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周恩来伦理思想 内涵 特征
论文摘要:周恩来伦理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性、人民性、实践性是周恩来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研究周恩来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伦理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赖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社会舆论和内心的力量,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等的总称。周恩来伦理思想贯穿和影响着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并支配和指导着他一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他的伦理思想散见在他的大量论著和谈话中,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学习、研究周恩来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周恩来伦理思想的内涵
伦理学是一门研究道德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在中国古文献中,“伦理”实为“理伦”,即将生活中的人伦关系,不同辈份或等级的人所应遵循的道德礼仪理清楚。而“道德”实为“得道”,即将一些道德准则、人伦关系时刻铭记心中,外施于人。人们认识了“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之为“德”。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 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摩里斯”( mores ),意为风俗和习惯,引伸其义,多指人们之间实际的道德关系、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也有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意义,而“伦理”( ethic)则指有关这种关系、品格和行为的理论。
那么,什么是周恩来伦理思想呢?顾名思义,周恩来伦理思想,就是指周恩来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关系等进行概括总结而形成的用以指导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普遍原理在中国道德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简言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实践是构成周恩来伦理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道德意识是构成周恩来伦理思想的主观方面,道德关系和道德实践是构成周恩来伦理思想的客观方面。总体而言,周恩来伦理思想,既包括道德的主观方面,也包括道德的客观方面,是道德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统一;既包括社会个体以心理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等个体道德,也包括社会群体作为调节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社会道德。在形式上,道德存在具有个体性,是个人的道德存在,但在内容上,道德存在则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理性、群体理性或职业理性的体现。周恩来伦理思想就是这种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内在统一。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来看,周恩来的伦理思想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时期发挥积极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就在于它自身具有深刻的认识职能、有效的调节职能、正确的评价职能、生动的教育职能和积极的激励职能等社会功能,能够对人们进行有效的道德调节和道德控制,对于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和人格,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造成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等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周恩来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周恩来伦理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是一个包括道德思想理论、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实践活动在内的纵横交错的有机结构体系。奠基在无产阶级利益关系基础之上的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道德关系的周恩来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也是人类道德遗产思想在中国发展的一种崭新的道德理论形态,具有显著的特征:
(一)理想性
周恩来出生于19世纪末年。当时的中国,遭受着列强欺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民不聊生,国运衰微。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奴役,“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题,也是许多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之奋斗的理想和抱负。革命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革命,最终只能导致失败。中国的革命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社会理想的科学理论。它既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更是一种行动指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的一开始,就把推翻资本主义统治,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当作了自己神圣的政治使命和道德责任并为之奋斗。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则是衡量共产党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青少年时代,周恩来就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认定“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他在留法旅欧期间,通过对法、德、英等国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活动的实地考察,对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经过反复比较和思索,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他在1922年3月给国内觉悟社朋友的信中庄严宣告,“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制宜!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在1923年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信中说:“我们已经立于共产主义的统一旗帜之下,我们是何其荣幸!至于中国革命的方式,周恩来也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他在比较了英俄革命的方式及利弊之后写道:“若在吾国,则积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由此可见,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树立起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并矢志不移,终身为之奋斗。周恩来经常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理想性是周恩来伦理思想的一大显著特征。正如邓小平在周恩来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指出的一样,“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是坚持继续革命的一生。
(二)人民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中国共产党以热爱人民、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和道德责任。这是中国共产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性质上看,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道德,是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联系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自己的国家工作人员“追求升官发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进一步解释说,所谓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就是要“防止这些人变成官僚”。周恩来是人民公仆。周恩来伦理观的主旨就是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都是为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李先念曾说过:“我们常讲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全心全意?我看恩来同志就是我们的榜样。在周恩来看来,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都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在政治上、生活上谋取私利、搞特殊化的权利。这是一项评判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行为是否先进的道德准则。周恩来虽身居高位,却永远把自己看作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凡是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从不搞特殊化,也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和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他也总是率先垂范,严格要求。为此,陈毅元帅曾感慨地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三)实践性
周恩来伦理思想是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没有革命的实践,便不会有革命的理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m(to7a实践性是周恩来伦理思想又一显著特征。毛泽东在1942年《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周恩来伦理思想正是这样的理论,它来源于实践,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成为实践的理论指南。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兢兢业业,弹精竭虑,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巨事业中,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周恩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参加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中,不断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在批判继承祖国优秀道德传统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并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周恩来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睡的是普通木板床,穿的衣服补了又补。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他和邓颖超一生中的全部工资积蓄都交了党费,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周恩来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周恩来经常强调“单靠多读几本马列主义的书是不行的,问题在于实践”。正是周恩来伦理思想的实践性品格,才使它放射出灿烂的真理光芒,具有无比的生命力,成为指导亿万群众认识自己事业正义性的理论武器和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才使它同形形色色的脱离实际的空谈道德、割裂道德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一切旧道德理论区分开来,划清了界限。
三、研究周恩来伦理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从理论上讲,研究周恩来伦理思想是进一步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需要。近年来,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研究周恩来思想的文章越来越多,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明确地把周恩来伦理思想作为一个总体性的专门课题加以研究,一些文章只是零星地涉及到周恩来的伦理思想如政治伦理思想、行政伦理思想、道德人格和精神、风范等,研究还不够明确、全面和具体,缺乏总体性、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对有些难点问题甚至还没有开展研究。周恩来的思想宝库极其丰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在这方面需要研究的课题有很多,任务很艰巨。周恩来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道德楷模,他把中华民族和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完美地集于一身,他的崇高品德和光辉人格教育、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学习、宣传周恩来伦理思想更是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每一个理论工作者也理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重任,并使之发扬光大。
第二,从实践上看,研究周恩来伦理思想对于指导中国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发展,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因此,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方面,要通过科学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学习、研究周恩来伦理思想,积极倡导周恩来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顾全大局、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严谨细致,虚怀若谷、戒骄戒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精神,对于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纠正党和国家工作中“左”和右的偏差,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党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等,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反腐败斗争中,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尤其需要学习周恩来崇高的风范和精神。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周恩来留下的丰富的伦理思想,则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