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键词:
邓小平的和谐思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拨乱反正,纠正毛泽东晚年“斗争 哲学 ”的错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从依重矛盾的斗争性到重视矛盾的同一性的转换。二是表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方面,邓小平不认为二者是绝对、抽象对立的,除了相互对立的关系外,还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同一性的一面,突出强调不同制度之间要和平共处、“一球两制”,求同存异。三是表现在社会主义主体与补充的治国方略思想上。主体和补充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主要的机制和次要机制;主体是指事物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重要的机制;补充指事物的次要内容和不占主导的机制。邓小平把主体与补充思维运用于社会制度,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以社会主义为主体,以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为补充。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和谐思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江泽民提出了和谐的治国方略口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江泽民所提出并剖析的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十二大关系,实质上是涉及 经济 发展 的十二对矛盾以及解决这些矛盾的新方法新原则。二是表现在江泽民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提出看到对立和斗争一面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学习、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的思想。三是表现在江泽民在处理国际关系上提出了“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认为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和谐思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民主 政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这个思想是对江泽民和谐治国方略表现出的矛盾观的拓展和发挥。二是表现为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内涵包括:和平稳定的世界、民主公正的世界、互利合作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这个思想是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的价值观的进一步具体化和延伸。三是表现在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内涵是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文化、人与社会和谐共进的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