上大的干旱、冰雹、洪涝等,农业往往大幅度减产减收,“脱贫三五年,一灾回从前”,“多年致富、因灾致贫、一灾返贫”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困扰[1,2]。
2对农民增收的途径和建议
2.1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多给农民提供优惠政策,让农民真正得到政策的实惠;为发展培育特色农业,做好宣传造势和引导搭台服务,变行政干预为有形的生产服务,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让农民切实得到实惠,形成优种引进、科技指导、市场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抓好优势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申请保护工作,做强做大品牌农业;设法为农民提供一些有实际效果的致富信息,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市场繁荣营造宽松环境,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引导者、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者和农业发展的支持者。
2.2继续加大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农业是弱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仅靠市场调节不行,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营造科技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加财政资金,扶持龙头企业技改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竞争力;同时仍需深化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服务“三农”的办事效率,减少农民开展生产经营的支出,帮助就业,尤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更大支持,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3]。
2.3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
农业本来周期长、效益低,若结构再不合理,则会造成增产不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应在特色化、生态化、产业化上下功夫。把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来挖掘,把农业项目的安排布置与乡村旅游的景区景点建设结合起来,将发展观光农业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进行同步规划、同步推进,策划包装一批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引导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建立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旅游度假休闲服务体系。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构筑乡村旅游平台,开发农业生态游、特色农业观光游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
2.4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动农民变民工
劳务输出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农民工培训,提升技能劳务输出的质量,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的竞争力。
2.5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推动农民变市民
政府要切实抓好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整合各项资金和各项资源,夯实城乡发展的基础,突出发展公用事业和完善公共设施,为农民进城创业、安居创造良好条件,解决其谋生之路、安居之所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2.6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重视科技兴农,发挥好农家课堂、网络、电视等载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组织农民群众进行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加快实用技术的创新、集成、整合、组装、配套及推广,转变农民的经经营观念,引导、帮助农民顺应市场需求,避免盲目发展生产,让农民既懂生产,更懂市场,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又拥有一定的市场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新型农民,从而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掌握增收门路[4]。
2.7提高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坚持气象服务面向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力求预报精细、准确,服务主动、及时,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提供一流的服务产品,让各级政府、各部门、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和灾情发生情况,以便能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安排生产以及科学决策、搞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保障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5]。
2.8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
采取建气象科普专栏、专家讲座(咨询)、办培训班、印发科普手册、赠送科普挂图、深入农村析疑解惑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的气象科技下乡活动,创造条件在农村安装电子显示屏,传播气象科技知识与信息,积极开发、推广农气适用技术和设施农业的气候调控,推进气象服务进乡镇进村屯,帮助农民掌握气象知识,引导农民巧用天气信息趋利避害,提高农民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意识以及利用气象科技致富的能力[6,7]。
2.9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创建更多农村书屋
通过政府出资购买、各单位自愿捐助、群众热情赠送等多种方式,尽快创建农村书屋。已经建成的农村书屋,须注意重视内容建设,把书屋管理好、经营好。重点添加种植、养殖、加工类的科技适用读物以及政策解读、身体保健类的书籍,使书屋成为宣传农村政策法规、提供市场信息、传播农科知识的主阵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智力支持。
2.10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
坚持生态是生命、财富的理念,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推动农民变职工。大力推广成熟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以生态循环为纽带,推动大批生态富民农业新产业群(带)建立,抓好农业经济的龙头企业、大项目建设、民营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附加值,为进城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搭起增收平台,进而不断增强内需、保增长的主动力,实现拉动消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政府部门“包”不了、单个农户办不了的事,将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起来,为分散的农户提供农资、技术、资金、信息服务等,共同应对市场风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参考文献
[1] 施虹.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2005.
[2] 韦幼玲.新农村建设中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122-6123.
[3] 李莉.当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23):7306,7308.
[4] 赵立艳,段丽华.对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2):58-59.
[5] 蒋运志,周水明,李立兵,等.“三农”气象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5):592-594.
[6] 蒋运志,郑传新,周文志,等.桂林市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气象服务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105-107,147.
[7] 高自然,任苏.关于农家乐健康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38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