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传统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思想资源
党在十七大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党在十七大中的这一论述对促进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发展统筹兼顾、整体思考的结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优化市场经济结构都具有提供智力支持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的认识,基本上已不存在任何异议,但是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问题,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在对西方文化思想资源、传统文化思想资源及其对其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资源批判继承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在这样一种文化形态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建设,其他各种文化研究尤其是传统文化研究应当积极围绕这一中心加强和完善自身研究。本文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角度来界定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希望能对传统文化资源研究有所启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是指导传统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武器
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根本目标,传统文化研究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现状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统文化研究中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曾经在所参加的各种学术会议间隙随机访问过一些传统文化研究学者,访问结果显示,尽管近几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出现了一种“国学热”的趋势,人们对传统文化思想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准确。有人认为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根本对立的价值观原则,两者根本不能并存,甚至应该用传统文化比如儒学思想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儒学的一种代表性观点)。换句话说,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 因为它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思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想理论根基。因为我们讨论的传统文化发展问题始终是围绕着建设怎样的文化形态这一问题来进行的,并且要从根本上回答现代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精神有何不同这一问题,即要着力回答如何发展传统文化的问题。由于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很难被自觉的作为一种根本的思想原则来指导传统文化研究。在传统文化研究中,可以毫不隐晦地说以儒家哲学为主体的传统哲学仍占据主体地位,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文化研究中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从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看,其思想归宿点仍然是以对封建等级文化的固守与坚持为基本原则的,对于当代以彰显个性、突出创造力的文化需求趋势而言,从思想旨趣上格格不入。所以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为根本的方法论原则仍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三、在传统文化研究中贯彻实践性原则是学习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的具体体现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本质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正如马克思本人所述,其哲学不只是一种解释世界的哲学, 而且是一种改造世界的哲学。毫无疑问,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为我们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找到了理论支持。因为它告诉我们,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 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 脱离实践视域的社会就将停滞不前,文化研究也是如此。而,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就应当寻找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传统文化研究者。因为正是他们对宣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统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在场代表着一种结构性知识, 代表着一种文化权威,正是这一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有效进入和进入的程度。有学者担心,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以强调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现在提倡人的自由而自觉的发展会不会损伤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这种担心有其合理性, 而正因为这种合理性, 才突显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紧迫性。说到底,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就是把包括传统文化研究在内的文化思想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原则与方法论精神相结合,并创造出其独特的思想果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态的过程。所以, 我们应该加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作用力度与控制维度,现借助于国家权力——设立科研机构,开设马克思主义教学课程,宣讲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等方式——做到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渗透进传统文化研究之中,首先塑造和影响学者然后通过他们进入市民社会之中,形成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才能得到真正尊重并在实践中发挥其作用,也最终才能促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