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农村子代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开展虽让农民喜出望外,但是参保率不高。其影响因素甚多,但随着农村老年人劳动能力的降低、经济收入的减少,老年人在家中的经济地位也相应的降低,子女的支持程度成为制约老人保障意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子代的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顾国家60年的农业惠农政策的改革历程,形式一直在不断演绎变化,但其核心思想都是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满足农民的切实需要,让农村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的方向没有变。然而现阶段,农业虽一直处于高产状态但是速度趋缓,现形条件下能激发农民生产、生活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全面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和普及,以及其他救济、扶助政策的落实都不同程度地惠及到农民的需要,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出台虽让农民喜出望外,但现实情况是参保率不高,结果着实有些让人出乎意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随着农村老年人劳动能力的降低、经济收人的减少,老年人在家中的经济地位也相应的降低,子女的支持程度成为制约老人保障意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为深人研究子代的参与行为对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影响,随机地选取了菏泽市及金乡县部分村庄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通过调查,子代在25周岁左右都已成为已婚人或准婚人,也都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人,而60周岁以上的人群将一辈子的积蓄花在了子代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失去了劳动能力,经济来源变少甚至没有,因此,为了使调查更有参考性和说服性,特选取农村年龄为25周岁以上到59周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以期找到子代对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影响。
1、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子代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使调查地区更具有代表性,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随机选取的村庄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当地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可供农民选择;二是农民的投保行为出于自身的意愿无强制性政策的干预。在此基础上,笔者选取了两个村庄,共200户农村家庭,考虑到农村整体文化的水平,避免无效问卷的产生,调查以口头访谈的形式进行。全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子代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的意愿;农村子代家庭的生活状况、养老方式与心理。
1.1子代家庭的日常生活状况及目前农村家庭的养老负担情况
首先了解一下子代家庭的日常生活状况对父代老人的养老情况.了解一下目前农村家庭的养老负担情况.目的是想弄清楚在农村是否会存在其他的更合适的养老方式。在调查访谈 中得知,子代家庭目前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家庭生活所需,收人来源主要为外地务工、小本生意等。在s村,按每户4口人来算,也仅仅是866.68 m地。而且1995年以来出生的男孩子也没有了宅基地,一定程度上更加重了子代为儿女建房的经济负担。同时25-40周岁的中青年是外出务工的主力,是家庭经济的支柱;老人除了照顾孩子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更不用提有其它收人的来源;土地经济地位的削弱,让子代更忽略了土地的分量。因此,土地养老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保证老年人的生存需要,而且在访谈中了解到老人也不愿活到老,干到老,也显示着老年人更加依靠子代经济收人养老的趋向性和必然性。
通过访谈获悉,由于子代每口为生计奔波,长年在外,看望父代的日子少之又少,其中算是具有孝心的子代也仅仅是隔三差五的为父代送些日常用品,相互沟通感情的时间屈指可数。养儿无望成了子代的一大感慨,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多子多福的传统观点,因为子女越多,在养老的责任上彼此就会产生一种侥幸的推卸依赖行为。由此可见,随着生存紧迫观念的转变,子代更趋于是血缘的延续,赡养老人的义务被单薄化,子代养老已经不是一种可靠的长期的唯一的养老方式,巫待一种新的养老方式的产生来弥补现行的不足。
1.2农村家庭的养老方式
通过访谈,每户家庭一般要负责4个老人的养老,老年人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并且严重地影响着子代的家庭,儿子养老基本上成为代代传承下来的思想。据调查,每户至少有一个儿子的家庭占85%,儿子是每户家庭正常生活的开始,所以子代不惜采取一系列逃避计划生育的措施仅仅是为了生个儿子,并为此花去了家庭的大部分收人。在父代到了养老的阶段,子代的经济跟不上,有强烈责任感的子代基本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了强大的自卑感,造成思想上的负担,甚至有的子代承担不了父代的养老义务干脆让老人仅保持到吃饱穿暖的水平,有的老年人甚至无奈地进了养老院,这不但没有让老人享受到养老的意愿反而精神生活每况愈下。这反映了子代盼望社会提供更多经济帮助的迫切需要。
在访谈的过程中,还了解到家庭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是老人自己独居,子代定期提供物品和金钱.而且这些物品和金钱在毫不影响子代生活消费地极小部分。无子代的老年人不愿意进养老院,靠政府补贴艰难的维持着生存,揣着“走一步算一步,活到哪算到哪”的想法,残酷地剥夺了老人享受养老地权利,有90%地子代与老年人独居,原因是方便、自由、规避一些生活上地矛盾。因此,子代在日常地生活中,与父代沟通甚少,使老年人陷人了孤寂地状态。
在“家庭每年花在家庭老人身上地养老费用”的调查中,100元以下的占4% ,101-300元的占25% , 301一 500元的占50% , 501-1000元的占10% ,1000元一2000元的占90% , 2000元以上的占2%,在200户子代的调查中,这笔费用刚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90%的子代声称养老是有心却无力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负担。
1.3子代的学历程度分析
通过访谈,学历越高的子代更容易接受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本质内容,经常外出务毛的子代比在家务农的子代更容易考虑社会养老,在相同学历中,男性子代比女性经济意识强,更容易算清社会养老的经济帐,眼光更长远。。原因是女性一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经济收人大部分都来源于男性而受教育程度越高,意识里更趋向于接受新事物,更愿意尝试农村社会养老。
综上所述,在子代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以上特征可以综合为二点:一是子代急需一种新颖快效的养老方式,二是子代的经济能力薄弱,承担不了太高的养老缴费标准,后者是决定是否参保的关键因素。因此,抓住子代的行为特征,从子代的经济能力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保证落实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使农村老年人生活得体面,有尊严,不再向往城里人的生活。
2、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的建议
2.1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在农产品价格飞速提高的现阶段,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做好农民外出务工的工作,避免拖欠农民工资等不良情况的出现。给农民营造一个勤家富路的氛围,鼓励农民做好自己家乡的特色产业,勇于挖掘出自己家乡的潜在特色产业,将产业做大、做强。因此,乡政府要加大地去农村调研的力度,为致富当地农民尽一切力量,保证农民参保的经济可行性。
2.2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制定合理地农村养老缴费标准
在调查的两个村庄中,发现每个村庄都是制定出统一的缴费标准,规定每年缴纳1700元,由于养老金制度是一项投资周期性为20年的长期制度,50周岁左右参与投保的积极性高达85%,这意味着这些人群需要在5年左右的时间缴足34000元,对于那些子代消费很高的家庭来说,保险根本就是一场场美丽的梦,毫无实际。因为调查发现,同一个村庄里,每户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都不同,统一的缴费标准让相当多的人群徘徊在外,违背了农民意愿的原则,失去了保险本身的意义,因此,政府在制定缴费标准时,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灵活地制定出儿种不同的可选择性的缴费标准,即使一个村庄也不例外。
2.3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
子代调查过程中,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家、集体补助太少,让部分人认为与商业保险性质大同小异,“都是有钱人的生活”,挫伤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建议积极下乡调研,多听听农民自己的心里话,结合地区的差异,适度地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与农民的语言沟通,给农民讲清保险的性质,算好每一笔帐,努力让农民的心塌实下来,靠养老保险来实现既体面、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