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本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大研究成果,但其发展至现代后陷入了理论困境,迫切需要找寻出路。而马克思人学源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并最终超越了它,是人本主义哲学摆脱困境的解药。马克思人学包含着深情的人文关怀,在其发展历程中,马克思注重探讨人的本质,强烈批判了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异化现象,在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的基础上,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道路。
[关键词]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人学;超越
abstract: humanism philosophy is a great achievement in western philosophy history. but, up to modern times, it has fallen into the dilemma in theory and needs to look for an outlet urgently. marx's theory about human derives from the western philosophy on humanism, and has surmounted it finally. in fact, marx's theor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medicines which help the philosophy on humanism extricate itself from predicament. marx's theory about human contains affectionate humane care.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marx paid attention to probing into the nature of human and strongly criticized the dissimilation labor and the phenomena of human nature dissimilation. moreover, on the basis of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human existence, marx pointed out a road for mankind to liberate and develop freely.
key words: western humanism; marx's theory about human; surmount
在西方人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之后,人们不禁要问,人本主义哲学的出路在何方?其实,马克思人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虽然在时间上早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流派,但它仍具有总结和批判现代社会中人的生活状况的针对性,并在汲取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以巨大的优越性超越了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
一、马克思人学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马克思哲学及其人学是在西方哲学的氛围中,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氛围中形成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肇始之时,也是马克思登上哲学舞台之际。因此,马克思人学也是在批判近代西方人本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初探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始思考人的活动的本质问题。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直接论述的是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而吸引马克思去研究两者差别的,正是在这种差别中体现出来的对个人自由的自然基础的论证。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一种社会学说的自然基础,这种社会学说就是关于人的自由的学说。马克思在分析和肯定伊壁鸠鲁提出的原子偏斜运动规律的同时,也批评了其局限性,因为伊壁鸠鲁把原子偏斜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脱离,看作是对必然性的绝对的逃避,是脱离世界而孤立。马克思认为,不能用逃避现实的办法去求得人内心的宁静,这是无价值的[1]。
(二)马克思对人的解放问题的分析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已涉及到对人类解放的本质问题的分析。他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指出,鲍威尔的错误在于他只是批判“基督教国家”,而不是“一般国家”,没有探讨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相反,鲍威尔把两者混淆了起来,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解放的本质是什么[2]。紧接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明确地表达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的思想,他指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3]就是说,无产阶级是解放全人类的物质力量,而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是通过哲学和无产阶级的结合。
(三)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及人的本质异化的批判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比较集中地对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主要表达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基础”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产品,对工人来说完全是异己的东西,它不归工人占有,不归工人支配,反而成为资本家用来统治和支配工人的力量,而工人在这种劳动中并不能表现出自己是个人。就是说,他在劳动中只是丧失了自己,这种丧失是人的异化。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把人归结为自我意识时说:“人的本质,人,在黑格尔看来=自我意识。因此,人的本质的一切异化都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异化。自我意识的异化没有被看作人的本质的现实异化的表现,即在知识和思维中反映出来的这种异化的表现。相反地,现实的即真实地出现的异化,……不过是真正的,人的本质即自我意识的异化的现象。”[4]这样,马克思就批判改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把劳动看作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劳动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在生产劳动这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四)马克思对人的奥秘的进一步揭示
马克思对人的奥秘的进一步揭示,是在《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行的。《神圣家族》可以说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中间环节。马克思在此书中发挥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的思想,认为正是工人所从事的劳动形成了他们的革命性,并从生产劳动对社会历史的决定作用的思想中,合乎逻辑地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结论。马克思在完成《神圣家族》后不久,就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提出了他的新世界观的基本要点,集中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指出了这种人本主义的认识基础、社会基础和历史局限。马克思指出:“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5]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的抽象思辨的王国,坚持唯物主义,但他没有掌握辩证法,仍然是一种抽象的理论。此外,马克思对“现实的人”做了明确的规定:“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6]马克思通过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揭示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秘密,从而把人看作是具体的历史的人,把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历史的真正尺度,把个人的解放看作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状况的根本改造为前提的人民群众的事业,这一事业只有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人学思想。
(五)马克思人学的发展
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人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了蒲鲁东的抽象人性论的唯心主义历史观,阐发了自己的关于人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规定着人的本质等观点,还指出人性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要解放无产阶级就必须要废除旧的社会关系。而“《共产党宣言》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7]
二、马克思人学之人文关怀维度
通过梳理马克思人学的形成历程,我们看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对人类解放的追求,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的批判,显示了他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他对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则显示了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可以说,马克思人学包含着深情的人文关怀。
首先,马克思人学是在对以往学说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从论述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差别中论证人的自由,认为追求自由不能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实现。在对黑格尔的批判中,重新颠倒了黑格尔所论述的国家与人的关系,把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看作是人的存在的社会形式,并在批驳鲍威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可以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非常大,但马克思没有局限于费尔巴哈,而是对费尔巴哈的学说进行了扬弃和超越,把费尔巴哈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抽象的人进入到现实的历史发展中的人,这是马克思人学的重大贡献。
其次,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批判,显示了他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极大关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并不如此,它变质了,异化了,劳动成为压迫工人、使工人成为非人的外在的统治力量。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但是异化劳动使这一切完全变了样。马克思指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8]这种人同人相异化的关系,就是劳动者和雇主即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关系。这样,马克思就抓住了阶级对立这个根本问题,正是由于生产资料隶属于他人,不属于自己,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才变成了阶级对抗的关系。劳动的异化导致了人的异化,从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以及人的异化的批判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的生活状况倾注了极大的关注,他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示憎恨和愤慨,他迫切地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他对工人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些正是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具体体现。
最后,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和人类的解放作为人类最美好的发展远景,显示出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产的。”[9]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复归,是指人从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异化状态中摆脱出来,消除异化劳动带来的种种影响,使人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和彻底的解放。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把人变成畸形的、片面的、异化的人,变成了一架生产财富的机器,共产主义则把人从畸形的、片面的、异化的状态下恢复成正常的人,因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而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
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蓝图决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按照人的发展需要所作的美好憧憬和科学预测。这种高瞻远瞩的科学预见,包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性受到扭曲的强烈不满和愤慨,包含着马克思对理想化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迫切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对人类解放的渴求。
三、马克思人学对西方人本主义的超越
在考察马克思人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其中包含了深情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人学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均陷入困境的状况下,它却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人学说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虽然都是在批判继承近代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因为两者走向了不同的道路,马克思人学超越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
第一,马克思人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哲学发展的社会阶级基础,使它完全符合现当代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从根本上超越了近代和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因阶级偏见而无法摆脱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都无法理解和阐明整个人类的解放问题。可以说,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者虽大都立足于将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但由于他们受到阶级局限,他们的哲学所自赋的使命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学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们不可能被用来消灭一切奴役制,摆脱人被异化的地位,实现人的解放,或者说作为恢复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的精神工具,而这意味着这些理论必然脱离以实现人的解放为根本目标的现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不能真正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10]。虽然说它们在某些环节上或某种程度上对人的解放的思想有所提及,但由于其最终目标不在于此,无法摆脱自身所具有的阶级局限性,不可能成为真正现实的哲学。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的学说关注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仅在理论上满足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可以说,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有力地促进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这一学说能够用于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实践,消灭一切奴役制度,一切特权阶级和阶级对抗,使一切人都摆脱被异化的状态,恢复人的自由。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通过美好的憧憬实现的,而是通过工人阶级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因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并不仅仅涉及工人自身的解放,而是包含全人类的解放。无产阶级取得共产主义的胜利并不是为自己的阶级谋取私利,“无产阶级在获得胜利之后,无论怎样都不会成为社会的绝对方面,因为它只有消灭自己本身和自己的对立面才能获得胜利。随着无产阶级的胜利,无产阶级以及制约着它的对立面——私有制都趋于消灭”[11]。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人学推动了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必须用它作为思想武器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比较之中不难发现,一种哲学如果只能从抽象的意义上探讨人的自由、解放,而不能在现实中成为用于指导人们解放自己的武器,那么这种哲学就没有任何真正的现实意义。无产阶级应当彻底改造以往哲学上存在的种种片面性和局限性,才能用于解放自己和全人类。马克思人学从本质上说是唯一完全符合现代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哲学,是唯一能克服各种类型的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的这种或那种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哲学。
第二,立足于当代人的生存境况,避免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相对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倾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悲观绝望情绪。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人所处的困境束手无策,甚至认为痛苦就是人的本性。当他们反思人类所面对的种种难题和困境时,发现迄今为止,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工业文明和空前发达的科学技术。但是,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当代人却丧失了自我,成为物的奴隶,这种近乎二律背反的生存窘境也使他们的理论不能自圆其说,急需变革。
相比而言,当代人并未走出马克思的哲学视野,马克思人学是立足于当代人的生存境况的。事实上,远在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就经由独特的理论视角对人类的这种生存困境进行了批判性研究,并指出了人类摆脱困境的路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正是上述研究的集中体现。随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公诸于世,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大放异彩,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对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生存窘况的剖析是全面而富有洞见的:一方面,马克思揭示了异化现象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普遍的物质变换导致人的社会关系变成了人对物的占有和所有关系。私有制的存在使活劳动的主体(工人)被颠倒为客体,死劳动反而支配着主体。然而,死劳动及其衍生物不归活劳动,却归资本所有,异化便由此而生;另一方面,马克思分析了异化的种种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根本的异化是劳动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本身是人的生命活动,但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却呈现出相反的性质和样式,即异化劳动。作为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现象,异化的历史作用是双重的,它的普遍存在导致人的世界的贫乏和丧失,人际关系冷漠,拜金主义泛滥等等严重后果。那么,如何扬弃异化?马克思认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资本主义在以异化的形式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克服异化的条件。最终的出路在于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代之以共产主义。可以说,马克思对当代人所面临的困境早就作出了冷静地分析,并指明了出路,能在真正意义上起到关怀当代人生存窘境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人学实现了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超越。
第三,西方人本主义认为观念统治世界,把概念看成决定性的原则,从中引出人的概念和本质,其根基是理性形而上学,探讨的是抽象的、概念意义上的人。而马克思人学的根基在于社会实践,在于把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是现实的人。
虽然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家强调哲学关注的中心应该是人,但他们无法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阶级关系,无法理解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因而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关怀人。
马克思反对并超越那种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形而上学,把哲学对人的研究建立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马克思人学始终关注的是社会中现实的人,因而马克思宣称:“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他们的意识。这种观察方法并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2]只有从这种前提出发的哲学才能真正把握人的现实生存状态,超越那些抽象地讨论人的人本主义,并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正是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得出了令世界震颤的结论,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称:“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是整个世界。”[13]可见,马克思人学为无产阶级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处境、使命和斗争方向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人类哲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变革。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4]。同样,一种哲学学说在一个时代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这一学说满足于这个时代的需要的程度。这是衡量哲学学说的生命力强弱以及是否具有时代性的重要尺度。每种哲学都反映它所处的时代,但是,只有那些真正满足时代需要的哲学,才有资格被命名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人学对资本主义历史时代本质的深刻把握使其具备强大的理论穿透力,直逼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窘境,并为人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博士论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3][12][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16,p73,p11.
[4][5][6][8][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p102~103,p56~57,p72,p59,p81.
[7]列宁选集(第2卷) (下册) [m].北京:中央编译局,1972,p578.
[10]刘放桐.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p14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p44.
[13]马克思.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p62~63.