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相比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把关”面临着更为复杂且严峻的挑战。要破解困境,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对策必然在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需要发生一定的扩展和迁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元林,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北京100044;段海超,北京交通大学思政办研究实习员,北京10004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10-0024-05
传统的“把关”一般是指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通过搜集、过滤、处理、传播等信息传播环节,对传播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这方面的理论是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具有科学性的理论之一,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在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居于主导地位,“把关”职能的实施相对容易。而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把关”,由于信息传播的过量化和全球化,受众具有对信息一定控制权以及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信息形式多样化等等,这些新的多重变化使“把关”在实践中面临着更为复杂且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也由此陷入多重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的困境
(一)信息的过量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难以进行全面的“把关”
网络信息量之大,是其他任何传播媒介都无法企及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受介质特性和传播方式的制约,其信息承载量有限。与其相比,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的数字存储和传播在容量上的迅速扩张,具有理论上的无限性,存储量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强化。这种网络信息承载的超量发展会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信息量的无限扩展虽然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在涵容量上得到扩展和丰富,但信息的过量与混乱同时又给教育对象有目的地阅读带来困惑和不便。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中,需要学习的个体一般首先要过滤不需要的信息,剔除众多的垃圾信息,否则与个体无关的信息过多,不仅会导致阅读障碍,还会使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体无法有效的判断和选择对自身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利的信息。与此相关联的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者“把关”职能的正常发挥也受到干扰和制约,使“把关”陷入困境。既在海量信息面前,由于把关者难以全面及时处理过多的信息,很难实现严格控制和筛选无益于受众的垃圾信息,从而造成“把关”职能被弱化。这方面问题的直接结果,不仅会导致受众紧张不安、无所适从,甚至失去对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也会因为受众无法接收到正确的、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导致在过量异质信息干扰下失去思维的尺度和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信息的自由化和超自由的表达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难以进行严格的“把关”
以往以报刊、电视、广播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播虽然传播面广和影响力巨大,但相对容易掌控,最终的控制权都在“把关人”手中,传播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易受控制。而网络传播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使传播超越时空界限,打破传统地域文化的概念,形成以不受约束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传播方式。任何国家、团体、个人的信息源的享用都是向社会公开的。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能够成为没有执照的电视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编辑和信息发布者。网络的巨大空间突破了时空上的局限,不仅使海量的信息有了同时存在的可能,而且将传播引入一个没有威权的世界中,网络信息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泛滥的;不仅是自由的,而且是无序的;不仅传播事实,而且传播流言。显然,信息的自由化和超自由的表达方式是互联网的一大特征。由于传播的极端自由化,网络世界常常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不仅可以利用自由的互联网传播色情、暴力、赌博和封建迷信,甚至发表有关颠覆政权、民族分裂、宗教极端、种族主义、恐怖主义、仇恨排外情绪的信息,煽动“颜色革命”,这些现象在自由的互联网中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最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谷歌退出
网络传播的“把关”陷入技术上的困境。在信息化社会,网络上思想文化的传播事实上已经变成了拥有经济优势和技术实力的国家和社会群体的专利,弱势国家和群体参与和享有信息传播权的机会和影响力相对较少。同时,国际方面,以英语形式出现的信息占到了信息传播总量的90%以上,我国和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语言在西方思想文化扩张中似乎显得力不从心。正是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网络传播控制权的失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极易陷入技术弱势,容易在西方网络传播形态日益强势的作用下,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方式出现令人担忧的转变。
二、破解“把关”困境的基本对策
以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挑战与困境的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开展具体的“把关”实务,奠定了理论依据和对策基础,并使之较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把关”,在目标、内容和途径上都会发生一定的扩展和迁移。
(一)明确“把关”的基本职责,坚持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对信息进行“把关”。克服信息价值度失衡,破解信息自由化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无序化状态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把关过程,确保受众接收到正确的、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使受众不至于在过量异质的信息干扰下失去了思维的尺度和人生的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的基本职责。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者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参照,尽可能地使所传播的信息有利于维护主流社会所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有助于社会及其文化沿着一定的规则向前发展,而且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引,也是克服信息价值度失衡,破解信息自由化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无序化状态的有效方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
网络文化情感和网络传播的责任意识,进而为防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无归责性”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另外,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空间与教育理念和人的观念相互交织,在位置关系上与人的思想相互联系。正是由于网络文化环境具有这样的空间态势,并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成员发生位置关系,存在着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现时关系,便从文化方面构成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目标一致、文明高尚、敢于承担、自律负责的重要环境因素。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文化环境问题也必然进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理论和实务所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的视线之中。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网络文化环境的建设,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既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理论,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既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创新,又有利于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良性环境。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环境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学科的现代化及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四)发展和完善“把关”的专业技术条件,积极利用网络传播技术对信息进行“把关”,提高“把关”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在网络和对网络传播的“把关”中,技术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增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和“把关”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一种新的要素,网络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基本结构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而言,网络技术的知识和能力、网络媒介素养以及网络所内含的技术理念都成为教育传播者在网络时代亟待充实和发展的主体素质。从当前的状况来看,由于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网络技术知识、技能和经验,常常导致其无法有效使用网络,进而无法有效使用网络技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下降。而缺乏有效的技术条件和沟通渠道,又可能使得教育传播者的主导地位和教育传播效果进一步受到制约。因此,专业技术条件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者开展教育活动和“把关”的瓶颈和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必须尽快跨越技术障碍,使网络传播“把关”和网络文化建设不再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技术鸿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而言,网络和网络文化所带来的不止是网络传播领域的现代化,同时也是教育技术中介的革命性变化。
必须看到,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传播空间的控制与自由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把关”的核心矛盾之一。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在充满秩序的现实空间环境中展开的,教育者具有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控制着教育活动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各种教育资源在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的计划下得以精心安排和运作,受教育者通过各类正式群体得以有效组织起来,其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被有效组织起来,受到有效地规范和引导。而在网络和网络文化环境下,由于其技术架构的开放设计理念,尽管物理层面的基础设施本身可以通过其所属的产权所有者得到控制,但是网络基础架构之上的种类繁多的应用软件和数量巨大的信息内容却是不受控制的公共文化与技术环境资源,在这些自由的软件和信息代码背后,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等思想道德要素的自由。这表明,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及其“把关”工作中,网络物理层和技术维度如同一个开放而自由的公共平台,在它之上,是人们创造开发出来的各类网络应用技术,这些技术和软件如同各式各样的信息运输公路,它们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编织着网络文化的地图,创造着整个文化信息空间。
总之,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困境的具体对策说明,相对于一般传播的“把关”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的内容不是简单了,而是复杂了;职责范围不是缩减了,而是宽泛了;技术与条件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对此,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者一定要保持理智和清醒,认识到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把关”职能不仅没有被淡化,反而显得更为重要。对纷乱混杂的网络信息,传播者需要自觉地担当起把关人的角色,尽到“把关”的职责,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先进的网络传播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元书,政治体系中的信息传播[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元林,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的特殊性及其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