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已有技术理论的“悬置”,伊德直接从技术与人和世界的相关性研究技术,认为不存在纯粹的技术本身,技术是一种关系性存在;技术既改变了人对宏观世界的认识,也改变了人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使用技术的知觉与不使用技术的知觉具有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伊德 人-技术-世界 相关性
abstract: by the reduction to the old theories about technology, don ihde study technology from the relevance between“human-instrument -world”. don ihde believes, there are not pure instruments, the essence of technology lie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uman-instrument-world.
key words: don ihde,human-instrument-world,relevance.
作为当代知名的技术哲学家,唐•伊德(don ihde1934-)的技术思想在国内已不陌生,我们主要研究伊德技术哲学的本体论基础。伊德的技术哲学研究建立在对以前的各种技术理论的“悬置”之上。通过现象学还原,伊德将各种赞成和反对技术的理论放入括号中存而不论,直接面向技术的实事,通过“人-技术-世界”的相关性研究技术。
一、 技术的常项和技术对生活世界的影响
伊德技术哲学研究的是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起点是通过技术协调的经验与没有技术协调的经验之间的区别,是技术的使用对人类经验的影响——既包括技术所作用的对象,也包括技术使用者自身。伊德认为,技术的使用既改变了意向相关项,也改变了意向活动,技术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技术在改变人们意向活动和意向相关项的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常项。“工具既改变了意向相关项的某些特点,也改变了意向活动的某些特点,我将试图揭示在工具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结构或常项。”[1]69
以每天早晨为例。闹钟的铃声把我们吵醒,看看是几点,起床走进浴室,最先使用的技术产品是牙刷。早餐利用现代技术生产的电炉和咖啡壶,并把各种碟子放进微波炉。出门上班启动汽车,汽车是由各种零部件组成的整体。在办公室使用传真机、打字机、复印机,更不用说电话。与此同时,没有人注意到我们被荧光灯和机器发出的声音所包裹,机器的能量由看不见的管道提供。尽管这些人-技术关系只是我们一天之中所遇到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说明我们已生活在一个技术组成的世界之中。不过,伊德认为,虽然初步的反思可以揭示出技术存在的普遍性,但是对技术的熟知不能直接给予我们对技术的真知。技术哲学必须研究人-技术关系中常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东西背后隐藏着的东西,研究丰富和具体的技术现象描述性变量后面的不变的常项。
伊德用狐狸和葡萄的故事说明技术如何改变了人对世界的感知。狐狸发现树上有葡萄,想吃,可树太高,不管它如跳跃,但就是够不着,于是狐狸得出结论:葡萄是酸的。人会不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呢?伊德认为,只要人类会使用工具就不会这样。人可能也够不着葡萄,而且跳起来仍然够不着,但是人可以拿起一根棍子把葡萄打下来,因而没有必要得出酸葡萄的结论。狐狸和人的微观知觉都把葡萄感知为能吃的,都渴望得到这种对象,但直接的或没有使用技术的知觉有可能把葡萄感知为酸的,使用技术的知觉则不会这样。即使是最原始的工具也会改变人们对被感知对象的知觉。随着技术在人类生活之中的不断积累,技术对人类知觉的改变越来越大。同一种自然、社会或文化现象,使用技术与没有使用技术,甚至使用不同技术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知觉:一个穿着厚厚羽绒服、望着雪花满天飞舞的人,觉得这是
人间美景;相反,一个衣着单薄、在寒风中冻得发抖的人对此会发出难听的诅咒。
伊德认为所有技术都以某种方式扩展或改变了人对世界的知觉。通过对身体意向关系(完全不使用技术)与工具意向关系(以某种方式使用一定的技术)的对比,伊德寻求工具使用中不变的常项。比如,当牙医使用探针收集患者牙齿信息的时候,探针一方面扩展了牙医的感知,放大了牙齿的某些特征,让牙医对牙齿表面的硬度和柔软性有更好的感知;另一方面,探针减少了牙医对牙齿其他方面如牙齿湿度的感知。探针不仅改变了牙医的直接经验,而且这种改变呈现出一种不变的特征:“放大-简化”的结构——通过探针放大了的每一个感知都伴随着一个相应地简化或缩小的感知。
工具以自己的倾向性使我们对世界的知觉带有工具的意向特征。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协调的知觉与没有技术协调的知觉的区别,伊德设想一个完全没有使用技术的世界:伊甸园里的亚当。伊德认为,亚当与我们的差别是典型的技术协调的知觉与没有技术协调的知觉之间的差别。然而,虽然我们的知觉与亚当的知觉之间是不连续的,但二者之间仍有交集。比如,当炎热的夏天走出家门来到海滩散步时,我们可以找一个四周无人的僻静地方脱掉衣服,坐下来,环顾四周。海面微风轻轻吹拂,沙滩热浪迎面袭来,波涛细浪的潺潺水声——所有这一切都呈现在我们没有技术协调的感觉面前。我们把这一切看作理所当然。这种直接的未协调的知觉伊德称之为“人-世界关系”。
当我们随意坐在沙滩时,我们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目光的指向,也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东西与背景之间的格式塔关系,但这种关系在反思中可以轻易地被我们捕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反身指向和确定我们自身的位置,指向一种具体的、身体的空间性的“此在”。这种身体的空间性不是单向的和明白无误的,相反,它是灵活和多面的。伊德认为,所有这一切是我们与亚当共有的,亚当没有与我们分享的是我们离开伊甸园之后所有的由技术协调和体现的知觉。比较一下亚当和现代人。亚当爬上伊甸园最高峰了望他的王国;现代人乘坐电梯来到摩天大楼的顶层观看城市的空中轮廓。亚当用肉眼观看他的王国;现代人隔着玻璃窗户观看下面的城市。亚当“人-世界”的关系变成了今日“人-窗户-世界”的关系。如果窗户一尘不染,显现给我们的是“(人-窗户)-世界”。但窗户在观察者的感觉中不可能完全消失,它或多或少改变了观察者对世界的感知。如果玻璃是有色的——玻璃一般都是有色的,它还会改变景象的颜色;如果玻璃有气泡,它将放大和扭曲被观察的对象。通过各式各样的“玻璃”,特别是各种光学仪器,我们的视觉改变了;不管这种变化多么轻微,它都会改变我们身体的空间知觉:远的变近了,模糊的变清楚了,看不见的看得见了。
技术不仅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空间知觉,而且改变人们对世界的时间知觉。时钟创造出一种与非时钟的生活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对自然计时的分析曾以‘原始的’此在作为根据;如果我们拿‘原始的’此在与‘现代的’此在相比较,就会显示出白日与阳光的在场对‘现代的’此在不再具有优先作用,因为这种此在具有化夜为昼的优点。”[2]60时钟的创造和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这种方便从根本上改变了技术聚集、反映生活世界的方式和内容。时钟的形成和运行,聚集和反映的是机械的和电子的运动规律,不再聚集和反映太阳、月亮和星空的运动,时钟的运行成了一种与天地运行无关的东西。时钟的世界没有给天地留下位置,人们从天地的大世界跌入了时钟的小世界。不再聚集天地的时钟一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言而喻”,它就切断了人的活动与天地神人的联系,人的行动只需考虑无生命的机械或电子时间。如养鸡场可以通过人为的时间安排,借助灯光调节鸡的生理节奏,以便让母鸡多下蛋。
二、 伊德技术哲学的启示
技术“不可能是一种纯粹中立的东西;它是在世存在的一种可能方式的选择。”【1】xxvi此在是在世的存在,这种存在并非动物式的纯粹自然的存在,而是一种借助于技术的在世。通过对人类技术在世方式的详细研究,伊德的结论是:伴随着技术对世界的每一次放大,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简化和缩小。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使用技术呢?伊德认为是为了追求对事物或世界的放大,但是任何对世界的放大必然伴随着相应的缩小和简化。伊德成功之处是指出了技术放大与缩小效应的相关性,不足是没有指出经验技术的放大-缩小与现代技术之间的区别。我们不仅要看到放大与缩小是技术结构性的特点,而且还要看到经验技术的放大与缩小与科学化、商业化技术的放大与缩小之间的区别。经验技术时期,技术对世界的放大不明显,没达到失真的程度,所伴随的减少也不明显,而且这些减少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或方法加以弥补,并不从根本上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现代技术的放大所伴随的减少不仅影响人们对世界整体的认识,而且塑造了我们生活的周围世界,塑造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进而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技术如锤子、马车等,它们结构简单,但功能丰富,利用它们人们可以实现自己多元化的目的,它们可以让人从事丰富多彩的工作和生活。相反,现代技术主要是机器,机器结构虽然复杂,但功能却呈现出一种单一、固定和简化的趋势。随着机器功能的单一和固定,使用和操作机器的人的工作与生活也表现出一种单一、固定和简化的倾向。因此,尽管技术放大的一面在某些方面丰富和扩展了人类的工作与生活,但是技术缩小的一面却让我们轻视、忽视生活世界的其他方面。比如光学仪器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视觉上而忽视对世界其他方面的感知;人们的业余时间大部分花在电视上而忽视了读写、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锻炼。
伊德认为,在直接感知的意向相关项与技术协调感知的意向相关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1)直接感知的对象处于宽广的背景之中;在光学仪器协调的知觉中,对象所处的区域被改变了。如经过望远镜的放大,月亮不再悬挂在半空之中,而是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它的视域由望远镜的镜框决定。工具协调改变了对象的区域变量。(2)对象的深度变量也改变了。望远镜对月亮的感知是一种非真实的和抽象的感知:月亮似乎离我们更近,但我们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在月亮“那里”。技术协调的身体感知与没有技术协调的身体感知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工具使用虽然也有身体参与,但这种参与或多或少被工具替换掉了。“通过工具协调的对象可能显现为一种知觉上被减少了的对象。工具的能力在这里就是‘分析地’把一个知觉上丰富的对象简化为它的某一个单一的特征。”【1】76现代技术只是某些(个)方面的功能非常卓越,通过它们感知世界只会突出世界某些(个)方面的内容。直接身体感知的对象的丰富性被简化为被技术放大了的个别方面的特征。比如望远镜。望远镜最重要的不是对月亮位置、运动状态的改变(运动变为静止),而是对主体观察状态和主体知觉的简化。对月亮的全部知觉只剩下单一的视觉——一个没有声音、温度和气味,仅有视觉图像的“单向度”月亮。
伊德的启示是不能简单地看待技术对人类经验的改变。一方面,工具决定知觉的水平,“正是通过工具新的和未曾预料的知觉被发现并形成新的感知领域。”【3】93人们所拥有的技术决定他们的知觉水平,而知觉水平直接决定他们认识世界的范围和深度。如没有光学仪器我们就不可能跟宏观和微观宇宙打交道。另一方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揭示了世界的方方面面,这些认识是通过对世界的多种知觉获得的。现代技术给我们提供的主要是光学工具,或最后都通过光学工具体现出来。借助于现代技术,人类正在走向一条用完全单一的尺度建构世界的道路。伴随着现代科学对工具实在论日益强化的信仰,人们越来越相信只有通过工具(现代科学仪器)建构的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在越来越复杂和精致的仪器的帮助下,现代科学日益集中于对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这导致先是科学家,随后是工程技术人员对日常世界的遗忘——更准确的说法是对日常生活世界其他因素的遗忘。科学家,不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群体,相信工具协调的世界是更加真实的世界。大众日常生活之外的微观和宏观世界才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现代技术对“人-世界”关系的改变在生活世界之中产生了不同于经验技术的影响。如果我们将技术的现实与电影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有一种颠倒的感觉:“不是电影像现实,而是现实像电影”【1】89。生活世界呈现出一种电影化的倾向,日常生活成为电影或电视镜头中的一个片断。但这不是生活世界的本来面目。不像电影和电视,生活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生活世界中的视域是不断变换的,是没有固定边界的。可是电影电视中的对象时间上有始终(片头片尾),空间上有边界(电视机的框架)。现代技术的对象缺乏活生生的视域:没有“更多”。电视中的距离与电视的准-现时有关:世界大事“发生”在起居室之中;电视中的他者不是我们对他有全部理解的他者,但是他与我们的“亲密性”,我们跟他接触的时间、我们对他命运的关注超过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包括我们的父母、配偶和子女。可这是一个我们不能跟他有现实交往的他者。电视反映的是他人的生活和世界,这一生活和世界不仅与我们自己本真的生活和世界有很大差异,而且也不是他人本真的生活和世界,只是他人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被有意裁剪、挑选和包装了的失真世界。电视把经过精心修饰、包装了的他人生活和世界展现乃至展销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沉浸在他人的生活和世界之中,把画面上的世界当作真实的、值得自己向往和模仿的东西,结果必然是对我们自己本真生活和世界的遮蔽和遗忘。关心“他人”生活,关注“他人”命运,可是对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却心不在焉,这是电视文化——当今最流行的文化——最大的特点。
伊德的技术观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而且技术有着自己的“意向性”。在伊德看来,正是借助于技术的协调,人们才产生对世界的新的感知。在红外线图片中,通过从肉眼可以直接感知的图像转化为根据红外线所拍摄的图片,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图像通过红外线的拍摄可以看见了。肉眼的可见性被工具意向性即通过工具的使用所产生的意向性代替了。工具所作用的对象是什么(意向相关项)是由所使用的工具(意向活动)决定的。现象学在胡塞尔那里是有什么样的意向活动就有什么样的意向相关项,在伊德这里是有什么样的技术就有什么样的对象——既包括“在手”的对象,也包括“上手”的对象,对象是什么与人们使用什么样的技术相关。比如,使用显微镜的人在一碗常人看来很干净的水中会发现许多细菌;用望远镜看月亮的人在月亮上会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环形山;在乡村小道和公园林荫道上的跑步与跑步机上的跑步所体现的对待生活世界的态度有着本质的差异。同一个世界,展现在使用技术的人与不使用技术的人眼中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伴随着现代技术的意向性越来越突出,技术放大和缩小的效应越来越明显,最后导致人的生活和人类所居住的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技术哲学,如果研究人类生活中更为宽广的问题域,必须实现一种转向:把它的重点转向日常生活问题,转向技术伦理上的影响……转向技术和生活世界界面的整个领域。”【3】140伊德技术哲学最大的贡献是把技术哲学从形而上的思辨转向了对日常生活中技术问题的研究,转向技术伦理上的影响。伊德是当代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主要代表之一。不足的是,在“人-技术-世界”的相关性之中,伊德主要研究技术对人和世界的影响,至于人和世界对技术的影响伊德研究的不多。在我们看来,与技术对生活世界的影响相比,生活世界对技术的影响更为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把技术放在一个更加宽广的领域中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 don ihde 1979. technics and praxis [m].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dordrecht, holland.
[2] don ihde. 1991. technology and lifeworld: from garden to earth [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 and indianapolis.
[3] don ihde. 1991. instrumental realism: the interface betwee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 and inianapo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