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赛亚·伯林通过对思想史、观念史的大量研究,得出了价值的不可通约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多元价值论,肯定了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多元化的必然性,从而,为自由主义提供了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自由概念”的全新理论,为新自由主义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伯林 多元价值观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以赛亚·伯林是战后自由主义者中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他的《两种自由概念》一文以极精练的语言揭开了近代自由主义到现代自由主义转向的序幕,被公认为战后自由主义复活的标志之一。在伯林的思想著作中,明确地反映出,指导伯林自由主义思想的价值理论多元价值论。而这一理论正如神来之笔,化解了以前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倾向,提出了独到的不同价值之间的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并肯定多元价值的存在,为自由主义奠定了新的基础影响着后来的诸如哈耶克,诺齐克等大思想家的自由主义思想。本文拟就伯林多元价值论试作分析讨论,以寻求伯林自由观的精神所在。
一、多元的价值理想
(一)一元与多元的历史对立
自柏拉图以降,西方思想传统中占统治地位的信念是:所有善不仅和谐共存,而且相互包容,在最美好的人类生活中,人类不断发展的优点或样式都彼此不相冲突或相互排斥。“宇宙有一个单一的目的,缘此目的,一切现象底下皆有一个根本同一性。它一经发现,就能为解决人类社会根本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人类社会现存的各种矛盾,冲突和不一致的倾向,是由于人们还未能觅到这一谐和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只要人们一旦都掌握了“理性”这一法宝去追求,“大同世界”就是一个人类终极的乐土。“乌托邦”就必定可以实现。直至近代,自由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洛克到密尔等哲学大师皆是如是。从未否认过价值的一元论,从未怀疑过在世界上,有一种普遍的价值可以为全人类所接受所共享。人们总是坚信,现实的价值冲突是暂存的,“乌托邦”的失败是由于人们其实从根本上远没找到最美好和谐的“乌托邦”形式。纵观西方思想史,自古希腊哲学,到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乃至20世纪的哲学体系,进步思潮,无一不是坚持这种理性主义的一元论,坚守一种普遍主义的信念。
然而,在这一主流中,都从来存在着不协和音,怀疑主义,相对主义以及其他的各种主观主义无一不是对理性主义一元论的驳斥。他们否认价值的客观性,拒斥价值的判断与规则,将价值的判断等同于偏好的表述,否定客观统一简直标准的存在。至于以后,这一反潮流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表现为“反乌托邦”的情绪,从曼海姆《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开始到达伦道夫的《走出乌托邦》,还包括哈耶克、波普、奥克肖特,当然还有伯林等重要思想家在内,都表现出激烈的反乌托邦情绪。在这一潮流中,伯林举起了自己的大旗,结合自身的思想史研究,提出了“价值的不可通约性”这一命题,打破了乌托邦的迷梦。
(二)乌托邦的覆灭
在伯林看来,人类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有许多价值是不可通约的,也即是各有其所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在现世的人类生活中,的确存在着无法消解的差异甚至冲突。回顾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总是四分五裂,总有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矛盾与冲突,而人类以“真理”“正义”的名义而发动的战争要远远多于单纯的以掠夺财产的战争多得多,换言之,人类因见解、世界观、价值观而产生的分裂比因利益、地位差异产生的分裂更多,范围更广。从古到今,思想家,政治家殚精竭虑,倾其所有寻求一个答案,以期回答冲突形成的原因,然而却从未能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事与愿违,找到的答案往往愈加冲突,分歧更甚。
伯林明确提出,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一种价值可以高于优于其他任何价值,可以在任何冲突中压制与之相悖的信念,任何单一的或复合的价值都不具备这样的权威。这就是伯林最终提出的多元价值理论。那么,这样的多元价值的现实中,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基础便被打破了自由主义的方舟又应驶向何方呢?
二、多元价值与自由的选择
(一)多元化的自由价值选择
伯林在保卫自由主义时展开价值多元主义,他在阐述他的自由思想的同时,以他的多元主义思想给予了自由主义以坚实的基础。其一,在对“宽容”的态度上,多元价值论为它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多元价值将自由主义的宽容理想放到了一个更为开阔的背景之中。其二,多元价值主义还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即“中道思想”。多元主义的思想是绝对的一元论和相对主义的“中道”。多元价值从根本上说更强调的是:“你喜欢咖啡,我喜欢香槟,同时,我们能够相互理解,而这种理解,可以丰富人类的总的经验。”
价值的多元是伯林自由主义的基础,“一再肯定与保护价值的多元性,是政治任务,伯林在这方面作出杰出的贡献” “与一元论的决裂,使得伯林将自由视为政治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在充满了反对价值和冲突的世界里,人们必须在异质的基本价值,也即基本“善”之间进行选择,人的“目的是相互冲撞的,人不可能拥有一切事物,……于是,选择的需要,为着一些终极价值而牺牲另一些终极价值的需要,就成为人类困境的永久特征”于是,在此基础上,伯林提出了他得以闻名的“两种自由概念”。
(二)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伯林指出,在人类自由主义发展的历史上,有着对“自由”概念的多种理解,而归结起来有两种相对的概念:积极自由(positive liberty)和消极自由(negative liberty)。积极自由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或什么人可以控制或干涉我的行动”,是一种liberty to do 的自由,是一种个人需要自己设定目标的想望,主张的是“我是自己的主人”,“我希望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由我本身来决定,而不取决任何外界的力量。我希望成为我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别人 意志的工具。希望成为主体,而不是他人行为的对象;我希望我的行为出于我自己的理性、有意识之目的,而不是出于外来的原因。”
另一种自由消极自由要回答的问题是“我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有自由不受干涉”,是一种liberty from 的自由。凡是有能力做的,就可以不受阻碍地去做。消极自由表达了自由的应有之意,体现了自由的本质内涵。自由的维护,的确存在于排除干涉的“消极”目的之中。任何权威,包括政府的权威,都应尽可能地缩小范围,并相应地扩大每个个人的选择和活动范围,这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也是把人本身作为最高目的的现实体现。在消极自由的保护下,个人的自主性,人之为人的生存价值,才能不受所谓“理性的必然”的强制和压迫,才能够使人自己保有尊严和平等权利,逃脱积极自由很容易走向的强权统治。
同时,伯林还认为,只有消极自由才是符合价值的不可通约性的现实状况的,才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才能使人在两种价值或多种价值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有权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他认为,人类之所有如此看重“选择的自由”,就是因为我们日常所经验的世界,是一个随时都要面临不同终极价值和绝对理念的选择的世界。与此同时,也是必须要牺牲,另外一些同样终极的价值和理念的世界。伯林认为,面临如此至关重要的选择时,只有自己才是主宰,任何他者无权干涉,由此而言,消极自由就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它可以避免积极自由易导致的以“民主”“自由”面具出现的干涉,强迫,压抑,奴役的自由对立物,避免由普遍主义的理性高人一等的压制,避免以“被教化者的利益”的名义来实施的强制选择和被迫接受,在伯林看来,消极自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有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自觉性。
在伯林思想中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都是在自由主义思潮下的产物,伯林的姿态同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股反省和批判“启蒙”、“理性”和“现代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自由主义走向新自由主义的道路上,伯林的多元价值观和两个自由概念为自由主义奠定了新的基础,给予了自由主义乌托邦思想以毁灭性的冲击,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先驱,他的思想,以温和与多智的论述开辟了自由主义的新天!
注释
[1]凯利《导论》,见伯林 2002年,第3页
[2]b.williams, “conflict of values”, a.ryan, ed.the idea of freedom , p.221
[3]j.gray, “on negative and positive liberty”, liberalisms: essays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p.47
[4]《伯林》2003年,第49页
[5]伯林《两种自由概念》,《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公共论丛vol.1,1995
参考文献
[1]four essays on leber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2]伯林,《俄国思想家》,彭淮栋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
[3]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
[4] a.ryan编,《自由的观念以赛亚.伯林纪念集》(牛津大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